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國老 大唐“良藥”狄仁杰二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font>
這是辛棄疾詞《千年調》的上闕。大約是南宋淳熙十二年吧,辛棄疾好友,江西轉運使鄭汝諧的宅第落成,其中一閣取名為“卮言”。卮言,源于《莊子》,指的是隨人意而變,缺乏主見之言。這位鄭大人其實是個力主抗金的熱血男兒,辛棄疾曾稱他“老子胸中兵百萬”,如今卻為小閣取了這么個名。
這詞是譏諷那種俯仰隨流、八面玲瓏的世俗小人的,甘國老指的是一種最著名的中藥——甘草。
甘草,入藥能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解毒,但這些作用還不是甘草最重要的。甘草獨一無二的功效是調和諸藥。古人早云:“(甘草)調和眾藥有效,遂有國老之名”;陶宏景還特地解釋了此名:“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調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當然,甘草的寒熱隨人是為了使各種不同特性的藥物能得到和諧統(tǒng)一,綜合為一個整體,從而在治療中發(fā)揮出更好的功效;便是它的甜味,也多少能緩和湯劑的苦澀,便于病人入口。藥界的國老,甘草做得名副其實,勞苦功高。
人間朝堂上肅然端坐的國老呢?
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國老,《禮記》中便有“有虞氏養(yǎng)國老于上庠”的記載;但翻遍二十四史,其中最有名望、分量最重的國老,或許當屬大唐狄仁杰。
女皇武則天不可一世,對狄仁杰卻十分敬重,常稱這位比他小六歲的宰相為“國老”而不叫出他的名字。狄仁杰入見時,她也總是不讓他跪拜行禮,還說:“每次看到國老下拜,朕身上也覺得一陣疼痛?!钡胰式苋ナ溃?6歲高齡的武則天痛哭失聲,傷心地說:“朝堂空矣!”
給女人當差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女皇帝手下為臣,更是艱難,誰不畏懼則天皇帝的嚴刑峻法鐵腕無情?她可是連自己的親生兒女都能下手誅殺的??傻胰式?,一個僅僅是明經(jīng)出身的官員——唐科舉重進士輕明經(jīng),明經(jīng)出身為人輕視,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之說——居然能贏得這位冷血皇帝如此真心敬重,究竟憑的是什么呢?難道,狄仁杰擅長的,也是甘草那樣的調和功夫嗎?
狄仁杰是出名的嫉惡如仇,僅憑著耿直正氣是很難成為國老的,畢竟歷史上如唐太宗那樣的明君不多,何況喜怒無常的武則天?
狄仁杰有著極其出眾的智慧。早在大理丞位上,狄仁杰便顯示出了杰出的才能,短短一年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多人,無一冤訴,從此他斷獄如神的名聲大振。荷蘭人高羅佩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一部著名的偵探小說,風行全球,“Judge Dee(狄法官)”成了歐美家喻戶曉的東方神探,足以與福爾摩斯、波洛平起平坐。
當他國老的地位不可動搖時,他終于可以出手施治了。首先,他盡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化解女皇的暴戾之氣,引導她向正義的方向靠攏;其次,他在出色地履行國老的職責、整頓朝綱大濟庶民的同時,仔細尋找人材,為王朝培養(yǎng)正氣。
武則天永遠無法與李家決裂。隨著年齡衰老,另一個令她夜夜失眠的難題出現(xiàn)了,這皇位,傳給誰呢? 狄仁杰看在眼里,心中可能暗暗好笑,但他還是慢慢等著。終于,機會來了,一日武則天召狄仁杰等來解夢,說:“朕連夜夢到雙陸游戲不勝,意味著什么呢?”仁杰不假思索答道:“雙陸不勝,無子也。這是老天給陛下示警呢!太子為天下根本,根本動搖,天下危矣。聽說陛下想立武三思為后,姑侄與母子誰親呢?陛下如果立廬陵王(被廢徙于湖北的中宗李顯,武則天親生兒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如果立了武三思,他的家廟可不會祭祀姑母啊?!?/font>
事前,狄仁杰早已不露聲色地做了工作。武則天男寵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看著武則天一天天老邁,心中越來越惶恐。他們向智者狄仁杰請教“自安計”。狄仁杰告訴他們,只有一個方法能長保富貴:那便是勸皇上將李顯迎回洛陽,立為太子;若能立此奇功,一旦李顯繼帝位,便有了迎立之功,任何災難也不會降到頭上了。
一日,武則天專門召狄仁杰來商談太子事,說到動情處,狄仁杰嗚咽不已。武則天背過身去,悄悄拭了拭眼角,沉吟片刻,柔聲道:“還你太子!”
幃幕緩緩拉開,現(xiàn)出了同樣淚流滿面的李顯——武則天終于把被放逐多年的兒子接回朝中了!狄仁杰一愣,隨即欣喜之極。
這一刻,史書記載:“卒復唐嗣”,史家由此稱狄仁杰為“唐室砥柱”。
兩年后,狄仁杰病重。能為大唐培育元氣,他感到很欣慰。但他似乎能看到那最后的一暮:一個孤獨的老婦人蜷縮在深宮一角,聽著門外傳來狂喜的樂聲,那是新皇登基的鑼鼓號角。他甚至能猜到把這位婦人送入深宮的人是誰。張柬之,對,一定是他,這個襄陽老頭子,他是自己用在武則天身邊的一味重藥,藥性剛猛。他清楚記得自己向武則天固執(zhí)地推薦這位老人的情形,直推著武則天把他任命為候選宰相方才罷休。
“國老”的由來三
甘草作為人們頗為熟悉的中藥,有“國老”之稱。關于“國老”這個美稱,據(jù)說是我國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醫(yī)藥學家陶弘景最先提出來的。
那是在梁武帝年間,陶弘景隱居句曲山(即茅山),研究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學,梁武帝多次禮聘,他卻堅持隱居,而朝廷每遇大事就要向他咨詢,時人稱為“山中宰相”。一日,梁武帝侍從又到句曲山,請?zhí)蘸刖盎鹚倜婢坏糜姓`。陶弘景情知事急,迅速進京。
原來,梁武帝連日來不思飲食,上吐下瀉,眾御醫(yī)會診無效。梁武帝便想到陶弘景了,他深知陶弘景不僅是道學思想家,而且對歷史、地理也有研究,尤其是在醫(yī)學方面造詣更為精深。
陶弘景見梁武帝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腸鳴泄瀉,便處方:“國老(炙)、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術各等份,研為細末,每服2錢,水煎服?!北娪t(yī)見之,不解“國老”為何物。陶弘景笑日:“國老者,甘草之美稱也。甘草調和眾藥,使之不爭,堪稱國老矣。眾御醫(yī)點頭叫好。梁武帝經(jīng)陶弘景診治,身體日漸康復。
《本草正》言“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肌肉。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
~~~~~~~~~~~~~~~~~~~~~~~~~~~~~~~~~~~~~~~~~~~~~~~~
甘草
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莖。主產(chǎn)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新疆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別名】國老。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
【功效】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
1.用于心氣不足的心動悸,脈結代,與脾氣虛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能補益心脾之氣。治心氣虛,常以之為主,配伍人參、阿膠、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湯。治脾氣虛,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
2.用于痰多咳嗽。能祛痰止咳,并可隨癥作適宜配伍而應用廣泛。如屬風寒咳嗽,可配麻黃、杏仁;肺熱咳喘,可配石膏、麻黃、杏仁,寒痰咳喘,配干姜、細辛,濕痰咳嗽,配半夏、茯苓。
3.用于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能緩急止痛。如屬陰血不足,筋失所養(yǎng)而攣急作痛者,常配白芍,即芍藥甘草湯;如屬脾胃虛寒,營血不能溫養(yǎng)所致者,常白芍、飴糖等,如小建中湯。近年報道,單用甘草粉或配伍烏賊骨、瓦楞子等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較好的近期療效。
4.用于藥性峻猛的方劑中。能緩和烈性或減輕毒副作用,又可調和脾胃。如調胃承氣湯用甘草以緩和硝、黃之性,使瀉下不致太猛,并避免其刺激大腸而產(chǎn)生腹痛,半夏瀉心湯,甘草與半夏、干姜、黃芩、黃連同用,又能在其中協(xié)和寒熱,平調升降,起到和的作用。
5.用于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及藥物,食物中毒等。能清熱解毒。治熱毒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治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治藥物、食物中毒,在無特殊解毒藥時,可以甘草治之,亦可與綠豆或大豆煎湯服。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
【注意】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