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少女劉蘭芝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
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日夜辛勞,勤于家務,卻不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給正在廬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訴說不堪忍受之苦。
仲卿回來為妻子求情,卻遭母親斥責,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長跪,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蹦赣H大怒。
因仍要趕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請妻子回娘家,暫避一時。蘭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別,類乎休棄,今后恐難再見,便將自己常用的香囊、妝奩等物留給仲卿以作紀念。
雞鳴天亮,蘭芝精心梳妝之后,上堂別過婆婆和小姑,流淚登車而去。此時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見。兩情依依,低頭耳語道:“誓天不相負?!?/span>
劉蘭芝被遣回家十余日,縣令即派媒人來為其子求婚,被蘭芝婉言回絕。又數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門提親,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與劉家結為百年之好,又被謝絕。這下早惹惱了蘭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
兄命難違,蘭芝被逼迫不過,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邊媒人回報,說劉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過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馬上四處派人備下金帛彩禮,人馬舟車,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聞知此變,急忙乞假告歸。
第二天,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蘭芝手撫馬鞍,一一訴說原委。仲卿提及當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對母親說道:“今天大風吹折了樹木,院子里的蘭花上結滿了嚴霜;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長嘆而去。
這一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黃昏后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蘭芝攬裙投水自盡。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后兩人合葬于華山旁。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凄美的愛情故事,流傳千百年,令人蕩氣回腸。
安徽,一個神奇的地方。這里是美好愛情的朝圣地;有煙雨朦朧的古村巷陌;詩情畫意的金黃色田野;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卷。
@所有人,從皖南到皖北,請收好這份來自“私人”的邀請。
對生活感到疲憊,想放空自己?去步行街也能滿足你。初到安徽,到淮河路步行逛逛。
這條小街擁有上百年的歷史,東起環(huán)城路,西至宿州路。兩旁的現(xiàn)代建筑與古代建筑風格交織在一起,讓這條小街歷久彌新、更具生命活力。
人生這條路,走的人很多。每個人,走出的樣子都不盡相同。但不論是什么結果,只要是向著本心的方向走,踏上了想要到達的那片土地,途徑的風景,是枯涼,是繁榮,都是值得回顧的。
安徽人杰地靈,這里走出了三國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曹操;宋朝一代清官,歌詠至今的包拯…
而今天我們要走訪的是,一代洋務運動開創(chuàng)者、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創(chuàng)始人李鴻章的故居。
李鴻章的一生跌宕起伏,毀譽參半。在其任內,實行清廷的“改革開放政策”——洋務運動,興建了大批近代企業(yè),創(chuàng)辦北洋海軍,派遣留學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首輪浪潮。
循著歷史的腳印,我們走進李府。門前高挑兩只紅燈籠上寫有“李府”字樣,一對威武的石獅守衛(wèi)在門前,兩扇高大厚實的朱漆大門,一切的一切向過往的人們訴說著,這座深墻大院過去的威嚴。
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
大門影壁背后的庭院,讓我們浮想萬千,仿佛隔絕了外界的喧鬧與浮躁。
站在庭院中,我們仿佛已經感受到時光的倒流,那旗袍、馬褂、高靴,飽經蹂躪的人和事,紛至沓來,眼前已經不單單是李府了,而是那段歷史的見證者。
本心若虛空,清凈無一物。
焚蕩淫怒癡,圓寂了見佛。
五彩圖圣像,悟真非妄傳。
掃雪萬病盡,爽然清涼天。
贊此功德海,永為曠代宣。
——李白《地藏菩薩贊》
美麗而又神奇的九華山,有著“靈山圣境,蓮花佛國”之美譽;中國“東南第一山”之美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蜚聲于四海內外。
相傳唐開元7年,24歲的新羅國王族近親金喬覺,帶著神犬“諦聽”,航海來到中國。他幾經輾轉,最后卓錫九華。
唐貞元十年,金喬覺圓寂。三年后,“肢體柔軟,骨節(jié)有聲,顏貌如生,誦稱肉身?!鄙缴仙妼⑺醋魇堑夭仄兴_ 跡示現(xiàn),因其俗姓“金”,法號地藏,故稱為“金地藏”。
從此以后,九華山便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場,香火綿延,千載不絕。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是一座專為弘揚地藏菩薩大愿文化建設的主題公園。
99米高的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銅像背東面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zhí)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太陽升起時,我們可從正面看霞光萬道。
站在佛像前,我們虔誠禱告。擺脫世間煩惱、名利的誘惑,悲歡離合,酸甜苦樂,無非是人生路上的考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滌蕩我們的心靈。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
遇見黃山
黃山
遇見黃山
黃山的云海猶如蓄勢洪峰,沖擊疊翠峰巒,漫過低矮山峰與嶙峋怪石。
我們在高山之巔俯首,看到云層波起峰涌、云海翻騰,宛如大海里的驚濤駭浪一般。
登上山頂,感受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
篁嶺,地處石耳山脈,是一座距今近六百歷史的徽州古村。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周邊千棵古樹環(huán)抱、萬畝梯田簇擁。
篁嶺古村,依山勢而建,從山頂向山腰間蔓延。
全村約有一百多棟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墻,飛檐拱門,全部被村子周邊山體上的樹木所掩蓋。古村的中間,是一條約有千米之長的街道,當地人稱之為“天街”。
因為古村時常會被山間的濃霧所籠罩,時隱時現(xiàn)的街道,猶如天上的街市一樣。
我們漫步于古村小路上,脫離了城市的喧鬧,耳邊就開始縈繞著悅耳的自然樂章,轉眼循聲望去成片的老屋便在不遠處,青磚灰瓦白線綠影夕陽,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在一剎那就平靜了。
下姜村,一座沿山而建的村莊,有著800多年的歷史,古名“雅墅峽澗”。
江水從村落緩緩穿過,來到這里,我們對于江南水鄉(xiāng)的理解被又一次刷新。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詩一樣的遠方:寧靜、夢幻、不受塵世打擾。下姜村就是這樣一個仙境般的地方。村落坐北朝南,高低不平,幢幢樓房,白墻灰瓦,錯落有致。登高遠眺,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在我們眼前展開。
秋季的安徽,絢麗色彩交替山巒,落葉飄零一剪秋水。秋意中透著的那股情調,總是撩動游人心弦。秋之景,盡染勝景秋日山水;秋之韻,點墨古村徽風皖韻;秋之色,綴于群芳爛漫灼嬌。
從皖南到皖北,一份來自安徽的“私人”邀請已發(fā)出。中秋時節(jié),貝窩旅行隨您走一趟,去看這江淮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