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這是南宋詩人姜夔所寫的一首詩,名曰《契丹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另一個偉大的少數(shù)民族——契丹。提及契丹,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看過金庸先生《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大俠喬峰就是契丹人。為此,還演繹出了一場俠骨柔情的“悲劇”。另外,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稐罴覍ⅰ?,里面的“北國”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國。
人世間,萬事萬物皆“無中生有”。那么,契丹人從哪里來呢?之前,我們講過蒙古人的淵源,曾經提及契丹人。據載,契丹人,鮮卑人,蒙古人的祖先皆發(fā)源于中國東北的興安嶺……相傳,匈奴人沒落不久,盤踞在興安嶺的東胡部落一脈開始崛起,并占據北方草原,這就是著名的“鮮卑人”。而留守在興安嶺的東胡人“一分為二”。一部分靠漁獵生存,一部分靠游牧謀生。公元四世紀中葉(南北朝),漁獵者改名“契丹”,這就是后來“大遼帝國”的締造者,而靠游牧生活的部落則逐步分化出蒙古人。
隨著時代的變遷,靠漁獵衛(wèi)生的契丹人開始了“半農半牧”的生活。初期,契丹部落分為八部。唐初,他們形成了“大賀氏”聯(lián)盟。唐太宗時,設置松漠都督府,賜契丹人姓“李”。大賀氏聯(lián)盟瓦解后,又建立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并依附后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后突厥為回紇所滅。之后,一百余年間,契丹人一直依附回紇人。
唐末,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諸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后梁。同一年,耶律阿保機稱可汗。公元916年(神冊元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占汴京(河南開封),后晉滅亡。不久,耶律德光在汴京稱帝,改國號“大遼”。當時,趙匡胤才20歲,游蕩江湖的他正在盤算著如何投身后漢樞密使郭威帳下。
公元984年,“大遼”改國號“大契丹”。公元1007年,遼圣宗耶律隆緒遷都中京大定府(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遼圣宗(太后蕭綽之子)就是和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的那個人。公元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恢復國號“大遼”,就是和喬峰“拜把子”的那個契丹皇帝。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白山黑水。在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女真人勢不可擋。公元1125年,大遼被女真人滅亡。
然而,契丹人的故事仍未終結。大遼土崩瓦解之際,耶律淳建立北遼,曾與西夏聯(lián)合抗金。不久,北遼被金滅。后來,大遼宗室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東遼和后遼。再后來,東遼滅掉了后遼。沒多久,東遼又被蒙古人所滅。
大遼滅亡后,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部分契丹人逃亡中亞楚河流域,并在那里站住了腳跟。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定都虎思斡耳朵(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楚河州托克馬克境內的布拉納城),國號“哈喇契丹”,史稱“西遼”。1218年,西遼被蒙古所滅。四年后,公元1222年,西遼貴族八剌黑·哈只卜又在今天伊朗建立了“后西遼”。公元1309年,后西遼又被蒙古人所滅。至此,延續(xù)402年的契丹政權徹底滅亡了。
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少部分演變?yōu)榻袢盏倪_斡爾族和云南的本人。據載,大遼最強盛時,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河北保定)。當時,遼國的軍事影響力涵蓋了整個西域地區(qū)。因此,唐朝滅亡后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國家一直將“契丹”視為中國的稱號。今天,在俄羅斯語中,中國的發(fā)音仍為“Китай”,意思即“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