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微信ID:luobin_meiriyitu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
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tǒng)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隨著戰(zhàn)火的蔓廷和生活環(huán)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zhèn)€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
飄(節(jié)選)
瑪格麗特·米切爾
“你再也不愛我了?”
“是這樣。”
“可是——可是我愛你呢?!彼虉?zhí)地說,好像個孩子一樣,她依然覺得只要說出自己的期望就能實現(xiàn)那個希望似的?!?/span>
“那就是你的不幸?!彼泵μ痤^來,看看這句話背后有沒有玩笑的意味,但是沒有。
她默默地望著他上樓,感到嗓子痛得厲害,仿佛要窒息了。隨著樓上穿堂里他的腳步聲漸漸消失,她覺得這世界上對她關(guān)系最大的最后一個人也不復(fù)存在了。
此刻她心里是一片恍恍惚惚的麻木,她依據(jù)曾經(jīng)的經(jīng)驗懂得,這種麻木會很快變?yōu)閯⊥矗拖窦∪獗煌饪漆t(yī)生的手術(shù)刀突然切開時,最初一剎那是沒有感覺的,接著才開始劇痛起來。
“我現(xiàn)在不去想它?!彼ㄒ恍枰氖怯袀€歇息的空間來熬受痛苦。她一想到塔拉就似乎有一只溫柔而冷靜的手在悄悄撫摸她的心似的。她感覺得到鄉(xiāng)下黃昏時的寧靜氣氛像祝禱時的幸福感一樣籠罩在她的周圍,感覺得到了落在廣袤的綠白相映的棉花田里的露水,看得見跌宕起伏的丘陵上那些赤裸的紅土地和郁郁蔥蔥的松樹。
她從這幅圖景中受到了鼓舞,內(nèi)心隱隱得感到寬慰,因此心頭的痛苦和悔恨也減輕了不少。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即使失敗就擺在眼前。如今就憑這種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翹起。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jīng)受得住這一切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span>
朗讀者:江疏影
對于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于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后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xùn)|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愿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后終生看著那些碎了的地方。
不要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
從此,各自飄零,各自悲哀。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過于,他近在身旁,卻猶如遠在天邊。
所有隨風(fēng)而逝的都屬于昨天的,所有歷經(jīng)風(fēng)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的。
愛你的人如果沒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來愛你,那并不代表他們沒有全心全意地愛你。
我真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了解過誰。
也許上帝希望我們在遇到那個對的人之前遇到一些錯誤的人,因此,當(dāng)我們最終遇到那個人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如何感恩。
只有你身邊有個疼愛你的人,哭才有點意思。
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拿我們怎么樣,可是我們自己要是老想恢復(fù)失去的東西,老想著過去,就會毀了我們自己。
我們都哭著不睡,是為了回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