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恒,1947年生于河北正定。196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在校八年,得名師指導。1986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河北分會理事。后被特聘為河北畫院院外畫師。1998年10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首次中國水墨山水畫展,中央電視臺文化頻道予以報道,《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詩刊》等報刊雜志刊發(fā)作品。之后又應邀到深圳,東莞,江蘇太湖,河北秦皇島,河北省會石家莊省美術館等處,舉辦個人山水畫展。畫作先后到加拿大,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獲獎并被收藏。2005年10月在中國香港獲世界華人書法美術大展金獎?,F(xiàn)為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林泉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新聞書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一級美術師。享有書畫名家,中國書畫百杰,德藝雙馨藝術家,國禮藝術家榮譽稱號。
翰墨文心丹青詩意
——讀張志恒山水畫作品隨想
張本平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古以來,山水是人們無比崇敬的,覺得它是天與地的連接,是有生命有靈氣的地方,也是至高無上的。中國人亦對山水畫有著獨特的情感和審美意識,山水畫藝術包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和文化積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代代畫家對傳統(tǒng)的堅守和創(chuàng)新,于豐富的筆墨語言中抒發(fā)對自然丘壑的熱愛,寫心中之意境,使得水墨山水畫歷久彌新,始終綻放著勃勃生機。河北省新聞書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志恒先生的山水畫筆墨充滿新意,情感飽滿,意象充實,煥發(fā)出一種純真、本色的精神氣質,給人一種生命的厚重與感動。
近日,筆者欣賞了張志恒先生的一批新作,這批新作當然延續(xù)他的一貫的總體風格。他的山水畫的路數,既不同于北方也不同于南方,也不是簡單的南北方結合,他其實就是把傳統(tǒng)、自然和自己的心性做了艱苦卓絕的糅合,結出了他這種一眼立辨的、風格鮮明的山水畫風格。張志恒喜歡描繪北方山水的雄峻高大和茂密深遠。他曾多次北上太行等地實景寫生,而技法上卻不肯使用較為“方便”的北派技法,比如范寬、李唐,比如斧劈皴、釘頭皴,因為那樣容易落入一般窠臼而混同于大眾。張志恒卻反其道而行之,堅持使用線條這個最為原始、卻最為高級的工具。也許是從黃賓虹和中國書法的高級內核中領悟出的道理,使他極為重視“書寫性”。這種從自然物象中抽離出來的線性形象,才是高于自然、擺脫具體物象束縛的、更為真實更有性格的藝術形象。
這一理念,無疑是有相當的實踐難度的,比如線的抽象和具體山水形象的矛盾,線和墨、色的矛盾,書寫性和繪畫性的矛盾,寫實的線條與虛靈的山水空間的矛盾等等諸多問題,需要大量的思考、實踐去調和、去解決。從近作看,張志恒先生已有很大的進步和突破,線條更為純熟而游刃有余,不再生澀猶疑,那線條看似附著在物象上,其實他們纏繞跳動、游走奔突,有了自己的個體生命,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這是他近期作品最大的成就。其次,他的整體構架能力有了提高,更多樣更奇特的山水構境呈現(xiàn)出來,這與大量寫生有關,現(xiàn)實總會給畫家提供無數種構架可能性,就看畫家調取、加工的本領了。
他的山水畫,下部一般幽深繁密、山重水復、向上扭曲推進,到最上面著力不多卻是最精彩的高潮部分,一片高逸的清亮的神圣之光從上面照耀下來,使全幅愈現(xiàn)通明,成為畫家胸中自有那一片神圣崇高之光。還有,張志恒先生的用墨、用色已有其獨到之處,濃黑處透明而不癡滯,淡墨處清雅而不飄浮,因為有高質量的線條管領著他們。他也敢于用很艷的色彩,他不回避大自然中那么多豐富的色彩,大膽用于畫面卻不顯得艷俗,這是附近深湛的墨管領著的緣故?。」P管墨、墨管色,萬畫歸于一畫,用筆多么重要。
觀張志恒先生的山水畫新作《云山腳下水如天》《飛瀑清音》兩幅佳作,是畫寫太行秀潤蒼翠的自然之景表現(xiàn),筆墨在皴擦點染間盡顯幽靜深邃的家山風情,線條恣意流動,用筆迅捷暢快的筆墨藝術語言呈現(xiàn)。畫面中極具北派特色建筑的屋舍,既是畫家描繪山水鮮明的地域特色呈現(xiàn),也是畫家山水創(chuàng)作中割舍不下的悠悠鄉(xiāng)情。尤其是《百里長峽圖》一畫,張志恒先生以藤黃色與水墨洇暈、糅合,取景朦朧而富有北派山水特征,畫面虛實結合,散發(fā)強烈的藝術魅力。
畫面中水墨動態(tài)感十足,他用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出家鄉(xiāng)山水的清潤意境和峽谷的群體人物;張志恒先生的山水繪畫中另一特點,是對水墨極強的駕馭能力,線條靈動且富于彈性,點線的勾畫組合中也可見畫家運筆當中對筆墨的掌控能力;在《源遠流長》《云海日出》《飛瀑清音》《山高水長圖》《江山多嬌》《萬里長城》《峰遠淡如煙》等作品中,其率性抒情的繪畫語言表現(xiàn),既是畫家主觀上對客體山水觀感效果的展現(xiàn),也更是其情韻、思想融入筆墨的精神化呈現(xiàn);《青山疊翠帆影漁歌圖》《淡綠深青一萬重》兩幅作品中,以簡淡的水墨描繪出遠處綿延的山峰,視野深邃而開闊,近景處點線造型的山中房舍、青綠的色彩暈染,與云天相接,自然而和諧。畫面中青山厚重,樹木參天,小徑通幽,有帆船自山中劃過,動靜結合之間,彰顯出山居安寧的意境。張志恒先生以嚴謹的構圖和細膩的色彩,將峽江山水處處生機勃勃,生命崢嶸的形象,以深情的筆墨一一展現(xiàn)在欣賞者眼前,盡顯出山水整體的充實與豐滿。
在創(chuàng)作中張志恒先生以一種新圖式將水墨的塊面結構融入書寫結構,筆意符號和造型意圖相融合,使畫面既有一種逼人的真實感,又有一種無序的縈繞感。在他的畫中既有物我齊一、山水仁智、筆墨逍遙的心境,又有著田園牧歌的溫馨輕松;《江南水鄉(xiāng)》《家在畫屏中》《紅霞滿天巨龍騰飛》等作品,以春天的美景入畫,構圖大氣,水墨靈動,以留白鋪陳出立體而通透的畫面感,虛實相間,色彩清新浪漫,頗具生活情趣。春日的山野,萬紫千紅,天地之間萬物生機盎然,屋舍人家掩映在桃紅樹木之間,紅色的帆船點染出畫面的生命氣息,色彩對比明顯,帶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和心靈的歸屬之感;在《萬里長城遠眺圖》一畫中,遠山近景虛實相襯,色墨點染、線條勾畫之間彰顯出紅色覆蓋之下的萬里長城。畫面中濃墨生動,淡墨見骨,留白含潤,使得整幅作品充滿筆墨意趣,具有濃厚的傳統(tǒng)底蘊和文人精神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xiàn)了畫家“河魂、民魂、祖國魂”的高尚情懷和時代精神。
綜上,張志恒先生的山水畫有著“云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之勢與意趣。他在創(chuàng)作中一掃古人山水之凄清慘淡,以充滿激情的筆墨將煙云鋪成滿紙、豪氣彌漫;他用筆迅疾,縱橫揮灑,皴、擦、點、染、勾、勒一并展開,“橫變縱化,故動生焉”,畫面中筆墨內含筋力,山石樹木結構松而不亂、緊而不僵,在輕松自如中見開闔聚散,觀之令欣賞者豁然開朗,心情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