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博古五千拍賣日前舉槌,成績斐然,大部份古玩遠超預(yù)期售出。當中一尊砂巖石雕菩薩像,估價僅15萬- 25萬港幣,引來激烈競投,結(jié)果以逾2,312,500港幣成交,成為此場冠軍拍品。
拍品436
砂巖石雕菩薩立像
估價:150,000-250,000 港幣
拍品已售: 2,312,500 港幣
尺寸:112 公分,44 英寸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1976年以前 紐約蘇富比2007年9月21日,編號13
展覽:《隋唐の美術(shù)》,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大阪,1976年,編號16
圖錄說明:此砂巖石雕菩薩立像,柔腴美絕,渾然天成,淋漓展現(xiàn)菩薩雍華寶相,乃盛唐經(jīng)典之作,足證當時中國雕塑藝術(shù)發(fā)展臻熟,已達巔峰。此菩薩像之藝術(shù)風格,類近多處中國名石窟造像,其中又以天龍山石窟最為接近,如 Eduard von derHeydt 捐贈蘇黎世 雷特伯格博物館一件砂巖菩薩像,錄于《Museum Rietberg》,蘇黎世,2002年,頁62-63。另可參見Stevenson Burke 舊藏(1879-1962年)菩薩立像,初售于紐約蘇富比1980年5月8日,編號77,近再于香港蘇富比易手,2018年4月2日 ,編號3023。
香港蘇富比這次罕見的并沒有為菩薩像斷代,但文章同時說明風格類近多處中國名石窟造像,其中又以天龍山石窟最為接近。然而翻查13年前的拍賣圖錄,紐約蘇富比曾確認其來自天龍山石窟——一個慘遭破壞盜竊的重要佛教藝術(shù)石窟。紐約蘇富比在2007年拍賣中曾確認菩薩像是唐朝藝術(shù),甚至在圖錄上注明出自天龍山石窟。紐約蘇富比當時判定頭部是盛唐時期所造,文章指蘇富比立像頭部的藝術(shù)風格,與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的坐像頭部非常接近,故推斷同樣來自天龍山21號石窟。
2007年圖錄文章指出:石窟佛像于20世紀初流出市場,當時販賣石窟佛像的古董商,包括著名的盧芹齋及山中商會。
天龍山位于山西太原市,上有約30石窟,內(nèi)有大小石佛500余尊,飛天、壁畫1100余幅。這些石窟主要于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開鑿,藝術(shù)成就極高,歷史價值甚巨??上卧越抵饾u為人所忘,日久失修,成為香火冷落、游人罕至的遺跡。
1918年,日本人關(guān)野貞重新發(fā)現(xiàn)天龍山石窟,并將調(diào)查報告發(fā)表于日本《國華》雜志。此報告一出,引起世界轟動的同時,也招來了大規(guī)模的盜鑿活動。
1924年~1925年間,中外盜賊對石窟進行了掠奪和破壞,耗時四百年開鑿的天龍山石窟,從此竟成為無頭的石窟,是中國境內(nèi)摧殘破壞最為嚴重的石窟,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造像。
被盜走的佛頭
石窟佛像多遭盜竊,流落海外,其中不少現(xiàn)由美國和日本博物館收藏,另有部份在重要私人藏家手中。
天龍山前的山中定次郎及等待運送佛首的馬車
1924 年和 1926 年,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曾兩度親自考察天龍山石窟。而 1927 年前后所有散失海外的天龍山石窟造像名品,幾乎都是通過他的山中商會交易到海外的。
初步統(tǒng)計,總數(shù)約150件的天龍山石雕造像,散佚海外各處,僅部分雕像可辨認確系出自天龍山哪個窟室。如捐出藏品的哈佛大學(xué)轄下福格美術(shù)學(xué)院集藏24件天龍山雕像(包括飛天浮雕),其中的19件為第二窟和第三窟作品;日本東京根津的嘉一郎藏有8件天龍山早期頭像。威斯羅波捐給福格美術(shù)學(xué)院兩件第十七窟天王頭像,費城的賓州大學(xué)博物館藏有兩件唐代早期天王全身塑像,日本東京的根津美術(shù)館,為全世界集藏唐代天龍山石窟名品最多的收藏單位,計28件唐代頭像和浮雕殘件。
1948年,天龍寺再遭大火毀于一旦,無人管理的天龍山石窟遭受自然災(zāi)害的損壞更加迅速。直到1982年,才開始對天龍山石窟進行保護、恢復(fù)和維修工作。
2018年,一尊唐代石雕佛首在紐約蘇富比亮相,以US$200萬 - 300萬估價領(lǐng)銜,本為該季焦點。惟后來懷疑佛首實為龍門石窟流失文物,最終撤拍。
如今我們只能通過1922年出版的照片集才能一睹被破壞前天龍山石窟的原始面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