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每逢中秋,
親朋好友都會歡聚一堂,
舉杯邀月,對酒當歌。
今天就給大家看一件古人用來盛酒的瓶子。
玩收藏的人一定聽說過,
梅瓶在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就是酒瓶子。
今兒就給大家看一證據(jù)。
這個梅瓶的年代
大致是金代或者西夏時期,
當年就是裝酒用的,
這酒保守估計也得有個千八百年了。
古代的酒都是釀造酒,
酒勁沒那么大,
這么一大瓶酒,
按照古人的量,
估計兩三個人就能喝完。
酒瓶子畫得比較粗糙,
尤其是花卉,看上去粗枝大葉的,
但喝酒之人本就豪放,
粗獷的酒瓶反而更符合飲酒之人的審美。
瓶上寫有兩行字:
“武陵城里崔家酒,天上應無地下有。”
這其實是一首詩的上半闕,
出自唐朝詩人張白,
但工匠在引用的時候稍微改了一下,
原詩為:
“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
南游道士飲一斗,臥向白云深洞口?!?/span>
這上面寫的是“天上應無地下有”,
反過來。
如果能讀懂這句詩的意思,
你就能理解,
酒瓶上作詩,其實是古人在打廣告,
天上無,地下才有,
人在宣傳自個兒家的酒好,
但這廣告做得著實風雅至極。
仔細看上面的字,
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jié)。
“崔”字窯工寫錯了,
寫了個“催命”的“催”,
發(fā)現(xiàn)后把單立人給刮去了,
所以這字看著小。
如今這樣的瓶子拿來盛酒就太奢侈了,
不過在佳節(jié)時,
旁邊若能放著這樣古老的酒瓶,
對著千百年來不變的圓月舉杯,
也許我們與古人的距離
也并不是那么遙遠。
每周六21:40 | 每周三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