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會,社會的人。
因此,無論江湖也好,廟堂也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最要緊的事情。
但,我們經常把“關系”庸俗化了。特別是很多正直的人,認為,關系學是下策,往往不愿意去參與、去思考,結果被人視為“自命清高”。
事實上,關系這兩個字,是一門大學問?;蛘邠Q句話說,正直人更應當掌握關系學,這樣就會更加游刃有余于生命發(fā)展。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把握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進行“跨學科研究”了。
1、心理學家會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核心是“影響”兩個字,如何建立、維護人與人的心理關系,如何發(fā)揮心理的力量,對人施加有效影響,是處理關系的關鍵。
2、哲學家會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提問者和被提問者的關系,哪里有問題,那里就是關系的要害,只要掌握問與被問之間的分寸,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3、社會學家會認為,人與人之間最核心的關系是責任關系,相互之間的責任是解釋人際問題的關鍵。
4、美學家會認為,關系是美的要求,關系好,說明距離處理得當,距離產生美。所以,研究距離是處理人際問題的關鍵。
5、倫理學家會認為,人際之間最核心的關系是道義關系,一切關系都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了道義,就沒有了關系。
6、政治家會認為,人際之間的核心是利益關系,沒有永遠的關系,只有永遠的利益。
7、動物學家會認為,人際之間的核心關系,是互惠互利的生存關系,與動物的生物鏈一樣。
8、性學家會認為,人際之間的核心關系是男女關系,荷爾蒙永遠是支配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9、外交家會認為,人際之間的核心關系是禮儀關系,禮尚往來是永恒的人際原則。
10、管理學家會認為,人際之間的核心關系是溝通關系,溝通才能建立和發(fā)展好的關系,溝通決定一切。
11、教育學家會認為,人際之間的核心關系是分享關系(古代的教育學家可能會認為是答疑關系,但本質上也是分享)。教師愿意與學生一起分享知識,教育的目標就當然可以實現。
……
關系好,一切都好。
建立和諧社會、和諧教育,關鍵就是關系好!但要警惕曲解和庸俗化。
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結論,這讓我想起大家議論的李銀河教授的“性論”,只是一個她建立的自己角度而已。知道這一點,就可以見怪不怪了。
因為,你也可以有自己深刻的觀點??磫栴}最高明的方法是,先建立幾個角度,嘗試著先從幾個角度分析問題,然后再來確定自己的角度,進而加以論證就可以了,你就深刻了。
否則就會站著說話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