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諧為人生理想。《周易》的生命和諧觀對今天人類在提升生命質量、建構生命意義的認識和實踐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民族的主要目標。當然崇尚和諧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特色。“和諧”不僅是當代中國對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而且,早在古代人們已經(jīng)有了對“和諧”的初步認識與探討,而這種認識與探討在《周易》中最為豐富。
一、《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觀
在《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主要認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應的?!肚f子?達生》中記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薄吨芤住氛J為太極是天地的根源,天地是萬物的根源,人是天地萬物的產(chǎn)物和發(fā)展的結果?!兑?序卦》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錯。”這就肯定了人類是自然界的產(chǎn)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易經(jīng)》中也強調將天、地、人并立起來,并將人放在了中心的地位,這就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萬物”。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lián)系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系,而且是一種內在的生成關系和實現(xiàn)原則。
在《周易?乾?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