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運動的理念已經(jīng)根植在現(xiàn)今人們的心底,大家為了保持健康、練出一副好身材,要不在健身,要不在健身的路上。但是,每每我們回家和家里的老人說起運動時,他們往往會說:“我這老胳膊老腿兒的,就不折騰了,能在家待著就不錯了?!比欢?,運動不便的老年人就真的無法獲得運動的綁住了么?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公布了一項為期四年,涉及1564名中老年個體的研究結果表明(Dunlop,2019):
“保障健康的身體活動量存在最低閾值。該研究旨在確定基于證據(jù)的閾值,以便幫助患有下肢關節(jié)癥狀的成人保持4年以上無殘疾狀態(tài)。最佳預測四年內無活動狀態(tài)的最低運動閾值是每個星期至少56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體力活動”
這種劑量相當于每天七天,每天正好八分鐘。
這項新研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研究人員通過專注于最低限度的活動來有意識地設定低標準,這將有利于在身體活動性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困難的中老年人有目標地進行鍛煉。
研究指出:
“達到基于證據(jù)的閾值顯著增加了維持四年無殘疾狀態(tài)的可能性。這一最低門檻值得作為一個初級目標,以激勵成年人采取更多活動,實現(xiàn)積極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健康益處?!?/p>
當然,根據(jù)目前推薦的身體活動指南(Piercy,2018),為了從身體活動中獲得許多其他健康益處,成年人通常每天需要超過10分鐘的中度及以上強度的身體鍛煉(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 MVPA)。
也就是說,我們以前認為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會使得事倍功半的這種全或無的運動效果理念是有誤的,因為甚至非常小劑量的運動可以帶來身體上的改觀。因此,我們可以制定小目標來獲得鍛煉效果,并且循序漸進,養(yǎng)成優(yōu)良習慣。
無論是正直壯年的中年人,還是已至暮年的老年人,根據(jù)上面的研究結果我們都應該堅持最低閾值以上的運動量來維持身體的健康。如果我們有時間,也不妨在每次回家的時候多陪陪家里的老人散散步、聊聊天,幫助他們維持機能,延緩衰老,家人的健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Russell, E. M., Ickes, W., & Ta, V. P. (2018). Women interact more comfortably and intimately with gay men—but not straight men—after learning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2), 288-303. doi: 10.1177/0956797617733803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inclusive-insight/201903/why-do-women-prefer-gay-men-friends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