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詩文的那些意象
月亮:
古詩中的月亮往往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是相思之情的載體。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月亮有圓有缺,月圓可喻親朋相聚,月缺可喻親朋分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楊柳:
《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div style="height:15px;">
由于“橋”“留”二字諧音,故經(jīng)常以此暗喻離別,有惜別懷遠(yuǎn)之意。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又由于“楊柳”多種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鄉(xiāng)的象征。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
從楊柳自身柳絮飄忽不定的特點,又常被詩人當(dāng)作遣愁的憑借。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點,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難以把握的事物。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div style="height:15px;">
又因水的永不停歇與愁緒的無止無休正好吻合,故詩人又常以水喻愁。
“問君能又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浮云:
由于浮云行蹤無定,象征浪跡天涯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由于浮云優(yōu)游自如,象征消閑灑脫、恬然自適的生活。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由于浮云的倏忽來去,又被用以代表轉(zhuǎn)瞬即逝的事物。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竹子:
竹子虛心、有節(jié)、根固、瀟灑、挺拔。
所以,詩詞中多為“堅貞”、“高雅”、“氣節(jié)”的象征。詩人常借竹言志,托竹寓情。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梧桐:
梧桐雨,與深秋相聯(lián)系,梧桐是表現(xiàn)愁情的物象,是凄涼悲傷的象征。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梧桐也象征著忠貞愛情。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梧桐還象征著高潔品格
“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梅花:
迎寒早開,美麗脫俗。梅花常常是堅忍不拔、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人格象征。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菊花:
菊花欺霜傲雪,它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列,在詩詞中常常是恬然自處,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蓮花:
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由于“蓮子”“憐子”諧音,“憐”意為“愛慕”;“子”,第二人稱敬稱,“憐子”即愛慕心上人,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除外,蓮花還被視為高潔之士的象征。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青松:
青松是耐寒樹木,經(jīng)冬不凋,因此常被看作有剛正節(jié)操的象征。
“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梅子:
梅子在詩詞中的意象是指少女的懷春。
“倚門回首,還把青梅嗅”
“釵燕重,鬢蟬輕,一雙梅子青”
紅豆:
紅豆又被稱為“相思子”,自古以來便被當(dāng)作愛情的信物。
象征愛情或相思。
“楠榴之木,相思之樹。”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楊花:
古代詩詞中楊柳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
詩詞意象中的楊花指柳絮。
楊花的輕柔多情,是離情的象征。
“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芭蕉:
雨打芭蕉,其聲切切,似凄涼之聲,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
“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
燕子:
燕子因結(jié)伴而成為愛情的象征。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又由于燕子有眷戀舊巢的習(xí)性,故又成為古典詩詞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人事代謝的寄托。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鴻雁:
雁是侯鳥,春秋遷徙。這種情景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
“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也有以鴻雁代指書信的。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杜鵑:
其聲凄慘,因而古詩詞中的杜鵑常常凄涼,哀傷的象征。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杜鵑啼血常用以表現(xiàn)環(huán)境之凄涼。
如“杜鵑啼血猿哀鳴”
也有用其來比喻忠貞的。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鷓鴣:
它的叫聲被老百姓摹擬為“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鷓鴣的叫聲還可用來婉轉(zhuǎn)勸人不要遠(yuǎn)行,以此表達思念知群。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東風(fēng)唱鷓鴣”
寒蟬:
晉人陸云在《寒蟬賦·序》中稱贊蟬有五務(wù)虛美德,因此蟬常常成為詩人自比清高的載體。
而秋蟬命折旦夕,因此,蟬又成為悲涼的同義詞了。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