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關于檳榔為何在湖南如此受人喜愛,主要在以下幾個原因:
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fā)展達三百余年的歷史,但由于湖南本地不產檳榔果,大量檳榔均從熱帶地區(qū)海南島、泰國和臺灣輸入,再由本地加工。
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煙,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檳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誠意了。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會把一絲絲的檳榔讓小孩吸吮。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販中,以賣檳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檳榔攤子,竟有數(shù)萬個之多。
但為什么湘譚人喜歡檳榔呢,據(jù)傳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檳榔可以避穢除瘟
湘潭屠城
據(jù)《湘上癡脫難雜錄》記載:明末清初,湖廣總督何騰蛟與李闖王夫人及其部將聯(lián)合抗清。由于督師的將帥不團結,削弱了抗清力量,何騰蛟為了解決矛盾,帶領人馬從衡陽來到湘潭,與清軍相遇。
時值,順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親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殺得湘潭尸橫遍地,不下十萬,所剩戶不上三四十,人不滿百口。
其時有安徽商人,程某來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檳榔避穢,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園。嚼食檳榔的習慣由此延續(xù)并發(fā)展而來。
從此,湘潭人與檳榔結下了不解之緣。嚼檳榔的習俗也逐漸傳入湘中、湘北一帶。
說法二、檳榔治療瘟疫
古代瘟疫劇照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瘟疫,百姓多患鼓脹病??h令白景(廣東人)諳醫(yī)理,明藥性,便將藥用檳榔分給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檳榔逐漸成為習慣。
說法三、藥材商發(fā)現(xiàn)好吃
在很早的時候,湘潭的藥材房有許多,主要是外地的江西邦,做藥材生意人很多藥材商在收購藥材時,便發(fā)現(xiàn)檳榔殼嚼起來味道蠻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嚼成一種習慣,并且發(fā)展沿襲至今。
“檳榔越嚼越有勁,這口出來那口進,交朋結友打園臺,避瘟開胃解油性?!边@是一首流傳在湘潭街頭巷尾的民謠,生動地反映了檳榔與湘潭人民和湘潭食文化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三十年代,湖南湘潭人黎錦光先生,創(chuàng)作了一首優(yōu)美動聽富于濃郁的民歌風格的《采檳榔》,由當時的紅歌星周璇演唱,其歌詞朗朗上口,簡潔明快,風靡上海,遂成為周璇名曲。《采檳榔》正是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檳榔特殊的感情。
我是湖南湘潭人,湘潭應該算是煙果檳榔最盛行的城市了。現(xiàn)在不比以前,以前是男女老少都吃,現(xiàn)在女孩子小孩子一般不吃了。湘潭人吃檳榔很挑,幾乎個個吃檳榔的都是行家,所以湘潭檳榔廠家都把品質好的檳榔銷湘潭本地,差的檳榔都銷往外地。出了湘潭就吃不到正宗湘潭檳榔了,廣告里的那些所謂正宗湘潭檳榔都是假的。我們湘潭人吃的檳榔很多牌子可能你們都沒聽過,比如牛哥,大哥大,金三角什么的,這些都只銷本地。
我說個和題目不對的話題!我是湖南平江人。說心里話,最討厭的就是吃檳榔的人,尤其那些自以為吃檳榔多牛逼的人!為什么討厭理由如下:1,和別人說話也吃著檳榔,味道很重,是對別人的一種不尊重,小編還說什么待客之道,簡直就是扯淡!2,吃完檳榔后就亂吐,那一團就像屎一樣!也不知道丟到垃圾桶里去!3,吃檳榔的人,都是那種社會青年居多,而且性格有點小暴躁!吃檳榔時面紅耳赤的,影響形象!
我們班湖南的同學,腮幫子都鼓鼓的,嚼檳榔嚼的,湖南的同學說檳榔吃多了會得口腔病,但是盛行一句話,檳榔配煙法力無邊啊,后來上網(wǎng)吧通宵都是一袋檳榔一包煙啊,檳榔中獎再來一包,記得中的最多的一次買了一包中了三包。
吃檳榔已成為湖南人生活的一種習慣,就像男人抽煙,女人嚼口香糖般尋常。尤在湘潭、長沙、岳陽、株洲、衡陽等一帶更為普遍。逢人見客,居家酒局,常常先問對方要恰檳榔不羅,請吃檳榔已成為湖南人一種待客之道。有一種非檳榔不為禮的架式。
檳榔原主要產地于臺灣……隨著臺灣人進入湖南創(chuàng)業(yè)開始發(fā)展至今!這幾年醫(yī)學對檳榔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檳榔汁對胃和支氣管會造成很大傷害!比抽煙嚴重……現(xiàn)在除了非洲個別國家才嚼檳榔一般亞洲人從健康出發(fā)特別少人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