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說說最高行為測驗,這類測驗主要是測量心理和行為品質的優(yōu)劣差異。能力測驗通常會測人的實際能力、潛在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這里講的實際能力就是“所能為者”,就是你現在能干什么。潛在能力就是“可能為者”就是你會干的而沒有實際表現出來的能力。一般能力指的就是人的天資。成就測驗主要是指測量個人經過學習訓練所獲得的知識技能。
這類題目通常于考察的就是人的數字能力、言語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思維靈活性、空間想象力、記憶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等,通過一系列的測驗來判斷人的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例如,我們常見的數學能力測試,2、8、31、128、(),會讓應試者通過推理來算出下一個數字是多少,這就是典型的邏輯推理能力的測試。其實就是典型行為測驗,也就是人格測驗,主要是指測量個人的性格、氣質、動機、情緒。這類測試越來越多的被企業(yè)所重視,因為人的性格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行為習慣,就好比一個性格里有些毛躁的人,就不適合去做會計的工作,而一個不善言談、不善于交際的人,就不適合去做市場方面的工作。所以性格與工作的匹配不容忽視,因為性格與工作真正達到匹配,工作者才能更愉快的工作,并且更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從而創(chuàng)造更高的績效,而相對于領導者來講,自然培訓的成本也會降低,所以在求職面試之前一定先要把自己的性格特點認識清楚,然后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去投放簡歷,這樣能夠確保自己將來的工作更愉快和自在。
這類測驗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通過一些性格測試工具,比如16PE測驗、MBTI測試、色彩心理學測試、OISC個性測驗等等測試工具進行測試。而對于不管什么類型的心理測試,原則就是一定做到真實性。首先是最高行為測試,這類測試沒法作假,因為都是能力類智力類測試,作假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抄襲別人的,所以這類測試就好像是考試題,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而對于人格測試,因為存在“通俗性”“社會稱許性”“表面效度”的影響,會影響到測試的結果,從而測試的準確率并非很高,據統(tǒng)計其準確性大約只有40%,但是即使存在這些問題,應聘者在作答的時候,也應該遵循真實的原則。因為人格測試的題目往往會因為知識、文化不同的影響,而做出不同的反應和選擇,例如用西方的題目來測試中國人,往往就會出現背道而馳的結果。
同時存在“社會稱許性”的影響,所謂“社會稱許性”就是指社會上的人對某類問題的一致看法。例如當在車上發(fā)現一個小偷正在行竊的時候,你的反應會是什么,A置之不理,裝作沒看見B見義勇為,直接與其作斗爭C用智慧來與其作斗爭,任何人不受傷害。在這三個選項中受到社會稱許性的影響大部分人會選擇B或者C,但是實際當中很多人都會A的做法。而對于“表面效度”的問題,這就純粹屬于出題人的問題,例如我們常見的一道題目,你認識自己是個善于交際的人嗎?這很明顯就能讓我們看到它實際想考察的就是是不是一個外向的人,這種一眼就可以判斷其考察目的的題目就說明其表面效度比較高,因此很容易被人猜出其真正的考察目的,從而影響答題者的判斷選擇。人格測驗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心理學高手都可以攻破,但是相對應的依然會有應對作假的方法,所以應聘者在進行心理測驗的時候,在這里給出的建議還是遵循真實的原則,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作答,不要顧慮太多,因為心理測驗往往會讓應聘者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這樣才能確保其真實性,所以在遇上心理測驗的時候,就不要想著去判斷其背后真正考察的目的是什么,逼近人格測試只是企業(yè)甄選人才的參考指數之一,所以不必太過在意,自己的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在面試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上要著重表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