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是中華文明的標志性圖騰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看作神鳥和吉瑞之兆。那么,鳳作為百禽之王,其究竟出現(xiàn)于何時何地呢?國家博物館中的一件珍貴的藏品,也許可以給出答案。它,就是出土于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zhèn)羅家柏領(lǐng)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鳳”的石家河玉鳳。石家河文化為新石器時代長江古文明,距今約5900年至3800年。此件玉鳳為石家河文化晚期作品。它直徑4.7厘米,厚0.6-0.7厘米,通體牙白。鳳鳥首尾相銜,生動雅致。遠古匠人創(chuàng)造性地嘗試鏤空透雕、減地凸起陽線等玉雕技法,使器物上的修飾線條更加流暢和精準。鳳鳥造型極富美感——頭頂有冠,肩連雙翼,尾部修長、尾翎輕卷。鳳鳥的肩翅和尾部均用陽線琢出翎羽線條。鳳尾中部琢一圓孔,單面鉆,孔內(nèi)填實。器物的雙面紋飾相同。鳳為瑞獸,自古便有此類記載?!墩f文解字》中對鳳的描述為:“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崐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寕?!边@段話中,“天老”為黃帝之臣,“鴻”為大雁,“麐”通“麟”,“鸛”為似鶴的水鳥,“顙”為額頭,“思”通“腮”,“文”通“紋”,“頷”為下巴,“喙”為鳥嘴。通過這段對鳳外形的詳細描述,我們可以看出,“鳳”是一種集合所有鳥獸優(yōu)點、被古人寄予極高期望的吉祥之鳥。對比這件石家河玉鳳的造型與記載中的形象,可以說十分吻合了。鑒于石家河文化的年代更為久遠,甚至可以說,是后世將遠古文化中“鳳”的形象加以描述、記錄,并流傳至今。最初漢字“鳳”,也與這只鳳鳥有諸多相似之處。商代各時期甲骨文中,“鳳”字的寫法有細微差別,但均通過對冠、翅、尾的突出與描畫,生動展示出了鳳鳥的形象。根據(jù)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件石家河玉鳳是已知最早的鳳鳥造型。2017年,中國郵政發(fā)行《鳳(文物)》特種郵票,共6枚,第一枚便是這件玉鳳??梢娛液佑聒P在中華鳳圖騰發(fā)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另一件線條流暢、造型優(yōu)美的玉鳳,被稱作“婦好玉鳳”。婦好玉鳳高13.8厘米,寬3.2厘米,壁厚0.8厘米,距今已超過3000年,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婦好玉鳳較石家河玉團鳳尺寸更大,造型舒展、工藝精湛,鳳鳥頭部增加了花冠,使鳳鳥造型更具王者之相,不愧其“百禽之王”的地位。我們知道,婦好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女性,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將軍和杰出的女政治家。武丁在位期間,殷商向南方、東方、北方等各個方向征伐,不斷開疆拓土,其在位統(tǒng)治期間被稱為“武丁中興”。婦好作為武丁的妻子,多次主動請纓、受命出征,并獲得勝利,武丁對她極為敬重。婦好死后,武丁為其修建宗廟,并賦予了極為豐厚、珍貴的隨葬品。1976年,婦好墓進行考古發(fā)掘時,墓中共出土隨葬品1928件,包括青銅器468件,玉器755件,還有眾多骨器、各色寶石等,對殷商史領(lǐng)域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各色玉器中,這件婦好玉鳳是唯一一件鳳形器,不可謂不珍稀。對比來看,石家河玉鳳和婦好玉鳳從造型特點和雕刻工藝來說,都可謂如出一轍,而這兩件器物之間是否有關(guān)聯(lián),一直是一個謎。我們先來看看這兩件器物的發(fā)掘地。湖北天門石家河與夏都洛陽二里頭、商都河南安陽的地域位置示意如下:可以看出,石家河與婦好墓所在的安陽,距離是比較遠的。同時,石家河文化屬于長江文明,而夏和商處于黃河流域,屬于中原文明。然而,兩件玉鳳作品風格如此相似,尋訪君相信,他們應(yīng)源自同一文化。在進行求證的過程中,確實有一個歷史事件為上述兩個地域、兩種文化的碰撞與結(jié)合創(chuàng)造了契機,那就是史書上鮮有記載的一段故事——“禹征三苗”。三苗是上古時期的一支部落族群,傳說為蚩尤的后代。史書記載其活動區(qū)域為現(xiàn)今湖北、湖南及江西一帶,與考古學(xué)上石家河文化所處區(qū)域大致相當。三苗族群活動的時間跨度約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00年,正對應(yīng)中原地區(qū)的堯舜禹時代。自堯舜時代起,中原便對三苗族進行多次的討伐和征戰(zhàn)。最終,禹在對三苗族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后,三苗族逐漸衰微,華夏部族也逐步加強對這一地區(qū)的控制。長江中游與中原地區(qū)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加速了這一地區(qū)“融入華夏”的進程。在這一漫長的融合中,也許,源自石家河的藝術(shù)造型與玉雕技法逐步傳入中原,并由能工巧匠進一步傳承發(fā)揚;也許,代表中原文明的部族在征戰(zhàn)和討伐中,將石家河地區(qū)的精美玉器掠去并作為戰(zhàn)利品珍藏傳承;也許,是長江流域的部族將精美玉器作為貢品呈于夏、商王朝,換得土地和安寧……這些,今天的我們都已無從了解了。歷史,留給我們太多的謎題,又存在著太多的可能。穿越三千年的光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終是這凝聚著先人心血、經(jīng)歷了歷史故事的兩件藏品。他們帶給我們無盡的猜測,也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