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去過徐霞客江陰老家,從他故居陳列的材料中知道他自少酷愛旅游,為游歷祖國名山大川早就開始做準(zhǔn)備。壯年條件成熟后他就付諸行動,首選浙東天臺山。天臺山是佛教名山,山水鐘靈毓秀,很多唐宋詩人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而且天臺山離江陰交通方便,從長江買舟東下,沿東海岸從寧波登陸。寧波有徐霞客的親戚,這樣他就可以自寧波經(jīng)奉化到達寧海,寧海正處天臺山入口。這樣游記為什么從寧海開篇,就不難解釋了。
(圖為寧海徐霞客大道一景)
這次,我偕同徐霞客研討會成員們,踏著當(dāng)年徐霞客足印,重走他的旅游路。一出寧海西門,果然風(fēng)光宜人,青山疊翠,清溪長流,正如游記中所寫:“雨后新霽,泉聲山色,往復(fù)創(chuàng)變,翠從中山鵑映發(fā),令人攀歷忘苦?!?/p>
當(dāng)然,當(dāng)年的徐霞客斗笠蓑衣,策仗步行,還要擔(dān)心老虎傷人;現(xiàn)在可無徒步遇老虎之虞。喜的是當(dāng)年徐霞客所踏的亂石小徑尚在,宿夜于梁皇山腳的驛站也猶存,那是常見的農(nóng)家小院。至于徐霞客次日住宿的岔路驛站,那是典型的路廊,下層可供行人喝水休息,上層則可下榻。
岔路,因地取名,游記里記載:“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天臺山,天色漸?。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p>
(圖為徐霞客古道松門嶺)
我們站在當(dāng)年徐霞客佇立過得橫跨與白溪的長長石橋上,也是驟雨初歇,山色空蒙,蒼山如黛。往西眺望,層戀疊翠,是著名的浙東大峽谷,是國家重點生態(tài)保護區(qū)。向東望,蜿蜒流淌的白溪遠入向東望,蜿蜒流淌的白溪遠入東海三門灣,古代日本僧人就從這兒進入天臺山,鑒真東渡也在這兒駐錫。今天未污染的白溪水一端就是松門嶺,翻過這岡巒連綿的嶺峰,山那邊就是天臺了。因此,徐霞客不得不在此下馬。
(圖為浙東大峽谷,即白溪水庫)
文化旅游,乃深層旅游,符合當(dāng)今世界潮流。一方面研讀文化并茂的《徐霞客游記》,回想當(dāng)年徐霞客從寧海進入天外山的艱難旅程;另一方面重霽斯地,探訪當(dāng)年的驛道驛站、古樹枯藤老屋,抒發(fā)思古之幽情,豈不人生一大樂事哉?
備注: 癸丑”是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這年陰歷“三月晦”是公歷5月19日,就是在“俱有喜態(tài)”的“5·19”這一天,由家鄉(xiāng)江蘇江陰出發(fā)的徐霞客,從浙江寧海開始28年征程,直到云南麗江終止,寫出《徐霞客游記》這樣的“千古奇書”。
2001年,寧海舉辦了首屆中國徐霞客開游節(jié),從那一刻起,寧海人開啟了設(shè)立“中國旅游日”工作。經(jīng)過十年的勵精圖治,十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11年將“5.19中國旅游日”落戶寧海。
目前,寧海正在為積極申報“徐霞客游線”為世界線性文化遺產(chǎn)做大量工作。
注:今日博文來自《沿徐霞客履印走》,作者:薛家柱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寧海旅游微信【公眾號:nhly0519】或“寧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