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寫意性地轉化結構圖示
藝術市場雜志社“高峰之路——新時代中國畫新典范”大型系列活動
林容生:寫意性地轉化結構圖示
文/尚輝
《美術》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林容生不僅是新時期以來在山水畫探索上具有鮮明個性的畫家,也是成熟較早的畫家之一。他的工筆山水不同于傳統(tǒng)的金碧山水和青綠山水,描繪了一種帶有塊面結構的福州閩地山水,并很快在美術界形成了獨有的藝術風貌。
微風
紙本重彩
65×65cm 2010年
林容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與20世紀中國山水畫如何實現(xiàn)現(xiàn)代性的語言探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那一時期我們認識到的現(xiàn)代性,更多地是體現(xiàn)于非自然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因此,林容生等幾位畫家開始探索能否將中國山水畫演變成像塞尚的圣維克多山一樣帶有結構感的繪畫。因此,林容生的工筆山水呈現(xiàn)了八閩大地前所未有的山水風貌,其繪畫特點一是工筆,二是秀雅。他在創(chuàng)作中重勾濃染,既讓觀者感受到色彩的鮮艷、富麗與厚重,又讓觀者感覺到一種清淡、飄逸和溫潤,特別耐看。
夏洛特寫生之一
紙本水墨設色
42×53cm 2017年
近些年來,林容生也讓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其結構性的寫意山水。我個人認為,這種結構性寫意山水是對早期工筆山水的寫意性轉化,是他在繪畫上的另一實踐路徑。因為工筆畫創(chuàng)作較慢,所以就在寫生中嘗試了一番用寫意的方式描繪山水的結構。但在林容生的創(chuàng)作中最具獨特標志的仍是工筆山水繪畫,色彩暈染既薄且透,又非常厚實,構成了其工筆山水畫的顯著特點。
西藏寫生之二
紙本水墨設色
42×53cm 2017年
林容生的寫意性結構山水也富有文人意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是把文人筆墨轉化為結構山水的突出代表。這種特征體現(xiàn)在他如何繪制閩南的建筑結構,以及將形體解構之后再進行重新整合的過程中。因此,對景寫生只是他借助的自然物象來重新尋找畫面結構的一種方法。除了民居建筑之外,對山石樹木也采用結構化的處理方式,假如把畫面中的屋舍隱去,就會明顯地發(fā)現(xiàn)他對山巒、土坡、丘壑之間的層次仍然是按照結構化的方式來填充。
吳哥窟寫生之四
紙本水墨設色
42×53cm 2017年
相對來講,畫面中結構性的問題容易解決,更難解決的是分割結構的線與描繪山石的面如何做到體現(xiàn)中國畫的筆墨功力。因此,林容生能夠始終堅守傳統(tǒng)文人筆墨的逸度和意趣,來體現(xiàn)文人畫的靜雅精神非常可貴。也就是說,林容生的畫面中極少出現(xiàn)濃重的大塊墨色,而是完全用一種書法用筆的方式,把山水畫中的皴法改為皴線結合,不再過多地去強調體量、與空間關系,而是把整個場景轉變成一個壓扁的、濃縮的平面構成圖示。這也是林容生在當代山水畫中的探索,其藝術格調令人印象深刻地方。
奉化溪口寫生之十九
紙本水墨設色
42×53cm 2017年
林容生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把染和勾融為一體,而且蘊含著漆畫和水彩畫的影響。例如對民居結構中黑瓦白墻的處理,就有些類似于漆畫中蛋殼鑲嵌的裝飾感;另外在石青、石綠的暈染上,又與水彩畫的渲染技法相互結合,以致畫面中線的成分在不斷弱化,甚至完全隱藏在結構之下,成為了林容生作品的精妙之處。
春月
紙本重彩
63.5×67.5cm 2015年
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
1982年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
現(xiàn)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研究員、專職畫家
福建師范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畫學會理事
云山清遠
紙本水墨設色
68×68cm 2017年
楓樹坪
紙本水墨設色
136×68cm 2017年
每天的故事
紙本水墨設色
180×96cm 2018年
山上有許多不同的樹
紙本水墨設色
136×68cm 2017年
翠動花影
紙本水墨設色
68×68cm 2017年
溪山清韻
紙本水墨設色
134×68cm 2016年
流水無聲
紙本水墨設色
134×68cm 2016年
| 微信編輯:凱航 |
AM 新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