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節(jié)”,走進(jìn)“三孔”(孔廟、孔府、孔林)以及尼山圣境,從迎門的壁墻,塑立的雕像,到大殿的穹頂,遍布著的有一種景觀沖擊著人們的視野,那就是:麒麟,簡直就是一種圖騰的存在。那么,麒麟到底是什么呢,它和孔子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翻開《說文解字》,它是這樣定義的: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瑞獸,是由歲星散開而成的,與“龍、鳳、龜、貔貅”并稱為五大瑞獸,大約二米高。它也有雌雄之分,雄為麒,雌為麟,民間是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征。
相傳,孔子出生那天,麒麟踏著天空中祥云,徐徐而下,落到孔子家庭院。孔子父親叔梁紇定睛看那麒麟,長著羊頭獨(dú)角,狼的蹄子,頭頂是圓的,龍的鱗片,身子是五顏六色的。麒麟口銜玉書,兩眼象是在請求著什么。叔梁紇忙向前取下玉書,只見上面書寫著“水精子,繼衰周而為素王”十個(gè)大字,夫妻倆看罷,不得其解。顏征在(孔子母親)遂把衣服上繡滿花飾的綢帶系在麒麟獨(dú)角上,以示謝意。此時(shí),顏征在腹疼難忍,不多時(shí),一個(gè)偉大的人物孔子來到了人間??鬃映錾螅梓胧治枳愕柑ぴ贫?。就此孔子與麒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西狩獲麟,孔子將死”的故事。相傳,魯哀公十四年,魯公帶家臣們到大野地方打獵。一獵人獲得一只怪獸,大家都以為不祥。而孔子見到麒麟后,“反袂拭面,涕沾袍”,很痛苦的樣子,遂作詩一首:“唐、虞之世麟鳳游,今非其世來何由?麟兮麟兮我心憂!”麒麟是圣天的祥瑞,孔子時(shí)雖然沒有圣王而麒麟居然出現(xiàn),這是為孔子而出現(xiàn)的,孔子雖然不是在位圣王,但卻是具有圣王圣德的素王。但麟出而死,正說明孔子雖周游列國,四方傳教,艱苦卓絕,但始終無法推行其政治主張。因而,他感慨而曰“吾道窮矣!”“麟兮麟兮我心憂!”就不足為奇了。據(jù)說當(dāng)時(shí)孔子正著《春秋》一書,從那以后,孔子就不再寫書作文了,史稱“獲麟絕筆”,故《春秋》也稱《麟經(jīng)》。此后,孔子郁郁寡歡,郁悶不得排解,終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人世間隕落了一代偉大的哲人。
麒麟是祥和仁慈的象征,傳說麒麟出現(xiàn),便可獲得和平與祥瑞的世間。傳說終歸是傳說,但民間一直有信奉“麒麟送子,麒麟聚財(cái),麒麟鎮(zhèn)宅”的風(fēng)俗,也是人們期盼人類繁衍不息,祈求和平,再現(xiàn)盛世復(fù)興的美好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