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某,女,41歲,鄭州人。3年前發(fā)現血小板減少,經檢查原因不明,月經漏下不止伴紫癜性腎炎,經中西藥治療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淘\:月經淋漓不斷,血色偏淡,頭暈目眩,手足不溫,小便不暢(尿蛋白+++、隱血++),腰酸腰困,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辨為血虛夾陽虛證,治當補血養(yǎng)血,溫補陽氣,給予膠艾湯與茯苓四逆湯合方加味,川芎6g,阿膠6g,艾葉10g,當歸10g,白芍12g,生地黃18g,茯苓12g,白茅根30g,生附子5g,干姜5g,紅參3g,炙甘草6g。6劑,第1次煎40分鐘,第2次煎20分鐘,合并藥液,每日1劑,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診:頭暈目眩減輕,仍倦怠乏力,以前方變紅參為10g,6劑。
三診:仍月經淋漓不止,以前方變阿膠為15g,艾葉為24g,6劑。
四診:月經淋漓漏下減少,仍手足不溫,以前方變附子、干姜各9g,6劑。
五診:頭暈目眩止,手足溫和,以前方6劑。
六診:月經淋漓基本停止,腰酸腰困基本消除,以前方6劑。
七診:經復查尿蛋白(+-),隱血(-),又以前方治療80余劑,諸證悉除,經復查尿蛋白(-),隱血(-)。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根據月經淋漓不斷、血色偏淡辨為血虛,再根據手足不溫、舌質淡辨為陽虛,因指甲無澤、脈沉弱辨為虛,以此辨為血虛夾陽虛證。方以膠艾湯補血養(yǎng)血止血;以四逆加人參湯溫陽利水,固攝陰血,加白茅根止血,兼防溫熱藥傷陰,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