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不同劑量通心絡膠囊與阿托伐他汀對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的影響。方法 符合入選標準4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大劑量組:使用通心絡膠囊4顆與阿托伐他汀40mg;小劑量組:使用通心絡膠囊2顆與阿托伐他汀20mg;療程6個月,療程前后對頸動脈IMT、平均軟斑塊數、軟斑塊總積分、血脂及副作用進行比較。結果 大劑量組對頸動脈IMT、平均軟斑塊數、軟斑塊總積分、血脂方面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小劑量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通心絡膠囊4顆,每天3次,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相比通心絡膠囊2顆,每天3次,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效果較好,劑量增加不會導致毒副作用的增加。
[關鍵詞] 通心絡膠囊;阿托伐他??;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
中圖分類號:R54
腦血管病是導致人類死亡三大疾病之一,而頸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是腦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本文通過不同劑量的通心絡膠囊與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緩解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的作用,并對安全性進行評價。
1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選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來本院急、門診及住院的具有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患者,入選標準:(1)經彩色多普勒證實有超聲特征診斷標準: 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斑塊呈弱回聲或等回聲者為軟斑;硬斑:斑塊纖維化、鈣化、內部回聲增強者為硬斑。(2)頸動脈管腔狹窄率<70%者;(3)能堅持長期服藥者;(4)經頭顱CT或MRI檢查未發(fā)現腦梗死、腦出血或腦腫瘤。排除標準:(1)急慢性炎癥性疾病;(2)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者;(3)頸動脈管腔狹窄率>70%者;既往有腦出血史、有出血傾向者;(4)觀察期間出現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或未堅持服藥者;(5)治療前4周內未服用任何調脂藥。符合以上入選標準46例患者在知情同意后隨機分成兩組: 大劑量組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齡46~68(平均55.9±10.1)歲,冠心病11例,高血壓12例。小劑量組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齡45~69(平均56.1±10.8)歲,冠心病10例,高血壓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基礎疾病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頸動脈超聲檢查:血管超聲檢查使用荷蘭制造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5-12 MHz的線形探頭?;颊呷⊙雠P位,充分暴露頸前部,頭后仰并偏向檢查側的對側,先將探頭置于頸動脈起始處,逐漸向上搜查,依次做縱切和橫切面檢查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沿血管長軸測量管腔IMT(即管腔內膜交界面到中膜與外膜交界面之間的距離),在此處及前后1 cm處測3次其厚度,計算平均厚度值。斑塊總積分(以改良的Crouse評分法計算):斑塊定義為局限性回聲結構突出管腔,IMT>1.2mm,將各個孤立的斑塊的最大厚度相加,不考慮各個斑塊的長度,得到的兩側頸動脈斑塊積分即為其斑塊總積分。按改良的Crouse評分法來計算兩側頸動脈軟斑塊積分即為軟斑塊總積分。軟斑塊平均數:各頸動脈(即各組所有軟斑塊數目之和與患者人數之比)。狹窄程度測定:狹窄(%)=(遠段正常血管直徑-頸內動脈最狹窄處直徑)/遠段正常血管直徑(NASCET方法)。兩組療程前后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斑塊性質、軟斑塊大小和數目、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
1.2.2 實驗室檢查:入選患者在入院后次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4ml,測定血糖、TC、TG、LDL-C、HDL-C、CK水平及肝腎功能。3個月及6個月后重復上述檢查,所有標本均在本院同一臺(雅培AEROSE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
1.2.3 藥物治療:(1)基礎藥物治療:兩組使用相同的ACEI類、鈣離子拮抗劑、抗血小板制劑等;(2)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治療:大劑量組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顆,每日3次,阿托伐他?。⑵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40 mg,每日1次;小劑量組通心絡膠囊2顆,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
1.3 隨訪:所有入選患者均隨訪,每個月1次,前后共6次,隨訪內容包括試驗藥物服用情況、副作用、基礎病及合并疾病的情況、病例有無中途撤出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用SPSS 10. 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藥前后及組間比較用經t檢驗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變化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TC,LDL-C,HDL-C比較 ( x(—)±s)mmol/L
注:組內比較:* p<0.05,** p<0.01;組間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IMT、平均軟斑塊數、軟斑塊總積分變化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IMT、平均軟斑塊數、軟斑塊總積分比較 x(—)±s
注:組內比較:* p<0.05,** p<0.01;組間比較:△p<0.05
2.3 藥物副作用:兩組治療前后檢查血糖、肌酸磷酸激酶、肝腎功能、三大常規(guī)、胸片均未發(fā)現明顯異常,也無出現肌肉疼痛癥狀。大劑量組3例轉氨酶輕度升高(≤正常上限2倍),但不影響藥物治療,有2例服通心絡膠囊后有胃部不適,改為飯后服用癥狀緩解,不影響藥物治療,小劑量組1例轉氨酶輕度升高(≤正常上限2倍),也不影響藥物治療,兩組患者無中途撤出。
3 討論
近年來,在國內外進行的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中,他汀類藥物在降脂、抗氧化、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穩(wěn)定斑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臨床益處。通心絡膠囊在抗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也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通心絡膠囊是由多種純天然中藥制作而成的復方膠囊制劑,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已經實驗證實通心絡膠囊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通心絡膠囊能減少血清各項炎癥因子的濃度,從而可減輕血管內皮的炎癥損害作用、恢復內皮功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還能使大部分患者的頸動脈內膜及中層在一定程度上變薄、斑塊縮小穩(wěn)定斑塊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再發(fā)生,提高臨床療效。
結果顯示,大劑量組在降血脂及改善頸動脈IMT、逆轉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小劑量組,兩組肝功能變化無明顯差別。提示大劑量的通心絡膠囊(4顆)合用阿托伐他汀40mg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較小劑量通心絡膠囊(2顆)合用阿托伐他汀20mg更為有效,藥物副作用也未見明顯增加,在臨床上可推薦應用。由于本文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今后,尚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及延長觀察時間,作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