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聚會被稱為“雅集”,之前我在公眾號里發(fā)過一篇《西園雅集》文,說的是北宋文人大家的一場文化聚會,被后世傳為佳話。中國歷史上有過三場著名的文人雅集,分別是蘭亭雅集、西園雅集和玉山雅集,此外應(yīng)該還有很多被記述和沒有被記述的雅集,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近期,收到谷卿博士題簽的新書《藝可以群》,書中說到了宋畫《韓熙載夜宴圖》里的雅集??梢哉f,韓熙載夜宴不能算嚴(yán)格意義上文人墨客的雅集,但宋畫里的故事卻十分精彩。
韓熙載夜宴圖全圖
《韓熙載夜宴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作的原創(chuàng)作者顧閎中,五代南唐時期與韓熙載同朝為官,南唐后主李煜時期的翰林畫院待詔,善工畫人物,用筆圓勁,設(shè)色濃麗,善于描摹神情意態(tài)。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韓熙載夜宴圖》,不是顧閎中的原畫,原作已失傳,存世的有多個摹本,?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南宋摹本,版本風(fēng)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藏品絹本?設(shè)色,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
這幅畫作如實地再現(xiàn)了五代南唐?官吏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細(xì)致地描繪了宴會上的熱鬧場面,深入地刻畫了主人公灑脫不羈、沉郁寡歡的復(fù)雜性格。畫作如同一幅連環(huán)畫,可以分成五個場景,每個場景用屏風(fēng)、茶幾巧妙分隔開,每段相對獨立,而又統(tǒng)一在一個嚴(yán)密的整體布局當(dāng)中,繁簡相約,虛實相生,富有節(jié)奏感。下面我們來說說這五個場景。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一——聽樂
第一段“聽樂”,描繪的是韓熙載?與賓客宴飲、傾聽琵琶演奏的場面。畫中每一個人物的精神和視線,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結(jié)構(gòu)緊湊,人物集中。每個人都屏氣凝神,使得場面顯得十分寧靜。畫中的韓熙載,盤腿坐于榻上,左手腕落在膝蓋上,手指下垂。旁邊的紅袍少年則是新科狀元郎粲,他坐姿輕松瀟灑,眼神中盡顯“春風(fēng)得意”的神采;反觀韓熙載,則是神情凝重,平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若有所思的樣子。
此段出現(xiàn)人物最多,有七男五女。據(jù)卷后題記記載,坐在床上的虬髯長者為韓熙載,彈琵琶的是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在座的賓客還有狀元郎粲?、紫微朱銑?、太常博士陳致雍、教坊副使李家明、門生舒雅?、家伎王屋山等人。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二——觀舞
第二段“觀舞”,眾人正在看王屋山跳“六幺舞”,舞伎背對著大家翩翩起舞,妙曼可人,而韓熙載看到此情此景,似乎有了興趣,親自擊鼓伴奏,賓客也紛紛跟著節(jié)拍附和著,一時間其樂融融。
韓熙載站在紅漆揭鼓旁,兩手抑揚頓挫地敲鼓。郎粲側(cè)身斜靠在椅子上,一邊聽著韓熙載擊鼓,一邊欣賞王屋山的舞技,不僅畫出了神韻,連心理都刻畫得淋漓盡致。德明和尚,他拱手伸著手指,謙卑的低著頭,可能是感覺出現(xiàn)在這種場合不合時宜,只看著韓熙載擊鼓而不看舞伎,眼神也是略顯尷尬,刻畫符合人物身份。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三——暫歇
第三段“暫歇”,人物安排相對松散。韓熙載與家伎們聚坐床上暫歇,韓熙載一邊凈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著。此時的韓熙載眼神空虛,不知看向何處。而旁邊紅床內(nèi)的被褥卻是高高鼓起,很明顯里面是藏了人,旁邊兩名女子眉眼帶笑,竊竊私語,引發(fā)人無限遐想。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四——清吹
第四段“清吹”,韓熙載解衣袒腹盤坐椅上,欣賞五個女伎合奏管樂,一邊揮動著扇子,一邊跟侍女吩咐著什么。五個奏樂人橫坐一排,各有各的神態(tài),畫面生動活潑,沒有滯板的感覺。李家明按牙板助興,坐姿端正,與富有變化的吹奏管樂的女伎們又形成對比。
韓熙載此刻看起來悠閑舒適,眉眼中似乎放松了下來,仿佛周圍并沒有賓客??吹贸鲰n熙逢場作戲的無奈。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五——散宴
第五段“散宴”,描繪宴會結(jié)束,韓熙載站在兩組人物的中間,伸出左手呈擺手狀,賓客們有的離去,尚有二三賓客在與女伎交流,落在最后的是一個醉酒的賓客,摟著一個女伎調(diào)戲,而女伎也頗為享受,掩嘴竊竊私語。
整幅卷軸中,雖然都是觥籌交錯,但是所有人臉上都沒有出現(xiàn)笑容,要么平淡無奇,要么眉頭緊鎖,交織著熱烈而冷清、纏綿又沉郁的氛圍,把韓熙載等達(dá)官貴人等在醉生夢死中及時行樂描繪的惟妙惟肖。
《夜宴圖》引首題字
《韓熙載夜宴圖》的創(chuàng)作比較神秘,主要是此畫的創(chuàng)作緣由。從歷史背景看,此畫創(chuàng)作于五代南唐時期,當(dāng)時國家羸弱,中原趙宋政權(quán)興盛,南唐岌岌可危。
一種觀點認(rèn)為,韓熙載權(quán)重朝野,南唐后主李煜為了“監(jiān)視”韓熙載,派人作了此畫,來了解大臣韓熙載的夜宴細(xì)節(jié);另一種觀點認(rèn)為,李煜對韓熙載的荒縱很惱火,于是派人畫下夜宴的場景后,再賜給韓熙載“使其自愧”。
客觀來說,韓熙載夜宴狂歡,是因為無力改變朝野敗落的現(xiàn)狀,同時又忌憚皇權(quán),擔(dān)心自身安全,用夜宴狂歡來表明自己無意于權(quán)力,確是一種“政治智慧”。
顧閎中作為李煜的耳目,為李煜充當(dāng)“間諜”,時刻關(guān)注韓熙載的動態(tài),并通過長期觀察,截取了五個場面來反映韓熙載的奢靡生活和人生態(tài)度,還是比較準(zhǔn)確地把握住韓熙載的神態(tài)。南唐亡國后,后主李煜無奈地寫下《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不管怎樣,顧閎中的繪畫技藝是高超的,他的《韓熙載夜宴圖》作為一份“間諜”報告,被皇家保留下來。也因為其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水準(zhǔn),經(jīng)常被宮廷后世畫師用來臨摹,得以流傳。
《韓熙載夜宴圖》南宋殘存題跋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各種題跋,雖然重新裝裱打亂了年代順序,但還是記載下這幅畫作的流轉(zhuǎn)歷史。最古老的題跋是畫前殘存的21字:“熙載風(fēng)流清……為天官侍郎,以…..修為時論所誚…..旨著此圖”,后面四字表明是奉旨作此圖。
此畫歷經(jīng)滄桑,經(jīng)許多名人之手。卷后有南宋史彌遠(yuǎn)“紹勛”葫蘆印,清代宋犖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一印,后隔水清代王鐸題跋,后有“董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明代王鵬翀、孫承澤、梁清標(biāo)等鑒藏家的鈐印。
《韓熙載夜宴圖》乾隆皇帝題跋
乾隆皇帝對《韓熙載夜宴圖》十分傾心,留下了“乾”、“隆”、“乾隆鑒賞”、“乾隆預(yù)覽之寶”、“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五福五音昌堂古稀天子寶”、“御書房鑒藏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等諸多皇家印鑒。在《韓熙載夜宴圖》卷后,有乾隆皇帝親寫的一段跋,落款:乾隆御識。
張大千對《韓熙載夜宴圖》也情有獨鐘。張大千得知北京玉池山房(老板馬霽川)收藏了《韓熙載夜宴圖》,用500兩黃金買下《夜宴圖》。他專門刻治一枚印章,文曰“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加蓋在圖卷上??墒牵?951年張大千移居海外前,卻以低價轉(zhuǎn)讓了《韓熙載夜宴圖》。直到張大千逝世后謎底才被披露,原來,張大千是怕自己寓居海外造成國寶流失,自己將成千古罪人!于是將畫以低價轉(zhuǎn)讓的方式留在大陸。最后,這幅國寶經(jīng)周總理特批,收歸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熙載夜宴圖》能夠幸存下來,得到妥善保管,是中國文化之幸,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一段佳話。
附:《韓熙載夜宴圖》細(x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