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
2023年9月23日14點49分46秒,斗指酉,陰陽相半時,秋向此時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一樣長。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我國各地正式邁入秋高氣爽而又寒冷肅殺的深秋時節(jié)。
秋分三候
古人認為,陰陽相激而發(fā)聲為雷。春秋二分陰陽相半,春分陽氣盛而始雷,到了秋分陰氣漸盛,雷聲也隨陽氣逐漸收回。
秋分期半,世間萬物開始冬眠,等待來年春生。蟄伏土中的蟲子開始準備用搭建自己的巢穴,用細泥堵住洞口,以備御寒,進入冬眠期。
天漸寒,雨漸少。氣候逐漸干燥,陽氣衰則水涸。自此以后,河湖川流水量逐漸減少,似有干涸之意。
順時食養(yǎng)
秋分過后,黑夜就漸漸比白天長了,陰氣長勢兇猛,也越來越旺盛。
所以,進入秋分,我們要注重“收藏”。尤其是身體弱的人,更要把好不容易積攢的陽氣、氣血收好。
還要注重養(yǎng)肺潤肺。因為秋應(yīng)肺,燥邪當令,而肺喜潤惡燥,尤其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的人更要當心。
而中醫(yī)認為,肺腎相生,又叫金水相生。肺氣虛損可以導(dǎo)致腎氣衰弱,反之如此。
所以,這個階段要開始補腎固腎,為冬天打基礎(chǔ)。
要說秋天的味道,少不了鮮美的菌子。
再配上清甜爽口的應(yīng)季水果,無花果和秋梨,把整個秋天都吃進肚子里,潤到心田間。
【食材】
竹蓀20g、梨1個、無花果干50g(一人份)
【做法】
1、竹蓀泡發(fā),洗凈切段
2、梨去核,切成小塊
3、把竹蓀、梨、無花果放入砂鍋中,加水
4、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
這三味食材都是秋天潤肺不可多得的佳品。
竹蓀既能補氣養(yǎng)陰、潤肺止咳,還有清熱利濕、健脾益胃之功,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問題都能調(diào)理。
竹蓀還富含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可以預(yù)防疾病,補充營養(yǎng),強身健體。
而無花果,則是入肺、脾、大腸經(jīng)。
一能潤肺止咳,緩解咳嗽、咽喉癢痛。
二能健脾胃,清腸道,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改善皮膚長痘、便秘等問題。
而梨更是秋天養(yǎng)肺潤肺的代表,無論是口干、咽干、鼻干、干咳、眼睛干、大便干,都可以多吃梨來潤一潤。
梨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煮成梨湯寒涼之性減少了,更增滋潤五臟陰的作用。
所以這道湯,可以從鼻子、咽喉,潤到大腸里,潤到五臟里。
這道飲品很適合當作早餐喝,有補益脾胃、潤肺化痰的作用,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食材】
甜杏仁15克,花生15克,黃豆15克(一人份)
【做法】
1、花生去殼,黃豆浸泡1-2小時
2、將上述材料放入破壁機中,加水研磨成漿
3、過濾后,煮熟即可飲用
香香甜甜的杏仁,有潤肺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
作為種仁,杏仁潤腸效果很好,而且又入大腸,便秘不爽的時候喝點杏仁,排便便也會更絲滑些。
而杏仁更優(yōu)秀的還是止咳的作用,尤其是那種久咳不愈的情況,杏仁是可以開通肺中氣道的。
肺主皮毛,通過潤肺,還可以達到滋養(yǎng)皮膚的作用。
不過苦杏仁有小毒,所以最好用甜杏仁味甜更滋潤,生津潤肺更好,也更溫和??梢哉{(diào)理干咳少痰或無痰、口唇干燥、大便干等癥狀。
再跟花生一起煮食,花生同樣有潤肺化痰、潤腸通便之性。
豆?jié){具有清肺化痰、潤燥通便的作用,古人還將豆?jié){作為補虛之品,治燥咳,解便秘,化熱痰,陰虛體燥之人宜飲。
所以這道杏仁花生露有補益脾胃、潤肺化痰的作用,像是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消瘦乏力、肺癆或久咳肺燥的人可以常喝。
今年腎虛的人要特別多,因為幾輪新冠在輪番攻擊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所以容易反復(fù)感冒、氣短乏力、體質(zhì)變得越來越差。
如果咳嗽反反復(fù)復(fù)總不好,經(jīng)??却?、氣短,甚至發(fā)展成哮喘、支氣管炎、慢阻肺等問題,那就要當心了。
到了秋天,燥邪容易襲擊肺臟,肺金生腎水,更容易加重對腎臟的侵襲。
由于肺腎陰虛,津液損耗,還容易導(dǎo)致虛火灼津為痰。
要想調(diào)理這類問題,可以吃一些養(yǎng)肺固腎、潤肺化痰的食物,比如白果和紫蘇子。
白果就是銀杏,又到了銀杏飛黃的季節(jié),深秋也變得如此絢麗。
而滿大街掉落的銀杏果,可是補心腎的佳品,有收斂之性,能收澀止帶、固精縮尿,適用于女性帶下白濁、男性遺精等問題。
尤其是有尿床習慣的孩子和起夜頻繁的人,可以經(jīng)常煨幾粒白果吃。
白果還有斂肺定喘的功效。尤其現(xiàn)在天氣寒冷,容易出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的問題。白果可以斂肺,提高呼吸功能。
不過白果有小毒,所以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而紫蘇子,性辛溫,則有止咳平喘、潤肺化痰、潤腸通便之功。
《本經(jīng)逢原》載:“諸香皆燥,惟蘇子獨潤,為虛勞咳嗽之專藥?!?/span>
《本草經(jīng)解》中也記載紫蘇子的“下降之性辛溫氣味尤甚也?!?/span>
紫蘇子的辛溫之氣,可以化開肺中的寒痰。
作為種子,紫蘇子還有固腎定喘之功。
這兩味種子都有沉降收斂的作用,可以降肺氣,但單是這樣還不夠,有降有斂也要有升,才能保證肺氣的平衡。
所以,日常調(diào)養(yǎng)的時候,可以加入宣肺的桔梗,能夠化痰、排膿、利咽,保證升降平衡。
為了避免宣散太過,損傷肺津,所以還要潤一潤,杏仁、玉竹、蜂蜜都是潤肺、化痰、養(yǎng)陰的。
最后再用甘草,調(diào)和一下諸藥。
我們可以把上面這些材料,熬成小甜膏,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挖一勺泡水喝。
對于肺腎虧虛,有咳嗽、咳痰多、咽喉不適、咳喘、便秘問題的人尤其適合。
-廣告-
道地原材,科學(xué)配比,是紫蘇白果膏的靈魂,更不可或缺的是精妙的熬制工藝。
12小時浸漬,3道提取過濾,4次濃縮精華,48小時化膠,3次武火熬煉,方能文火收膏。
簡簡單單的幾個數(shù)字背后,是精心用心的匯聚,用傳統(tǒng)匠心,才能煉成這一拉成絲、滴水成珠的精華。
如果你最近經(jīng)常咳嗽、痰多、長痘、大便不通,可以每天來一包,加150ml溫水沖泡,攪拌均勻就可以喝了,非常方便。
顏色晶瑩透亮,口感清甘濃郁,淡淡的回甘,讓整個喉嚨都清爽、滋潤起來了。
生活指南
秋分天氣轉(zhuǎn)涼,晝夜溫差大,如果不注意保暖,或吃了性寒涼的食物,很容易傷了脾胃,出現(xiàn)胃痛的問題。
《素問》也說:“夏傷于暑,秋必痎瘧”。夏季暑熱內(nèi)伏,秋季新涼外束,寒熱交爭,可能產(chǎn)生寒熱往來的瘧疾。
這個時候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脾胃,可以常按中脘穴。
【取穴】
肚臍、胸劍聯(lián)合連線上,中心點對應(yīng)處即為此穴。
【按揉】
將手掌掌根或手指緊貼于中脘穴上,每次揉2~5分鐘,大概100~200次。
中脘穴有健脾和胃,消積化滯,理氣化痰,益氣養(yǎng)血之功。
經(jīng)常按揉此穴,可以溫通胃脘部,充盈中焦氣血,和胃止痛。
如果有腹瀉、便秘、胃痛、消化不良、不愛吃飯等問題,都可以經(jīng)常按揉此穴,增加胃腸動力,保護胃黏膜。
這個穴位,對于經(jīng)常生氣、愛發(fā)脾氣導(dǎo)致的胃痛胃脹,也有緩解作用。
這次的易筋經(jīng),我們來學(xué)習小腸經(jīng)——沖拳插掌式。
這套功法主要是調(diào)節(jié)我們的腸胃功能。
沖拳插掌,通過走小腸經(jīng),對于促進小腸的消化和運動都有較好的作用。
整套動作中下肢與上肢相互配合,使得全身整體張力結(jié)構(gòu)得到鍛煉重組,核心肌群得到強化,有效刺激到小腸的蠕動,改善胃腸道功能,鍛煉下丘腦平衡能力。
這套功法對于腸胃吸收能力差、經(jīng)常腹瀉、便秘、小腸粘連或梗阻等問題,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至此,秋已過半
燥氣到達了鼎盛階段
我們在半冷半暖間
感受風清露冷
也要在歲月良辰間
收獲最美煙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