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廟號太宗。唐太宗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李世民早年隨父李淵征戰(zhàn)天下,為大唐開國立下汗馬功勞?!靶溟T政變”奪權(quán)稱帝后,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zhuǎn)型為杰出的政治家與一代明君。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著名的“貞觀之治”,虛心納諫,經(jīng)過主動消滅割據(jù)勢力,在國內(nèi)厲行儉約,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終于使社會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將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推向興盛,為后來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
1. 不拘一格用人才,對人材的使用及領(lǐng)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采納;
李世民坐像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個*河蟹*機構(gòu)之間權(quán)力分立、互相監(jiān)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guī)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后方可生效發(fā)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危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guī)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準后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讓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3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3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后回來復刑,結(jié)果3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對高句麗戰(zhàn)爭上沒有取得戰(zhàn)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河蟹*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zhèn)、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zhàn)斗力、整體戰(zhàn)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xié)調(diào)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占有相當?shù)谋壤?,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zhàn)例也多被引用;
6 .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zhì),李世民多次以少勝多,經(jīng)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wèi)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tǒng)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nèi)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nèi)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將領(lǐng)阿史那思摩、執(zhí)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杰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xiàn)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guī)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yōu)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yǎng)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shù)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jié)儉、樸素、重視農(nóng)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shè)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并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lǐng)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于志寧、魏征、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jiān)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jié)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nóng)業(yè),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nóng)時違背而更改;
11 . 由于社會安定,商業(yè)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yè)城市,城市業(yè)有相當?shù)陌l(fā)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jīng)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古代封建經(jīng)濟登頂?shù)於嘶A(chǔ);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lián)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jīng)濟發(fā)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fā)并促進了西藏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lǐng)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杰出人物,他為古代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筑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后中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偉人。
唐太宗能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好皇帝。
史書評論
《新唐書》評價
李世民畫像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yè)。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宣之功,其余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傳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見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5]
《舊唐書》評價
史臣曰:臣觀文皇帝發(fā)跡多奇,聰明神武。拔人物則不私于黨,負志業(yè)則咸盡其才。所以屈突、尉遲,由仇敵而愿傾心膂;馬周、劉洎,自疏遠而卒委鈞衡。終平泰階,諒由斯道。嘗試論之:礎(chǔ)潤云興,蟲鳴螽躍。雖堯、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窮奇而治平;伊、呂之賢,不能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抉目剖心,蟲流筋擢,良由遭值之異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軻,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時也。況周發(fā)、周成之世襲,我有遺妍;較漢文、漢武之恢弘,彼多慚德。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全唐詩》太宗小傳:貞觀之治,庶幾成康,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而銳情經(jīng)術(shù),初建秦邸,即開文學館,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館,悉引內(nèi)學士,番宿更休。聽朝之間,則與討論典籍,雜以文詠?;蛉贞疽拱?,未嘗少怠。詩筆草隸,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發(fā),沉麗高朗,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帝實有以啟之焉。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
《貞觀政要》集論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說:“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納諫,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jié)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絕無而僅有者也。后之人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不交有所益乎!”這里所說,太宗在正心修身,齊家明倫方面,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與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爭。
《貞觀政要》贊貞觀之治:官吏多自清謹,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去年犯死者僅二十九人。又頻致豐稔,米斗三錢,馬牛布野,外戶不閉,行旅自京師至于嶺表,自山東至于滄海,皆不赍糧,取給于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jīng)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fā)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唐之德大矣!際天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nèi)外,無不州縣,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來,未有以過之。至荒區(qū)君長,待唐璽纛乃能國;一為不賓,隨輒夷縛。故蠻琛夷寶,踵相逮于廷?!侗钡伊袀鳌?!
爭議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有錯誤。貞觀后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xiàn)出來。征伐高句麗,這個被某些人認為是錯誤的舉動,但是,就當時形勢來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發(fā)動戰(zhàn)爭的責任是高句麗,高句麗悍然進攻唐朝附庸國新羅挑起戰(zhàn)端,為了維護權(quán)威,唐需要發(fā)動戰(zhàn)爭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的利益。第二,戰(zhàn)爭中,唐軍是正義和人性的,這也是保證唐軍損失非常小的一個外在條件,在唐軍攻占的城池中,均擁護唐軍。但是由于為了保持正義性和人性化,導致偏求穩(wěn),而使戰(zhàn)期拉長。第三,唐軍的撤退和后續(xù)戰(zhàn)爭,充分體現(xiàn)了李世民的胸懷和高超的戰(zhàn)略思想,唐軍以2000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四萬人,千古罕見。撤退之時,敵將城墻跪拜,也實屬罕見。唐軍后期的軍事騷擾和政治封鎖,使高句麗的實力每況愈下,最終高宗消滅高句麗。
個人評價
吳澄:“三代以后享國之久唯漢與唐,唐之可稱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事,納諫求治勵精不倦,其效至于米三錢,外戶不閉,故貞觀之盛有非開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為唐三宗之冠?!?。
郭思貞:“二帝三王之治,后世莫能及者,順人之道,盡乎仁義也。唐太宗以英武之資,克敵人如拉朽,所向無前……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而推之耳。”
戈直:“至于后世之君,莫不列之講讀,形之論議,景仰而效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兩漢之賢君六七作,何貞觀之政獨赫然耳目之間哉?”“然屈己以納諫,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jié)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以下,絕無而僅有者也。后人之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不交有所益乎?”
浚儀國史修文志:“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以來,未之有也?!?/div>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div>
日本的清和天皇也給自己起了一個貞觀年號(859-877)。
呂祖謙評價唐太宗:“當時之治,不唯貞觀而已,雖并隆于堯、舜可也。”
胡寅:“兩漢盛時,太宗所可及也。禹、湯、文、武之業(yè),豈不在所希慕乎!”
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為太宗乎?及其成功,復歸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痹枺骸胺ǘ戎?,禮樂之盛,田疇之制,詳序之教,擬之先王未備也;躬親行陣之間,戰(zhàn)必勝,攻必取,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保ń嗽袑W案爭議,最后多方核實,此段是說太宗超越前王,而非不及)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div>
后人評價唐初撥亂反正之功:“儒學之興古昔未有,以夫子為先圣實始于太宗,遂為萬世之定制廟祀遍天下,名物度數(shù)之詳,字義音釋之備,毫分縷析,是后世有考?!?/div>
范成(宋朝詩人):“汝不及生在貞觀中,粟米數(shù)錢無兵戍!”
蘇轍:“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jié)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薄?/div>
陸九淵也贊道:“太宗富有天下,貴為天子,功業(yè)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聽拂逆之辭于疇昔所惡之臣。嗚呼!此其所以致貞觀之治,庶幾于三代之王者乎?”
明憲宗:“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間,莫若貞觀之盛?!薄捌錆揽得?,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也,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于二帝三王之道,有治未純也。然而嘉尚之者,以其可為行遠登高之助也?!?/div>
戈直:“禹以本固邦寧為難,湯以時沈克終為難,太宗身兼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事,不以其已能者自滿,而以其未能者為懼,其致貞觀之治也哉!”
理學家真德秀贊:“后世人主好學者莫如唐太宗,貞觀之規(guī)模不可以不復?!?/div>
明季歷代論書匯編,有評價唐太宗:“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謙虛納諫,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儉愛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過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白居易《七德舞》贊唐太宗曰:圣人有作垂無極!
張緒通:“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奉行道的哲學。這兩個帝國是當時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運、最先進的國度。監(jiān)獄是空的,遺落在街道上的貴重東西沒有人撿,所有國民充滿自信。這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Z.F達到了禮制與正義Z.F的水準。歷史學家把這兩個朝代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div>
趙弼:“ [太宗]傳三百載之唐柞哉,太宗在位朝有賢良之宰輔,內(nèi)有長孫之賢后,致治之美庶乎? 成康秦漢以來皆莫及也.實天之時四夷入仕及朝貢者數(shù)百人皆痛哭剪發(fā)勢面割耳流血灑地,非有得于華夷之心而能然乎. 史臣曰:秦漢以來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格魯塞:“ 由于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一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一個英雄史詩的中國,在令人驚奇的亞洲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漢族人征服了游牧部落,并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xù)著的文明史?!薄ú菰蹏?/div>
毛 澤 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柏楊:“李世民大帝是中國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不久就為中國開創(chuàng)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薄白詮谋P古開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國帝王中最初一個被中國人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勛業(yè),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后所有帝王的規(guī)范?!薄吨袊耸肪V》
李敖:“唐太宗是歷史上最有“奇情”氣質(zhì)的英雄人物,柔情俠骨,一應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爭中,當然他有和人一樣的霹靂手段,但在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許多“奇情”,使江山多彩,為人類增輝?!?/div>
雪域桃源贊曰:仆觀貞觀之政,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庶幾于理。房、杜良相,高、馬干臣。魏征忠骨,馬周賢達。兼以李英公、李衛(wèi)公之雄略,安可不成雄烈之基哉!北擒突厥之酋,南平粵桂之地。揚威西垂,德靖東宇。何其盛也!文皇之功烈,后幾莫追也。是以嘆之,太宗文皇帝,臨朝二十三年,放權(quán)納言,知人善任。功業(yè)輝燦,政治之清明,官吏之廉潔,百姓之安居樂業(yè)。壯哉!千古一人而已。
擴展閱讀
—————————————————————————————————————————————————
唐太宗的妹妹丹陽公主下嫁給薛萬徹后,因為薛在房事方面比較愚鈍,公主以之為恥,很不高興,幾個月不和他同床。太宗聽說后,就辦了一桌酒宴,把其他的幾個妹夫都招過來,給他們仔細地把房事的要領(lǐng)講解了一遍。并且用自己的佩劍作賭注,如果薛回去后還是不懂行房事,就把佩劍賜給丹陽公主。公主高興地和薛一同乘車回去了。
唐代史料筆記《大唐新語》(唐。劉肅)記載,一次,李世民巡幸九成宮后返回京城的途中,跟隨他的一些宮人在湋川縣的官舍里歇息。不久,大臣李靖、王珪也來到了這里,縣官就馬上把李世民的宮人給請出來,安置到了別的地方,而把官舍讓給了李靖與王珪。
很快,這個消息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非常憤怒,說道:“我難道就由著李靖他們這樣作威作福嗎?為什么對李靖他們這樣厚待而對我的宮人這樣輕視呢?”馬上下令查驗湋川的主要官員及其屬吏。
魏征看到事情的性質(zhì)開始發(fā)生變化了,就馬上諫阻李世民說:“李靖他們是您的心腹大臣,而宮人不過是皇后的仆人。如果論起托付他們事情的大小,那是很不相同的。況且李靖他們外出,下面官員的接待是符合按照朝廷法律的,是應該住在官舍的;而宮人法律規(guī)定是不能住在那里的。如果你因為下級官員正確的執(zhí)行了法律而治他們的罪,這恐怕不符合您一貫的主張,更會使天下人很害怕,不知道如何去做?!北M管李世民感到很沒面子,但他還是接受了魏征的建議,不在追究這件事了。
貞觀七年(公元634年),李世民的兒女親家蜀王妃的父親楊譽,在皇宮禁地追逐婢女,都官郎中薛仁方將他扣起來查問,沒有來得及處置。楊譽之子當時任千牛衛(wèi)將軍,陳奏說:“按律,五品以上的官員,不是反叛之罪,就不能扣留;就因為我父親是皇親國戚,所以他故意不肯決斷,拖延時間?!薄 ?/div>
李世民聽了這話,又發(fā)怒了,氣哼哼的說:“知道是我的親戚,故意作這樣的刁難?!碑敿聪铝钜蜓θ史揭话俟?,并且解除他所任的官職。最后他還是聽從了魏征的建議,只給這個有小過失的都官郎中象征性的打了二十棍而已,赦免了他?! ?/div>
貞觀十年,有人給李世民打了小報告,說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很輕蔑越王,想以此激怒李世民,其用意是誣陷侍中魏征等人。越王是誰呀?他是長孫皇后的親子,叫李泰,聰明絕頂,智慧超群,李世民特別寵愛。你不能不說這個進讒言的小人還真有兩把刷子,知道李世民的軟肋在哪兒?! ?/div>
果然,這一次李世民是真的惱了,馬上召見三品以上的大臣,大發(fā)雷霆:“我有一句話,對你們說。以前的天子就是天子,現(xiàn)在的天子就不是天子嗎?往年的天子的兒子是天子兒,今天天子的兒子就不是天子兒嗎?我的兒子,從小就教育他們不能放縱驕橫,所以給你們都相處的很好,你們怎么能因此而聚在一起鄙薄蔑視他們。我要是真的放縱他們的話,你們難道不怕他們捉弄鄙視你們嗎?”好家伙,李世民傷自尊了。房玄齡等大臣莫名其妙且嚇得發(fā)抖,沒有一個敢說話的。最后,還是魏征很嚴肅的站起來,為大臣們洗了污,消除了誤會。
這件事,李世民自我檢討說:“我所說的話,在于自身的私愛;魏征所說的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我剛才大發(fā)雷霆,自認為理由充足而且深信不疑,及至聽了魏征的話,才感到我的話實在沒有道理。當國君的說話,真是不容易!”對于房玄齡的閉口無言、不做申辯,他提出了批評,獎勵魏征一千匹絹。
貞觀十一年還出了一件小事,也是與魏征有關(guān)。有關(guān)官署向李世民報告,一個叫凌敬的官員有損官德,“貧窮乞討”,出帝國官員的洋相。這件事的真正用意是為了打擊魏征,因為這個凌敬是魏征推薦的。太宗果然責備魏征等人不負責任、胡亂推薦人?! ?/div>
魏征說道:“我每次給您推薦人才的時候,都要說明這個人的優(yōu)點與缺點,凌敬也不例外。有學識,敢于諫爭是他的優(yōu)點;過分留心生計,喜好經(jīng)營,是他的短處?,F(xiàn)在他替人寫寫碑文,教人讀讀《漢書》,掙點兒外快,這與我們所說的不同。您只看到了他的短處,沒有用他的長處,便認為我們在蒙蔽你,我怎么能夠心服呢?!崩钍烂顸c頭稱是。
上期答案
—————————————————————————————————————————————————
1.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2.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御駕親征而統(tǒng)一天下的皇帝?
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發(fā)明“招降納叛”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皇帝?
4.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以“休養(yǎng)生息”為國策從而在全國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的皇帝?
5.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釋放奴婢”從而一定程度上打擊奴隸制度、解放生產(chǎn)力的皇帝?
6.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實行“十五稅一”低稅率的皇帝?
7.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推行“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的財政支出緊縮政策而提倡節(jié)儉的皇帝?
8.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制定禮儀從而鞏固皇權(quán)的皇帝?
9.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下“求賢詔”在全天下廣招賢士人才的皇帝?
10.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寫詩的皇帝,其詩作——大風歌被譽為“千古人主第一詞”?
11.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從而為漢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思想治國奠定了基礎(chǔ)?
12、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1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劉姓皇帝?
14.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用布衣將相統(tǒng)一天下的皇帝?
15.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幾位使用分封制和郡縣制并存的皇帝?
都是第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優(yōu)惠券還有10:00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