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常影像表現(xiàn)
MR矢狀面是顯示前交叉韌帶的最佳方位,不過,由于前交叉韌帶的斜向走行,單層矢狀面可能不能完整顯示韌帶全程,因此常需觀察連續(xù)的2-3層。SET1W,PDWI和FSET2WI為常用掃描序列,以后兩者更優(yōu)。正常前交叉韌帶表現(xiàn)為斜行帶狀影,連接于股骨和脛骨間,股骨端相對細小,脛骨端呈扇狀增寬。在各序列中,前交叉韌帶總體呈相對低信號,可均勻或呈條紋狀外觀,一般韌帶前部纖維繃直且信號較低,而后部纖維信號較高且略顯松弛。引起前交叉韌帶信號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韌帶內(nèi)在結構、纖維束間夾雜的脂肪和滑膜、粘液變性、晶體物質(zhì)沉積、部分容積效應均為潛在可能。伸膝掃描時,前交叉韌帶前緣傾向平行于Blumensaat線(髁間窩頂皮質(zhì)線),屈膝時兩者則形成開口向下的夾角。
MR冠狀面和橫斷面可輔助觀察前交叉韌帶,連續(xù)觀察這些斷面,更易觀察到正常前交叉韌帶呈多條纖維束組成的條紋狀結構,也更容易區(qū)分出前內(nèi)側束和外后側束。8鑒于前交叉韌帶與標準矢狀面和冠狀面均有一定夾角,選用沿韌帶走行方向的斜矢狀面和斜冠狀面可更好地顯示前交叉韌帶及其病變。斜矢狀面一般以橫斷面為定位像,在標準矢狀面定位的基礎上,將掃描線內(nèi)旋15°-25°;或以冠狀面為定位像,平行于韌帶長軸進行掃描。斜冠狀面則一般以矢狀面為定位像,沿韌帶長軸進行掃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