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將(前140—前117),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以皇后衛(wèi)子夫姊子的身份擔任侍中,少時就以善騎射為人所知曉。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嫖姚校尉 ,隨衛(wèi)青擊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28人,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封為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qū)的匈奴部,殲4萬余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霍去病打馬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 誅殺拒降者8000余,穩(wěn)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qū),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春,與衛(wèi)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羧ゲ〕鋈笊钊?000余里,殲70443人,至此,匈奴左右賢王兩只臂膀被徹底斬斷,只剩下匈奴單于孤懸漠北,勢力江河日下。然后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封狼居胥后,他繼續(xù)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而還。更遷烏桓于遼東,監(jiān)視匈奴。此戰(zhàn)后漢武帝增設大司馬,霍去病、衛(wèi)青皆任大司馬,而且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大將軍相等。[1]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用“變數”和“速度”打造自己的戰(zhàn)略舞臺,開創(chuàng)了對匈奴的新戰(zhàn)法:長途奔襲,孤軍深入(輕輜重),利用騎兵的高度機動性,以騎對騎,殲滅對手。這個戰(zhàn)法到了現代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閃電戰(zhàn)。他為國忘家,生平無一敗績,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
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自古名將,絕大多數有個特點,就是熟讀兵法,絕少孤軍和輕軍深入,尤其內戰(zhàn),地形、兵力及武器都比較了解,只要是名將,對手不太強,基本可以吃,真正難的就是對外作戰(zhàn),特別是對匈奴、突厥作戰(zhàn)。農耕民族對游牧民族作戰(zhàn)的困難,主要因為對手情況、兵力、地理環(huán)境不了解,而且由于其機動性極高,全民皆兵,戰(zhàn)術素養(yǎng)很好,擊潰戰(zhàn)易,殲滅戰(zhàn)難。中國幾千年歷史,能夠對匈奴、突厥完成殲滅戰(zhàn)的人少之又少。霍去病針對匈奴的優(yōu)勢和劣勢,開創(chuàng)了對匈奴的新戰(zhàn)法,而這個戰(zhàn)法最后殲滅了匈奴、突厥、蒙古等無數強大的游牧民族。這個戰(zhàn)法可歸納為:長途奔襲,孤軍深入(輕輜重),利用騎兵的高度機動性,以騎對騎,殲滅對手。具體落實起來就是:首先集中力量打擊,避實就虛,突破敵人防線;在敵人退卻時窮追不舍,以插入退卻之敵的后側并實施合圍,分割并殲滅敵軍集團,一旦發(fā)現敵人準備退卻時,就立即轉入追擊,力求阻止敵軍有組織的退卻,在敵到達新的防御地區(qū)并與從縱深開來的預備隊會合之前予以圍殲。靈活得運用閃電戰(zhàn)和大縱深作戰(zhàn)的理念,完成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宗旨。自霍去病后,歷代名將對游牧民族基本都采取了霍去病的戰(zhàn)法。包括:竇憲、李靖、蘇定方、徐達和朱棣等人。而在霍去病之前,中國無人使用該戰(zhàn)法作戰(zhàn)。所以說霍去病堪稱名將中的千古奇才。
霍去病的斬首行動從根本上瓦解了匈奴的社會組織關系,讓匈奴陷入混亂,這點上看,霍去病絕對是軍事戰(zhàn)略家。
河西走廊一戰(zhàn),霍去病部孤軍深入遠離后方補給,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一舉切斷匈奴,自此匈奴一分為二,所獲戰(zhàn)果甚碩,一改漢軍不善野戰(zhàn)的弊端。他在長途奔襲的過程中,就地取兵,靈活得將俘虜轉化為自己的戰(zhàn)士去與匈奴作戰(zhàn),說明他的治軍能力絕對不可小覷;取食于敵的方略不但大大減輕了軍需負擔,解決了自身的補給問題,而且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使匈奴的經濟遭到極大摧毀,從而使?jié)h朝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確立了對匈奴的絕對優(yōu)勢。
漢武帝的皇后衛(wèi)子夫是霍去病的姨母,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青是他的舅舅。
霍去病曾在出征的途中看望自己的生父霍仲孺,并把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回朝廷。霍光后來得到武帝重用,成為托孤重臣,曾廢立皇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為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霍去病有一個兒子霍嬗,字子侯,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生母未見史書?;羧ゲ∷篮?,霍嬗襲冠軍侯爵位,為侍中,頗受漢武帝疼愛,有意等他長大以后用為將軍,繼續(xù)霍去病的功業(yè)?;羧ゲ∷篮罅?,元封元年(前110年),霍嬗從漢武帝登泰山封禪《史記·封禪書》“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焙蟛痪帽┳洌u號為哀?;翩铀罆r可能只有十歲《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謚哀侯。無子,絕,國除?!保翩訜o子,霍去病的嫡系后裔至此斷絕,冠軍侯也因此國除。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wèi)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結晶,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于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姨母衛(wèi)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后宮,并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于皇后?;羧ゲ〉木司诵l(wèi)長君、衛(wèi)青也隨即晉為侍中。衛(wèi)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wèi)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wěn),時時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更多的時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wèi)子夫的弟弟衛(wèi)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wèi)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wèi)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衛(wèi)青的軍事天才使?jié)h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zhàn)果累累。
在衛(wèi)青建功立業(yè)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他自幼精于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于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里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zhàn)。年僅17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嫖姚校尉隨軍出征。(嫖姚:勁疾貌)
在戰(zhàn)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馳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chuàng)的“長途奔襲”遭遇戰(zhàn)首戰(zhàn)告捷,斬敵二千余人,匈奴單于的祖父被斬,叔父被活捉,將軍、當戶被擒,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此戰(zhàn),霍去病功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六日破五國,胡塵千里驚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19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一萬騎兵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zhàn)。
霍去病只有一萬騎,而匈奴河西各部總計有十余萬軍,但他無所畏懼。
他率軍從隴西郡出發(fā)后,馬不停蹄,一路飛兵,越烏戾山(今甘肅靖遠縣東南端之屈吳山),渡黃河,伐速濮部(匈奴名族,常與單于婚姻),涉狐奴水(今甘肅武威市石羊河),六天轉戰(zhàn)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國,有如摧枯拉朽般將河西諸小王紛紛擊潰。這些部落本是匈奴的“外圍組織”和“脅從分子”,所以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圍這些部落后,很輕易的就迫降了他們,并承諾歸順后絕不搶掠他們的財產與子民。這樣一則是為了減輕負擔而在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輕裝上陣以便高速推進,讓其他頑抗的匈奴正規(guī)軍始終無法做出有組織有計劃的反擊;二則就是為了孤立“欽差大臣”伊稚斜之子。
由此可見,霍去病不僅是個軍事天才,而且頗有政治頭腦。他為了分化瓦解匈奴河西各部,竟寧愿放棄軍功的重要憑證俘虜數,這可真不像一個十九歲的小將所為。
接著,霍去病繼續(xù)縱橫河西,往北再回頭向南,縱橫兩千里,在焉支山(今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大黃山)南北殺了一整個來回,終于在皋蘭山(今甘肅臨夏縣東南)與集結起來的匈奴部隊短兵相接。經此一戰(zhàn),折蘭王被殺,盧侯王被斬,渾邪王之子及其相國、都尉,全體被擒;另外還有堆積如山的甲仗輜重,甚至休屠部的圣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漢軍的戰(zhàn)利品。漢軍這邊,不但殺光了匈奴軍的全部精銳,斬首八千九百六十級(一說:一萬八千級《史記·匈奴列傳》)[3],并擒獲了大量俘虜與輜重,而且兵力損失基本可忽略不計(銳悍者誅,全甲獲丑)。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zhàn)神。
深遠迂回,高歌猛進,一身轉戰(zhàn)三千里,一劍光寒十九州
河西戰(zhàn)役已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最后的勝利還未到來,因為河西走廊還在匈奴人的手中。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zhàn)。
此戰(zhàn),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正面進攻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
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采取迂回包抄式進攻,先由今寧夏靈武渡過黃河,向北越過賀蘭山,穿過號稱中國第四、第三大沙漠的浩瀚的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繞道居延海(今內蒙古西北),轉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進,經小月氏(未西徙的月氏人,今甘肅酒泉一帶),再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匈奴境內2000余里,在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的弱水上游地區(qū),從渾邪王、休屠王軍側背發(fā)起猛攻。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殲敵3萬余人,收降單桓王、酋涂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此外還俘虜5王及5王母、單于閼氏、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漢武帝稱贊霍去病“真是可謂能寬大降服者,功成而知止”。漢軍這邊僅傷亡3千余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走廊,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jié)h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strong>
這一戰(zhàn)堪稱霍去病智慧與膽量的代表作,是一部能寫入迂回戰(zhàn)略教科書杰作,具有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和神奇魅力。
迂回,乃是進攻部隊避開敵之整個防御體系,向敵之翼側或后方實施遠距離機動而形成合圍態(tài)勢的作戰(zhàn)行動,是戰(zhàn)略打擊的最高階段。
霍去病的河西之戰(zhàn),絕對是中國古騎兵迂回打擊的巔峰之作。以騎兵兵團深入匈奴腹地,實施大縱深外線迂回作戰(zhàn),其距離的深遠常常使他的敵人也難以置信,這就是為什么驃騎部隊攻勢那么凌厲。因為匈奴人被突如其來的敵人嚇懵了,他們來不及作防御,即使作了準備,但霍去病卻偏偏出現在他們尚未防守的地段,那些地段他們認為漢軍是無法前來襲擊的。
河西受降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fā)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zhàn)后,匈奴單于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后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舉部四萬余眾,號稱十萬。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fā)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單騎闖營,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于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于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zhèn)住了他?;羧ゲ〉臍鈩莶坏?zhèn)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zhèn)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xù)擴大,三十三位匈奴王及四萬匈奴軍全部歸降,漢軍士卒沒有傷亡。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jié)h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經濟意義上來講,霍去病征服河西,短短一年內殲滅、受降累計近十萬匈奴,從此甘肅金城、河西并南山(祁連山)至鹽澤(羅布泊),毫無匈奴,漢朝得以邊民大息,武帝從而將隴西、北地、上郡的邊防部隊減半,由此大大減少了軍費開支,減輕了百姓的賦稅與勞役負擔。霍去病為漢民族留下了祁連山、焉支山,自古“涼州蓄牧天下饒”,為大漢帶來了無窮的物質財富。祁連山北麓有著匈奴最大的馬場,為漢朝補充了戰(zhàn)爭中需要的軍馬,那片廣闊的大馬營草原亦為日后的養(yǎng)馬備戰(zhàn)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山丹軍馬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始創(chuàng),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軍馬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fā)起了規(guī)??涨暗摹澳贝髴?zhàn)”。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zhàn)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于,結果由于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wèi)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和右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zhàn)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攜帶少量的輜重糧草,驅使所俘獲的匈奴人為前鋒為漢兵開路,跨過大漠,過河活捉單于大臣章渠,誅殺北車耆王,又轉攻左大將雙,繳獲敵人的軍旗戰(zhàn)鼓。又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抓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此次遠征,霍去病所率部隊以一萬的損失數量,前后一共斬獲胡虜70443人,其數據超越歷次漢匈戰(zhàn)役的總和。如此大勝,開天辟地,無遠弗屆。經此,匈奴左右兩王所部幾乎全軍覆沒。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于,“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于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于姑衍山舉行,以示該地為漢家疆土,此舉將大漢武威發(fā)揚到極致,也從心理上擊垮了敵人。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繼續(xù)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fā),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霍去病乃是整個華夏五千年歷史中漢族將領中率軍北上遠離國土最遠者,大漢的雄壯的國威第一次播灑極北荒寒之地。他不僅前無古人,而且后無來者。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羧ゲ『退摹?/strong>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一歲。
4.5 縱死猶聞俠骨香
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秋天九月,23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去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將邊境五屬國的所有漢胡將士全部調來關中,讓這數萬兵馬身著黑色鐵甲(玄甲),排列成陣,從長安一路延伸到茂陵(武帝生前為自己所建陵寢),護送霍去病的靈柩去往墓地。以甲士送葬,此為王禮,大臣本不得使用。 武帝還將霍去病墓的巨大封土修成了河西祁連山的模樣,從祁連山運來巨石塊,雕成石人、石馬、石獸,堆積在霍去病墓前,以彰其馬踏匈奴的赫赫戰(zhàn)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取義“并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zhàn)、擴充疆土之意。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于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于富貴榮華,他將國家安危放在一切之前,年少挑猛擔,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為國家打出了這幾個漂亮仗。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wèi)國將士們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吳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p> 霍仲孺當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wèi)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后,他終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后,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后,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大量置辦田宅,并將后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給他一個好的前途。 在最花樣的年華猝然凋落,在最成功的巔峰悄然而死。就這一點而言,霍去病是不幸的,這就像流星劃過天際,一閃而逝,凄美絢爛,令人傷懷,令人惆悵。 然而,能在年輕的生命中盡情放射出最華麗、最絢爛、最肆無忌憚、最酣暢淋漓的演出,突破極限的高速燃燒,迸發(fā)耀亮千古的絕世光芒,然后戛然而止,震撼全場。在這一點而言,霍去病又是幸運的,這就像一飛沖天、無拘無束的神鷹,振翅高鳴,直入云霄,極目無邊,乘風遠去,只留下塵世里一段戰(zhàn)神傳說。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后,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上疏
《史記·三王世家》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干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首淤囂?,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原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注:此上疏出自《史記·三王世家》,元狩六年,霍去病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武帝六子,但時年尚有二子未生)三人為諸侯王,司馬遷贊之 “文辭爛然,甚可觀也”。[2]
琴歌
【霍將軍歌】(出自《古今樂錄》)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國家安寧,樂未央兮。
載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漢書》
班固在《漢書敘傳》里是這樣盛贊霍去病的:
驃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guī)大河,列郡祈連。
《何博士備論》
《霍去病論》(宋)何去非
昔者,漢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wèi)青起于賤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zhàn)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于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于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毙旁眨豢梢苑▊饕?。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fā)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于法,而法未嘗能盡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于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舍,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變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
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繡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案F寇勿迫”,趙充國所以緩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鞍倮锒鵂幚啧晟蠈ⅰ保?/font>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皬姸苤保軄喎蛩圆粨?/font>吳軍之銳也,光武犯之而破尋、邑,石勒犯之而敗箕澹?!氨俣鴦莘终邤 ?,黥布所以覆楚軍也,曹公用之,拒袁紹而斬顏良?!芭R敵而易將者?!?,騎劫所以喪燕師也,秦君用之,將白起而破趙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計,知其必棄上、中而用其下。賈詡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宋武先料譙縱我之出其不意,然后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暫出野次,忽焉而歸,即降思明之二將。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緒余而專守也。趙括之能讀父書詳矣,而藺相如謂徒能讀之而不知合變也。故其于論兵,雖父奢無以難之,然奢不以為能,而逆知其必敗趙軍者,以書之無益于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書之所不能傳,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于未戰(zhàn)之日也。
昔之以兵為書者,無若孫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備矣,其所不可者,雖武亦無得而預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勝,不可先傳?!庇衷唬骸捌嬲?,不可勝窮?!庇衷唬骸叭私灾宜鶆僦?,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zhàn)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鄙茖W武者,因諸此而自求之,乃所謂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學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執(zhí)孫、吳之遺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謂之善者,亦已妄矣。
其他評價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過譽》中評論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的時候說:“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介武夫,尚能抗節(jié)洪毅;而規(guī)世家純儒,何獨負哉。”在外戚宦官專*制的東漢末年,應劭這類清流之士對于外戚是相當不齒的,以致有外戚末屬之語,猶自對霍去病有稱譽之辭。而皇甫規(guī)是當時的名將名臣,黨錮之禍中又有精彩表現,應劭尚且認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
趙云、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帝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評語來得更珍貴更有說服力。至于唐詩宋詞中霍嫖姚、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將軍紀效新書序(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卷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蛉缓蠖婒T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于技而短于法,即不盡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