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廚師大意,等他在角落里發(fā)現(xiàn)這個紅薯時,它已生出許多嫩白的芽頭和大頭針粗細的根須。如果放在三十年前,掰掉這些贅物照吃不誤。記得生產(chǎn)隊育過秧的紅薯大人小孩都吃過,略苦,味同嚼蠟的記憶至今難忘。時代不同了,食品豐富,安全意識提高,沒人敢吃。
發(fā)芽的紅薯即將扔到垃圾堆,我突發(fā)奇想,要把它栽種上。在師兄們種花的地方找來一個閑置的玻璃水杯,灌滿水把紅薯放進去,正好那里有包化肥,撒進一些,置于窗臺,好讓陽光照射,使嫩葉盡快成長。
第二天路過時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杯子里的水下去了幾公分,不用說是紅薯喝了,能喝就能長。近前仔細觀察,許是心理作用,葉子似乎也舒展了一些。于是,有了信心,日日澆水不綴。陽光明亮、秋風(fēng)溫和,不知不覺中根須變長,變粗;芽頭不再緊抱一起,綻開幾片青黃的葉子,紅薯已經(jīng)變了模樣。再過些日子,葉子發(fā)綠,層層疊翠,遠遠望去就是個小盆景!
丑小鴨變鳳凰,看到的人都感到稀奇,不知道啥東西長得這么可愛。等認清是紅薯時,不由得恍然大悟,贊嘆大自然的神奇,給了這個紅薯又一次鮮活的生命!
如此大好風(fēng)景,自當供奉給我佛。把瓶子擦洗得一塵不染,注入干凈的水,小心翼翼地擺上供桌。不是鮮花不是水果,更不是奇珍異寶,佛前供著個長滿葉子的紅薯。有些標新立異吧?確實。不過,書上說過:眾生歡喜佛歡喜。我是懷著歡喜心把精心養(yǎng)育的這份生機盎然讓佛看的,以佛的慈悲,他一定是歡喜的。
擺好,行禮完畢,退兩步仔細觀察,別有情趣!像是佛在加持,整個大殿瞬間亮堂許多,秋日里竟有了點點春意。
那天,幾個同學(xué)相約去太平河避暑,順便過父親節(jié)。后來知道本次活動的發(fā)起者,竟然沒接到一雙兒女的任何表示,多少有些失落才吆喝大家相聚。
中午點了一大桌菜,發(fā)起者征求大家意見,問我喝啥酒,回答不喝,你們愛喝啥喝啥。有人提出喝兩口白酒,于是,取來一瓶半斤裝的瓷瓶白酒。分酒時,再次問我喝不,堅決表示不喝,但酒瓶歸我。
喝完酒,我成了這個造型古樸、陶制紅色酒瓶的主人。放到河里讓涓涓細流反復(fù)沖洗,拿起來聞聞瓶口有股水腥味兒才作罷。
過完父親節(jié),一切歸于平靜,照常往日的灑掃應(yīng)對。某天,無意中發(fā)現(xiàn)兩塔周圍的格?;ㄩ_得五顏六色,妖嬈奪目,粉色的蝴蝶翩翩起舞,一幫蜜蜂“嗡嗡”地唱著歌兒。思量著給佛供上一束,古老的大殿將更加莊嚴、美好。說干就干,帶著剪刀,挑花形齊整、剛剛綻放的剪下三五朵,尋找瓶子時不由想到閑置些許日子的酒瓶。洗干凈,灌滿水,把花插上,近觀,鮮花和瓶子十分般配;遠看,別有情趣。
端著插花走向大殿供佛,一個念頭閃現(xiàn):用酒瓶作花瓶合適不?如果擺在屋子勉強可以,放到寺院的佛像會不會褻瀆諸佛菩薩?找個師父問問吧,環(huán)顧四周,師父們都在用功,猶猶豫豫中還是供到我佛面前。為了不讓其他人看到某某老窖幾個字起疑惑,特意把有字的一面放到里面。說真的,拜佛的那一刻,我是心生歡喜的。
忽然明白,當下,這個紅色的陶制瓶子就是個用來插花供佛的瓶子,至于它的前世,不必掛礙!
作者:【陜西】李勤安
文章轉(zhuǎn)載:少林寺主辦《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