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歲的李浩近添了個毛病,愛放屁,而且凈放臭屁。他老婆和朋友們都被快他熏得受不了,可他自己倒是不以為意,還振振有詞——憋屁對身體沒好處嘛。李浩沒多想自己為什么會忽然愛放臭屁,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開始便秘,這讓他變得有點心神不寧。
對于自己的便秘,李浩認為,“可能是吃肉吃多了吧?!彼@么安慰自己,覺得過幾天就好了,沒想到情況卻越來越嚴重。李浩開始動不動就肚子疼,起初去趟廁所就能緩解,后來竟變得怎么都無能為力,終于有一天,他疼得在床上直打滾,不得已被送進醫(yī)院,一檢查,才知道他得了“大腸憩室炎”,醫(yī)生說,這種病嚴重了足以致命!
為什么放臭屁和持續(xù)便秘就是大腸憩室炎給李浩的健康警報呢?果殼網(wǎng)進一步采訪了紀小龍以及其他幾位專家。
便秘會形成憩室
憩室這個詞,沒學過醫(yī)的人很少聽說,紀小龍解釋道:憩室就是在消化道的內壁上形成的圓形囊袋狀小室,有點像自行車胎上鼓出來的小包。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如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都可以生長憩室。
為什么平滑的腸子上會長出憩室呢?這是因為對于一整根腸子來說,它各處的厚度并不是那么均勻的,有些地方比較薄弱,這樣,當腸子里的壓力長期比較大時,薄弱處就會“受不了”,結果向外膨出一個小包,在腸子表面形成突起,也就是所謂的“憩室”。
所以,腸壁肌肉衰弱,以及腸內壓力持續(xù)較大,是形成憩室的兩大重要條件。前者通常是由于衰老的緣故;而后者則跟便秘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最規(guī)律的大便是一天一次,這時候大便軟硬適中,拉著輕松自然。但如果不幸便秘,再要拉可就費勁了,因為大腸把糞便中的水分吸收回去,讓大便變得又干又硬,都堵在一起,不再順著腸子往外蠕動。所以,便秘的人每次排便都要對腸子施以很大的壓力,時間長了,憩室就可能被一個一個擠出來了,直徑從幾毫米到幾厘米都有。
至于為什么會放臭屁,也跟便秘有關,紀小龍在節(jié)目中告訴大家:如果大便持續(xù)排不出來,積存在憩室里,就會堆積,不斷產(chǎn)氣,而這些氣體自然是臭不可聞的。
憩室沒事,憩室炎才是問題
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如果大腸上同時有好幾個憩室,醫(yī)學上就稱作“大腸憩室癥”。不過其實它算不上什么值得一提的病,因為人根本感覺不到,也沒有任何癥狀表現(xiàn)。絕大部分人一輩子帶著幾個憩室都健健康康的,完全沒事。但憩室的存在也是有潛在危險的,它有可能發(fā)展為憩室炎,還有可能導致出血。
憩室為什么會發(fā)炎呢,說起來挺讓人沒轍的——誰讓它是一個一個的小坑呢——當糞便從腸道經(jīng)過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鉆到憩室里,如果剛好憩室口狹小,糞便被困在里面出不來,就會形成干硬的小糞塊,這些小糞塊不斷刺激憩室內的粘膜,久而久之就引起慢性炎癥了。
至于出血,是因為小糞塊如果正好挨著某小血管,就會引起出血;如果挨著的是某根動脈血管,就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出血。
在香港就曾有一名70多歲的老人,因為不知道自己患上了大腸憩室炎,所以一開始發(fā)現(xiàn)便血的時候,沒有當回事,以為只是痔瘡發(fā)作出血。結果幾天之后,憩室的潰瘍加重,他突然開始大量屙血,就跟打開了水龍頭一樣,幸好及時到醫(yī)院止了血,沒有發(fā)生更嚴重的后果。然而另一個80多歲的患者更加倒霉,他也因大腸憩室炎而出現(xiàn)嚴重流血,甚至發(fā)生了早期休克,可是因為怎么都不能確定出血的源頭在哪,最終只得切掉整條大腸來止血保命。
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
即便不流血,大腸憩室炎也是有危險的,它可以引起許多并發(fā)癥,紀小龍表示,如果糞便在憩室里堆積得更久更多,還可能使憩室塌陷破裂,造成腸穿孔——把腸子里的糞便都漏到腹腔里,引起腹膜炎或腹腔內膿腫,這些并發(fā)癥嚴重時都危及生命。
另外,有時候腸道中受感染的部位會與膀胱或陰道粘連,形成一種特殊的通道,稱為瘺管,結果糞便就順著瘺管進入了膀胱或陰道——不用再說了,這實在太糟糕了!
除此以外,反復感染還會使結腸壁變厚,導致結腸變窄,部分或完全梗阻,造成頑固性便秘。這種便秘是非??膳碌模Y腸都喪失了功能,最后只能去醫(yī)院徹底切除。
多種癥狀難判斷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病情非常嚴重的情況,炎癥初期還不至于如此。那怎么才能及時知道自己得了大腸憩室炎,不要拖到出血、穿孔或者腸梗阻的時候才被送進醫(yī)院急救呢?
前面說過,大腸憩室癥在沒有發(fā)炎的時候是根本沒有感覺的,除了做腸鏡檢查時被偶然發(fā)現(xiàn),一般都不會有人知道。所以,只有等它發(fā)炎的時候,人們才能有感覺,知道自己生病了。
那么這種感覺是什么樣的呢?最基本的就是:疼,小腹壓痛。其他的癥狀還有:便秘、腹瀉(二者交替發(fā)生),有的人放屁次數(shù)變多,有些還會變臭(紀小龍說,正常人放屁是白天每小時一個,夜晚是每兩小時一個,一般來說并不會非常臭),還有的人會開始便血。
西方人的大腸憩室炎通常發(fā)生在左側結腸,而東方人則普遍發(fā)生在右側結腸,靠近闌尾,因此疼起來很像是闌尾炎。而便秘這種現(xiàn)象也可能暗示著好幾種疾病,因此到底如何確診大腸憩室炎,醫(yī)生也不能一下搞定,需要使用消化道造影,或者大腸內窺鏡(這個目前更為常用)檢查,并排除其他可能性以后,才能得出確切診斷。
診斷后,如果情況嚴重,有時不得不動手術才行,但如果問題不大,那么只要吃一些消炎藥,并且吃一段時間的流食來減輕腸子負擔,癥狀就會很快消失了。之后需要再吃一段時間低纖維的軟質食物,等身體徹底好了以后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了。
所幸在中國很少見
不過,大腸憩室炎雖然有可能變得很兇險,但它總體上還是一個老年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朱成告訴果殼網(wǎng)。朱成曾對此病做過專門研究,他說通常只有老年人(60歲以上)才會得大腸憩室癥,像《恐怖!健康警報》的小片中李浩這樣不到30歲的年輕人很少發(fā)病。而且這個病種族差異很大,在西方國家是一個常見病,在我國卻非常少見。
有數(shù)據(jù)表明,在西方國家,40歲時約5%的人群有大腸憩室癥,60歲為30%,而80歲則高達65%。但是根據(jù)朱成的調查研究,在中國,60歲人群中只有9%患有大腸憩室癥,與西方國家相去甚遠。
而且,即使得了大腸憩室癥,絕大多數(shù)人也不用擔心,因為真正會發(fā)展成大腸憩室炎的比例僅有5%,這其中會演變成需要手術的嚴重并發(fā)癥也只有15%-25%而已。朱成告訴果殼網(wǎng),他通常一年只會接待幾例大腸憩室炎患者。與之相應的,沈陽市盛結直腸肛門病外科住院醫(yī)師趙子偉表示,他在一年多時間里,只接待過一例十二指腸憩室炎而已。
因此,可以說,目前對于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來說,無論大腸憩室癥還是大腸憩室炎都不是一個需要時刻擔心的問題。
那么為什么中國和西方在這個疾病上差異這么大呢?有理論認為這是由于西方的飲食結構不健康,他們吃太多糖、太多細糧、太少膳食纖維。有學者發(fā)現(xiàn),在20世紀中,西方國家的大腸憩室癥迅速流行,而非洲20年中卻從未遇到1例憩室炎,這表明了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中憩室病發(fā)病率增高是由于飲食中用面粉和精制糖替代了各類粗糙的食品。而且,通過對出生于夏威夷的第一代日本人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他們的飲食已經(jīng)西化,所以他們當中憩室炎的發(fā)生率與出生在日本本土的人相比增多了,這說明膳食纖維對控制大腸憩室炎的重要性。
由于飲食問題,在美國,近年來甚至有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都會患上這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年病,而這些年輕人的共同特征就是肥胖。
解決便秘有辦法
前面說過,腸子上形成憩室,一方面是年紀大了,另一方面是便秘引起。年歲增長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但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便秘呢?在采訪中,紀小龍警告大家:千萬不能老吃瀉藥——老吃不僅會產(chǎn)生依賴性,導致不吃藥就無法排便;而且還會產(chǎn)生耐藥性,終有一天吃再多的藥都拉不出來,只剩下肚子劇痛無比,非常難受。
紀小龍說,如果便秘嚴重,灌腸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能徹底清理腸道,把困擾許久的麻煩一掃而光。但灌腸只能去醫(yī)院進行,不方便,而且這樣被動的清理也不是長久之計,總不能一輩子離不開灌腸吧。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養(yǎng)成自己主動、定時排便的好習慣。為此,首先要改變飲食結構,多吃高纖維食物(蔬菜、水果、粗糧等)。高纖維食物可以幫助腸道蠕動,降低排便時所需的壓力,所以最好找出能使自己規(guī)律、順暢排便的纖維素量,一般來說約為每天20-35克。當然,纖維素也不用吃太多,否則可能導致胃脹氣。
平時多喝水、多運動是保持規(guī)律排便的重要方式。而要想真正解決便秘,還一定要學會控制壓力,避免長時間情緒緊張,讓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便意的時候千萬不要憋。做一個“自然而然”的人,一切也都會順其自然了。
相關精彩視頻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