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表后主 (三國 諸葛亮)
讀古文
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末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隱,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臣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今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項,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
譯文
陛下,臣深感到自己稟賦愚鈍耿直,又遭遇到這動亂艱難年代,雖然五次北上出兵伐魏,卻沒有獲得全功。不料在軍中臣又身染重病,死是一早一晚的事。我殷切希望陛下能夠心境純潔,能夠克制享樂的欲望,好好的約束自己,愛護百姓,這樣才是對先主盡了孝道,還要以仁愛之心對待天下的百姓,選拔任用一些隱居沒有做官的賢人,以此增加朝中的賢良人才,罷免那些邪惡不正的奸詐的小人,如此以來風俗才能敦厚。
我當初侍奉先帝的時候,所有用度都是靠官府供給的,自己也就不再經(jīng)商務(wù)農(nóng)了。臣家現(xiàn)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單靠這些子孫們的衣食用度,還是綽綽有余的。至于臣在朝中任上,也沒有別的供給,平時的吃穿用度,全部都是官府供給的,并沒有其它的生計,那怕很小的收入,也沒有。到我我死了以后,不要讓臣家內(nèi)有多余的錢財,也不要讓臣在外有許多剩余的財物,如果那樣的話,是有負于陛下的。
說古文
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德高望重的典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說的就是諸葛亮。我很欣賞“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這句話。讀前后出師表,常使人淚流滿面。人們常常死后留給子孫一大筆財富,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也不是全對的。留給子孫的應(yīng)該是德性與子孫們的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