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崇禎皇帝召集滿朝文武討論袁崇煥的處理辦法,并列出袁崇煥的六大罪名讓大臣們討論,見大臣們都跪在那默不作聲,崇禎皇帝直接做出決斷:依律磔之,也就是凌遲處死。大臣們對此依然是一言不發(fā),就這樣,關押八個月之久的袁崇煥被千刀萬剮,人們還都憤然爭相食之。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崇禎帝對曾經的重臣起了殺心?
在袁崇煥的六項罪名里面,起著導火索作用的就是“擅殺島帥”。島帥為何人?此人是毛文龍,崇禎帝指控袁崇煥擅自殺害毛文龍勾結皇太極。毛文龍官至左都督,在鴨綠江的出??谄u建立根據地,人馬大約三萬余人,是大明王朝對后金的一支重要的牽制力量。皇太極就曾評價說:有毛文龍在,我不敢遠征,否則家中妻兒難保。由此可見毛文龍的地位之重要。
其實早在閹黨專政時期,毛文龍就和魏忠賢勾結,儼然成為當地的一個“地方軍閥”。到了崇禎帝登基,清算了閹黨組織,卻選擇不動毛文龍,因為毛文龍已經在當地主政十余年,并且現如今需要他對后金的牽制作用,不能輕舉妄動。但作為右副都御使掛兵部尚書銜的袁崇煥到了遼東不久就把他殺了。
面對后金侵擾,崇禎皇帝想要袁崇煥盡快收復遼東,袁崇煥也夸下???,五年之內,必全部收復遼東。崇禎帝大喜,命他為薊、遼、山東、天津軍事總指揮,妥善處理遼東之事。但內閣大臣錢龍錫對此懷疑,并親到其軍帳問他如何能夠五年之內收復遼東?袁崇煥說出他的計策:從江上進攻,錢龍錫又說江上還有毛文龍駐扎,袁崇煥直接說:“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殺之”。
袁崇煥開始著手遼東之事時,就立馬找毛文龍談判,爭取其為己所用,但由于毛文龍不受節(jié)制的性格,致使談判三天毫無進展,袁崇煥這暴脾氣一怒之下在毛文龍的軍帳中便把他殺了。
可殺人容易,后果就不受袁崇煥所控制了,隨即皇太極再無后顧之憂,親率滿蒙鐵騎從蒙古繞道直功北京城。雖然袁崇煥的回防取得了北京城的暫時安全,但以此袁崇煥被迫入獄,各種矛盾誣陷也接踵而至,最后慘遭凌遲,大明王朝損失兩位關鍵人才,也為大明陷落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