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這是國產(chǎn)老電影《歸心似箭》里的主題曲,人民歌唱家李谷一那如泣如訴的歌唱,為人們訴說了一個執(zhí)手相送,依依不舍的別離,那份戀不夠,那份舍不得,多少次回頭望,多少次追又回。讓人們一同陷于內(nèi)心的苦苦掙扎。尤在惜別之際,牽動了那份深入靈魂的盼歸心緒,不愿離開,害怕失去,千回百轉(zhuǎn),銘心刻骨。那是沒有盡期的思念,那是孤苦長夜的憂慮,讓人們一下子把大雁與愛情,與團聚,與幸福揉合在一起,雁南飛,雁北回,盼歸,莫把心揉碎。
大雁是季節(jié)的候鳥,在我們北方總是春北秋南,如此往返,不遠萬里,是翩然在萬里長空的精靈。施耐庵在《水滸傳》里稱大雁為五義之禽,“群起群棲,攜幼助孤,仁也;失偶而寡,至死不配,義也;依序而飛,不越其位,禮也;銜蘆過關(guān),以避鷹隼,智也;秋南春北,不失其時。信也。”一直以來,大雁于情于義成為民間吉祥鳥。當(dāng)它們整齊的陣容飛過頭頂,人們會佇足觀望,雁語呢喃,雁影紛飛,把人的思緒拉得又長又遠。尤其孩子們歡呼雀躍起來,“秋風(fēng)起,天氣涼。葉兒落,草兒黃。 大雁排成人字形,撲啦撲啦飛南方……
落葉蕭蕭下,北國正清秋。當(dāng)我們站在深秋的的邊緣,感受時令的嬗遞。寒來暑去,無不感嘆時光飛逝如電,同懷著泅渡歲月的迷惘。時光如流,歲月不居,當(dāng)我們一下子走過青春的花季和雨季,人也不覺已是中年,更多了份對季節(jié)的敏銳,看花開花謝,憐落葉紛飛,充斥著流年碎影的傷逝悲憫,撩惹多愁善感的憂懷。
“江湖萬里同風(fēng)聲,風(fēng)聲萬里秋蕭索”。猛然間,“嘎,嘎……”從頭頂傳來一連串熟知的歡唱,即感到遙遠久違,又如此凄切空靈。有時在晨熹初起的早晨,有時在被晚霞點燃的黃昏,有時在朗月星稀的夜晚,大雁又南飛,看紛飛的羽翼齊刷刷地劃過湛藍的天空,心也一下子被感染著,那緩飛的雁影由近及遠,消失在天邊,內(nèi)心充盈著無比祥和,涌動著熱烈的心緒。尤其在靜寂的夜晚,從夜空上傳來不絕于耳的雁唳,由遠及近,漸漸消失,眼前便展現(xiàn)一個大雁齊飛,天高地遠的影像。
如今未斷少年情,一度雁來心一驚。每每看見南飛的大雁,也一定會想起春天。
雁過衡陽,棲在瀟湘。鄌郚有仙月湖,傳說是嫦娥奔月的地方,水域遼闊,因湖中溫泉,有的湖面不結(jié)冰,一些大雁就留下來過冬。翩然在輪回的季節(jié)里,待春風(fēng)染綠了北國大地,南方也漸入梅雨時節(jié)。大雁開始回歸遷徙,一群連著一群,撲楞著歡快的翅膀,融入大自然的歡唱,如期而至,飛回青山綠水,氣候適宜的北國。
雁南飛,歸去來兮,大雁群飛群棲,或一字,或人字,掠過千山萬水,長唳著眷意和離情,是譜寫在萬里長天的瑰麗篇章。
鴻雁天空上,也無時不感召憧憬輝煌的理念,給人以奮力開拓的整體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