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會就事論事,享受成長過程
這是【每日一悟】的第62篇。
關于【每日一悟】的來由,請閱讀:做對的事情,而非容易的事情。
下面是正文。

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惠能大師

長期以來我都有一個困擾:有時做完一次咨詢之后,總覺得不舒服,心里毛毛的,不踏實。

如果那次咨詢確實沒進展,或者我自己的表現很不成熟,那也就罷了,可有時候那次咨詢很有進展,來訪者很有收獲,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仍會有這種感覺,這就讓我很困惑了。

那我是否有沒這種感覺的時候,即做完咨詢之后渾身舒服的時候呢?

有的。如果某次咨詢我表現完美,來訪者收獲很多,咨詢效率極高,那咨詢結束后,我就會很有成就感,得意洋洋,開開心心,喜上眉梢,渾身舒服。

這樣一對比,就找到我“不舒服”的原因了:如果我認為自己在某次咨詢里的表現“不完美”,那么即使這次咨詢里來訪者有收獲,我也覺得“不舒服”。

這種感覺出現多次之后,我終于針對這種感覺寫了一份思維記錄表(點擊這里,了解什么是思維記錄表),才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描述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可惜。

當我找到“可惜”這個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之后,心里那種“毛毛的、不踏實”的感覺就好多了。

既然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覺了,就能繼續(xù)向下探索了。

我問自己:我為什么會有“可惜”的感覺呢?

這樣,我就找到了引發(fā)“可惜”這種情緒的想法(即“自動思維”。點擊這里,了解什么是自動思維)。

咨詢結束后,有時候我會有如下的想法:如果剛才我那樣回應來訪者,可能效果更好。

這其實是好事,這說明我在咨詢結束后,就能立即發(fā)現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并馬上可以想到以后怎樣做會更好。

但我這種“心里毛毛的,空缺的”的感覺,有時候會讓我感到不安。

所以,我的感覺應該是:可惜+不安

這就奇怪了。因為有時候咨詢蠻順利的,來訪者也是有收獲的,我的回應雖然不完美,但也算是合格的,那我為什么會不安呢?

這種情況下,有一個通用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假如這是真的,那對你意味著什么呢?

我就問我自己:如果某次咨詢里,我的表現雖然合格,但不完美,那意味著什么呢

有一個答案跳到我腦海里:如果我的表現不完美,那就意味著我不行。

難怪我不僅感到“可惜”,還會感到“不安”。

也難怪我之前會感到困惑,不明白為什么明明咨詢有效果、來訪者有變化、來訪者也表現出對我的信任,如果對咨詢有意見或建議我們也都會開誠布公地討論,我卻仍然感到不安。

讓我不安的,并不是他人(比如來訪者)對我的評價,而是我對自己的評價

只要表現不完美,就意味著我不行。

正是這樣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期許,讓我一旦覺得某次咨詢里對來訪者的回應不是100%準確的,就會感到不安。

找了不安的來源,接下來就好辦了,只要繼續(xù)按照思維記錄表的格式,尋找“支持自動思維的證據”及“不支持自動思維的證據”就可以了。

對于某次咨詢來說,有哪些證據可以表明“我不行”呢?

我可以找到一些證據,就是那些表現“不完美”的地方。

對于某次咨詢來說,有哪些證據可以表明“我做得其實還不錯”呢?

我同樣可以找到一些證據,就是那些回應恰當的地方。

如果仔細回想,即使那些表現“不完美”的地方,也不能說“錯誤”或“不合適”,只不過咨詢結束后我可以想到更好的回應罷了。

綜合“我不行”和“我做得其實還不錯”正反兩方面的證據,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呢(即“替代思維”。點擊這里,了解什么是替代思維)?

1. 即使某次咨詢我的表現不完美,那也不意味著那次咨詢就是沒價值的,更不意味著我不行。

2. 精益求精是好事,但因為追求完美而過度苛責自己,反而不利于進步。

3. 既然咨詢結束后能立即發(fā)現咨詢中的不足,并想到更好的回應來訪者的方式,這對我來說就是收獲,以后咨詢中遇到類似情況時,就有可能表現得更好。

4. 實際上,在咨詢中過度關注自己的表現,這可能會妨礙我對來訪者的關注,畢竟咨詢的目標是幫助來訪者實現TA的目標,而不是讓我“表現完美”。

5. 有時候,我的不完美反而可能有利于來訪者的成長,因此對于咨詢來說,我的不完美可能又是完美的。

總結和擴展

苦惱的一個來源是我們經常給事件貼上一個又一個標簽,即“只要發(fā)生了AAA,就說明BBB,那又意味著CCC”。

比如,“只要我在咨詢中有一點不完美的表現,就說明那次咨詢沒價值,就意味著我不行”。

但實際上,AAA只是AAA,可能跟BBB和CCC沒必然的關系。

比如,“我沒有用最恰當的方式回應來訪者”并不意味著“我的表現不完美”,因為我以為最恰當的方式有可能并不恰當,只不過我當時沒用,我猜想可能更恰當而已,也有可能用出來的效果還不如我原以為“不恰當的”回應;

即使我的表現不完美,這也不能說明那次咨詢毫無價值,更不意味著我不行;

概括來說,“咨詢中每次對來訪者的回應是否恰當”、“表現是否完美”、“咨詢是否有價值”、“我行還是不行”,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

其實,更成熟的做事原則是就事論事。

還是拿我做咨詢來說吧,對于“我在咨詢中表現不完美”這件事,只需要問問自己“那怎樣做就是完美的?”,然后下次嘗試按照這樣的方式做,就可以了,而不必糾結于“我的表現是否完美?”,或者”這次咨詢是否有價值“,或者“我行不行?”。

對于一個有胃病的人來說,什么時候說明胃病完全好了?

當TA忘記自己胃存在的時候。

對于一個總是覺得“我不好”、“我不行”的人來說,什么時候說明TA真正自信了?

當TA不太在意自己表現如何,而只是專注于實現目標的時候。

這次沒做好,那就吸取經驗教訓,下次做得好一些;下次又失敗了,那就繼續(xù)反思,再下次就又進步一些。

就像奧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卻不是“最高,最快,最強”。

合理的目標是追求進步,而不是保持完美。

“我必須表現完美”的信念會給人造成太大壓力,阻礙進步。

就事論事,專注目標,不斷改進,才能享受成長的美好。

本文是以我做咨詢來舉例,也許你不是心理咨詢師,但道理是相通的。

希望本文對你有一點啟發(fā)。

祝好。


作者簡介

秦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咨詢范圍】

個體咨詢:情緒困擾、人際關系困難、職業(yè)發(fā)展困境、生命意義困惑等。

伴侶咨詢:情侶/夫妻之間由于溝通不暢、三觀不一致、性生活不和諧等造成的彼此消耗。

家庭咨詢:孩子學業(yè)問題、情緒問題等引發(fā)的家庭矛盾。
【咨詢方式】

上海市區(qū)內:面詢或網絡視頻

其他地區(qū):網絡視頻

【預約咨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式六問第一問、證據的問題
認知療法
這一刻,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系是?
TA扔一件衣服過來,你可以不掛起來
剩女的煩惱:一般心理問題咨詢案例報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