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位新朋友聊了很久,我給她分享了我的投資體系,我的投資體系5.0版,其實核心就是4個要素:基本面、技術面、市場面、境界,這些以前反復說過。但是我的投資體系背后的2個原則,卻很少和別人說過。
1. 均值回歸
投資要相信常識,均值回歸就是亙古不變的常識,要牢記“樹不可能漲到天上去”。
很多股票開始漲的時候,可能主要來自于業(yè)績推動,隨著樂觀的預期和合力形成后,后面就主要是靠估值提升來推動股價了。但要清醒認識到,如果是靠扎實的業(yè)績推動,股價上升的動力會比較足,更容易持久;而如果主要靠估值推動,依賴于情緒和風險偏好,則很難持續(xù)。其實,大家可以回溯16年-21年春節(jié)這波白馬股的上升行情,業(yè)績推動到底占了多大比重?而估值提升又占了多大的比重?就更能夠理解市場的走勢了。仍記得當時市場到處都在宣揚“要抱緊核心資產”,到了20年,機構已經沒法在估值上解釋他們花100倍PE價格,買入年增長僅10-15%白馬股的邏輯,只好搞出DCF估值模型強行解釋的鬧劇。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這2年多少人受傷?多少私募被清盤?多少公募甚至都不敢和憤怒的基民去交流了?
同樣的,均值回歸也適合長期的低估值,顯著低估也終會被市場糾偏,進入估值提升的一個過程。如果公司還有一定的成長性,就會迎來戴維斯雙擊。但是,也要防止低估值陷阱。比如說某航運股,不到2倍的PE,就是不漲,背后的原因是市場預期未來運價不能持續(xù)甚至大幅下跌。而銀行股的長期低估值,也是有起原因的,就不在這里展開討論了。
2. 底線思維
我們在回顧自己的投資時,會經常發(fā)現(xiàn)我們對股票的判斷發(fā)生了錯誤。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每天面臨著各種信息的沖擊,有正面的、負面的,甚至有虛假的。即使是頂尖高手,也經常會犯錯。但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犯錯了,要能夠控制好損失,不至于讓我們被一擊致命、無法翻身。因此在我們的體系中,一定要把底線思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甚至作為第一原則。
底線思維的關鍵詞是“止損”。這個止損不是短線客嘴里的止損,而是方向性的判斷,當方向發(fā)生改變,我們必須要做出止損動作。止損也分幾種,基本面止損、技術面止損、虧損幅度止損等等。
基本面止損是指基本面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或者是我們發(fā)現(xiàn)看不懂的時候,或者我們感覺對基本面發(fā)生誤判的時候,做出減倉或者清倉動作。比如說,今年的一只科創(chuàng)板個股,連續(xù)4個季度業(yè)績下滑,不管公司給出什么樣的理由,我已經不敢相信了。其實連續(xù)2個季度業(yè)績下滑,我就已經十分緊張了,但是公司業(yè)績溝通會上董秘講了很多理由,我也勉強相信,等到第3個季度下滑時,我已經失去了耐心,找了一個反彈的機會出掉了。結果3季度的業(yè)績出來,下降了50%以上,即使已經出掉了,還是把我雷到了,感到一陣的后怕。
技術面止損有很多,比如說有朋友喜歡設置60日線跌破止損,這算是一個中期的方向變化吧。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二牛兄曾給我講過的一個方法。當大盤風和日麗,板塊也沒有什么異常時,突然一只個股大跌7%以上,并放出了大量,一定是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止損。比如說東方園林,我曾經去現(xiàn)場調研過2次,很看好它的商業(yè)模式,當然當時并不知道PPP模式的可怕。在18年5月21日,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時候,突然放量大跌,跌了5%時,我就已經充滿警惕、如臨深淵了,跌幅一破7%,立刻清倉,當時賣出價大概是17.3元上下。記得當時雪球上有幾位朋友看到后,諷刺我是偽價投,說我膽小如鼠。結果呢,35個交易后,股價到7.25元,每股跌去了10元多,只剩了一個零頭。上個月,偶然看了一下,最低價見到了2.00元,如果沒賣出會怎樣,現(xiàn)在想起來都后怕。
虧損幅度止損,是指設置一個股票虧損幅度閥值,超過這個幅度就無條件止損,比如說15%。這對很多價投來說,是嗤之以鼻的。其實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當我們買入一只股票很快就被套了15%,只能說明幾個可能:
1.你的買點有問題,你可能太沖動了,買高了,至少短期買高了。
2.大盤有問題,這時要判斷是否存在系統(tǒng)性風險。
另外,從人性心理上來說,“沉沒成本陷阱”是很難克服的,當面臨虧損越多,投資者越難以割舍。一只股票,如果虧損15%之內,你可以毫不猶豫一刀剁掉。而如果虧損20%你還有勇氣嗎?虧損30%呢?虧損40%、50%呢?要知道,虧損40%需要上漲67%才能回本,而虧損50%需要股價翻一倍才能回本。有一次,聽一位朋友風輕云淡地說,我有過3-4次虧損到50%的經歷,后面都是漲了好幾倍。我很嚴肅地對他說:這并不值得提倡。也許你選股的基本功特別強,你的選股都沒有問題,后面都漲回來了。但是如果某一次虧損了70%時,你才發(fā)現(xiàn)這只股票的邏輯壞掉了,那你怎么辦?可能一次的失敗就把之前很多次的成功全部抹殺掉了。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 善戰(zhàn)者集小勝為大勝,最后完成戰(zhàn)略目標。我們做投資的不需要絲血復活,不需要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不要指望困境中有人來解救我們,我們只能靠自己。永遠不要讓自己陷入危境!??!我們在投資中追求是復利,是不跨越7英尺欄桿。
做股票研究,一定要學會抓住關鍵,抓住最核心的變量、最核心的矛盾。很多人做研究的時候,非常用功,花了很多時間,但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細節(jié)研究中,“只見樹葉不見森林”,公司各種細節(jié)信手拈來,看起來特別專業(yè)、特別牛,但往往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東西,或者是沒抓住最核心的東西。
這位朋友提到一個例子,有一位朋友研究了一只股票,研究了6年的時間,結果公司出了問題,1年半的時間股價下跌了60-70%,而他也沒能及時賣出,肯定很失意。恰好,我也見到一位在養(yǎng)豬股上研究了6年的朋友,而他研究的這家公司現(xiàn)在凈資產已經跌成負數(shù),正申請重整,這位朋友也不見了蹤跡,令人唏噓。
其實,這家養(yǎng)豬股也是我2019年做豬周期時,最初重倉的公司,那我是怎樣退出,并切換到牧原里的呢?這家公司對投資者很傲嬌,很少接受調研。但是我還是在19年9月初想辦法去現(xiàn)場調研了一次。結果調研結束后,我在公司附近的一個湖邊和朋友講述調研的情況時,朋友氣得大罵,說董秘完全不懂業(yè)務。后面,陸陸續(xù)續(xù)聽行業(yè)內的朋友們說這家公司死了不少的豬,聽了不少負面的東西,但是還是沒舍得賣。直到有一天,盤面非常難看,我們最終決定清倉。結果第2天,所有豬股跌停,又是驚得一身冷汗。我至今還記得那一天,2019年9月26日。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有很多行業(yè)內的朋友,他們對行業(yè)的了解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大。我們不要光相信公司的說法,還要多拿到行業(yè)的第一手資料。
這里不是簡單強調說第一手資料最重要,而是通過多方渠道獲得完整的信息后,綜合驗證、研判,服務于我們對公司基本面的判斷,時刻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把很多精力沉迷在細節(jié)挖掘上。比如,我這位養(yǎng)豬的朋友,他肯定對料肉比、什么階段用什么配方飼料、PSY/MSY等等這些細節(jié)的地方,比我們下的功夫更深。但是最核心的變量抓住了嗎?最關鍵的問題他了解到了嗎?了解到了他信嗎?他從心里愿意相信嗎?
還有利亞德,這是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因為我自己對利亞德研究了7年時間,手機中到現(xiàn)在還有20多位利亞德的員工的微信,高管、中層和基層都有,一度我認為自己是最了解利亞德的人。結果18年熊市利亞德下跌了40%,當時電子行業(yè)指數(shù)也下跌40%,我就被迷惑了,認為它是隨著行業(yè)下跌的。但是,我卻忽視了一個特別重要的東西,就是政府開支從那一年開始縮減了,而且連年持續(xù)下降,這是最核心的變量。因為利亞德的4個戰(zhàn)略驅動的輪子,一下子折了2個,夜游經濟和文化旅游。而這也是19年很多行業(yè)個股開始反彈,而利亞德的股價居然在20年又創(chuàng)出新低的原因。
很多時候,相信顯而易見的東西,相信常識,反而比你認為特別專業(yè)的東西更加重要,更加接近核心邏輯。細節(jié)永遠是服務于核心邏輯的,要時刻審視核心邏輯的變量是否發(fā)生變化,抓住主要矛盾。既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朱格拉周期,其實從大周期的角度,未來是誰在引領中國經濟的轉型?這個大方向,不言而喻吧!讓我們一起去擁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