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血祭》
1. 曾國藩,字滌生。
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其書房名曰“求缺齋”,取求全于堂上,而求缺于己身之意也。
2. 滌生奔母喪,路遇武功高手兼棋藝高手康福。
“圍棋乃堯帝親手所制,當初制棋目的,原是為了陶冶太子丹朱性情,使之去囂訟嫚泛而走入正道,故史書上有'堯造圍棋,丹朱善弈'的話。”
“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br>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br>
3. 左季高與曾滌生的一段互諷。
“季子自稱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輒相左?!?br> “藩臣當衛(wèi)國,進不能戰(zhàn),退不能守,問你經濟有何曾?”
左宗棠:經綸滿腹,才華橫絕,長期潛心輿地,埋首兵書,天下山川,了如指掌,古今戰(zhàn)事,如數(shù)家珍。為人倜儻耿介,意氣豪邁。
4. 滌生墨绖(dié)從戎
世無艱難,何來人杰?
榮辱立然后睹所病,貨財聚然后睹所爭(莊子)。
5. 滌生在長沙辦團練,事事不順,逼走衡州城
古往今來,哪一個辦大事、成大功的英雄,沒有過一番困厄顛沛的經歷?他輕輕地念起太史公的名句:'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6. 癡情重義奇男子——彭玉麟(字雪琴)(創(chuàng)建湘軍水師)
'小姑,我這一生要畫一萬幅梅花來紀念你,紀念我們生死不渝的愛情。'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小姑,待日后大功告就,我決不貪戀富貴,一定回渣江守著你的孤墳。'
7. 衡州出師,靖港慘敗
辛苦訓練一年的湘勇不堪一擊,皇上的重托,鏡海師的信任,自己的抱負,長沙官場的嘲諷,若被俘虜將受的屈辱,想到這些,使滌生萬念俱灰,投水自盡。被康福救起。
8. 左宗棠痛斥曾國藩
左宗棠突然心頭火起,大叫:'好哇!好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曾滌生,你大丈夫不做,卻要效法愚夫村婦。你若真的死了,我要鞭尸揚灰,勸說伯父大人不準你入曾氏祖塋。'
孫子云:'善勝不敗,善敗不亡。'
昔漢高祖與項羽爭天下,屢戰(zhàn)屢敗,最后垓下一戰(zhàn),項羽自刎。諸葛亮初輔劉先主,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
9. 塔齊布在湘潭大勝,湘勇受獎
長沙官場先前的冷落排擠,此刻的恭維,以及這一年來的酸甜苦辣,使滌生感慨:'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10. 滌生看雪琴畫梅
那《墨梅圖》上題著王冕自書的一首絕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從來說畫品出自人品,王冕蔑視軒冕、高蹈遠俗的雅潔品格,使得所畫梅花進入神品,這固然不錯。但世人都沒有注意到,王冕的那種雅潔品格,也是長年受梅花熏陶的結果。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11. 恩師穆彰阿給滌生的八個字“好漢打脫牙和血吞”,今后很多次的艱難困苦,滌生都用這句話來 勉勵自己。
12. 困陷江西,翼王石達開三敗曾國藩
塔齊布病死,羅澤南救援武昌,曾國藩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羅澤南戰(zhàn)死,留遺言與滌生:'亂極時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學。'
13. 當前局面,處處掣肘;皇上猜疑,地方排擠,四面碰壁,八方齟齬;滌生借父喪,封印離去。
《曾國藩·野焚》
1. 這些年來,為了江山,他赴湯蹈火、出生入死,到頭來,江西的局面一籌莫展,不僅糧餉難籌,連他自己和整個湘勇都受到猜忌。天下不公不平的事,還有過于此嗎?而如今自己建立的軍隊,卻由別人驅使著,去建功立業(yè)。
滌生心中郁結更甚,已得心病。
2. 丑道人給滌生談醫(yī)
'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滯而不通之意也。人稟七情,皆足以致郁,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則氣凝,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行氣紊亂,皆致壅滯,足以郁結。'
無情之草木,豈能治有情之疾病?
岐黃可醫(yī)身病,黃老可醫(yī)心病。
3. 滌生細細地品味《道德經》《南華經》,終于大徹大悟
'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滌生以前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強權的方式,鋒芒畢露、剛烈太甚,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許多障礙。而此刻重讀《道德經》,他終于真正明白迂回的、間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達到目的,戰(zhàn)勝強者,且不至于留下隱患。
祖父'男兒以懦弱無剛為恥'的家訓,自己竟片面理解了。他興奮地寫下八個字:'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br>
4. 滌生再次出山。軍情泄露,七千湘勇葬身三河鎮(zhèn)。
門生李鴻章獻上皖省八府五州詳圖。
5. 左師爺?shù)米锕倭牛鞣搅Ρ?,成就千古佳句“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6. 江南大營潰敗后,左季高乘時而起,曾滌生任兩江總督。
徽州失守,祁門老營變成了前線。危急時刻,鮑超解圍。
鮑超統(tǒng)領的霆字營,曾老九統(tǒng)領的吉字營,最狠,也是最無軍紀。
7. 曾滌生派弟子李鴻章建淮軍,援救上海;保薦其為蘇撫,全力培植其為接班人。
《高祖本紀》:'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
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8. 不論鋼鐵、玻璃等物,一經洋人琢磨成器,便精耀奪目。
滌生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天下之物,凡加倍磨冶,皆可變換本質,別生精彩,何況人之于學!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必憂慮不能變化氣質,超凡入圣?
9. 雪琴攻九洑洲,刺探軍情時遇胸懷坦蕩的老漁翁。他頗有感慨:到底是與明月清風作伴的人,無機心,無憂愁,似乎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10. 大軍壓境金陵城,曾滌生親兵康福(哥哥)勸說太平軍楚王康祿(弟弟)逃離。
只是,如今的弟弟已是殺過官、救過民、攻過城指揮著千軍萬馬的一代英雄,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平庸的度過余生。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他慷慨激昂地說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有聲有色地活著,威威武武地死去,這就是大丈夫生命的意義。(他讓我想起了雪琴,他們一樣義薄云天、鐵骨錚錚。)
11. 康祿帶領五千太平軍將士在天王宮從容就義、慷慨自焚。
莫以成敗論英雄。
12. 王闿運:'鹿死誰手,尚未可料,明公豈有意乎?'
左季高:'神所依憑,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雪琴:'今東南半壁無主,滌丈豈有意乎?'
曾老九在攻克太平軍老巢后,他在掌心上劃出一個'趙'字。說道:“現(xiàn)在時機到了,大哥軍威無敵于天下,只要登臺一呼,大家都會死心塌地跟著干。”
而曾滌生是如何想的呢?時機,對于他來說,這一輩子都沒有成熟的可能性。倘若與朝廷分庭抗禮,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的便是湘軍內部的人,而這人一定便是目空一切、睥睨天下、自比“今亮”的左宗棠。
一生抱負,千秋名節(jié),都絕對不容許他曾國藩有絲毫不臣之念!出于一個儒家信徒的良知,曾國藩也不愿意這樣做。
于是,他寫道:“倚天照?;o數(shù),高山流水心自知”。
13. 曾滌生重建貢院、秦淮河,恢復人文薈萃、河山錦繡的江南名城。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br> “都是圣人,且領略六朝煙水;暫留過客,莫辜負九曲風光。”
恭王被黜(靠山倒臺),九弟開缺,雪琴辭歸,上諭嚴責,謗言四起,滌生萬萬沒有料到,盼望了十多年,歷盡千辛萬苦所得來的大勝之后,竟是如此的凄涼冷落,使人傷心失意……
望著朝陽下的復興場面,滌生的心情陡然開朗起來。'大廈正欲梁棟拄,灰心何事賦歸田?'手無寸權的翰林院學士時代都能有如此胸襟,大功初建、權綰三省的協(xié)揆總督反而退縮了嗎?
想到這里,曾國藩豪情頓生。
《曾國藩·黑雨》
1. 曾滌生在朝廷的壓力下,突破重重困難大刀闊斧裁軍。
湘軍水師統(tǒng)帥楊載福給老中堂講了個故事:英雄不可自剪羽翼。(名滿天下,謗亦隨之。)
2. 曾滌生北上征捻,采取長圍法,河防之策失敗,但他仍然堅信“河防之策”是對的。其門生李鴻章接任,繼續(xù)剿捻,并采取恩師的“河防之策”,最終剿捻成功。
3. 曾滌生談作文與為官
“作文與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見深識閎為佳,立論即使尖刻、偏頗點亦無妨,因為不至于傷害到某一個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實效,只要自圓其說,便是理論,運筆為斤,自成大匠。做官則不同,世事紛繁,人心不一,官場復雜,尤為微妙,識見固要閎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進,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萬不可逞才使氣,只求一時痛快。歷來有文壇上之泰山北斗,官場上卻毫無建樹,甚至一敗涂地者,蓋因不識此中差別耳!”
“世上之人,其聰明才力相差都不太遠,此暗則彼明,此長則彼短,在用人者審量其宜而已。山不能為大匠別生奇木,天亦不能為賢主更生異人?!?br>
4. 天津火燒望海樓教堂事件后,曾滌生被任命處理此事,結局是:委曲求全。
此時,已是上下指責、左右為難、千夫所指、百口莫辯了,他反反復復地重復著八個字:'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他無限哀傷地說:'萃六州之鐵,不能鑄此一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保謩t徐)
5. 曾滌生談關于成就功業(yè):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保ɡ钌屉[)
6. 湘妃竹
'湘人愛斑竹,老朽尤重之,物以稀為貴,且又有舜王南巡,客死蒼梧,娥皇、女英尋夫不見,淚灑竹林自投湘江的那一段傳說,這的確是斑竹受人喜愛的原因。老朽看重斑竹,主要是從斑竹的身上聯(lián)想到了一種血性。娥皇、女英明知舜王已死,不可再見,卻偏要南下尋找,尋不著,則投水自盡,以身相殉。這是什么血性呢?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血性,是以死報答知遇之恩的血性,是對目標的追求至死不渝的血性!'
7. 藝篁館里,曾國藩縱論天下人物
當今海內第一號人物,當屬在西北的左季高。此人雄才大略,用兵打仗,自是第一好手;待人耿直,廉潔自守,亦不失為一良友賢吏。但喜出格恭維,自負偏激。
左宗棠之下當數(shù)彭玉麟(雪琴)。此人極富血性,光明磊落,嫉惡如仇,且淡泊名利,重情重義,我常說他是天下一奇男子。他每次都跟我說起要回到他的退省庵去。(陳廣敷先生說他前世是南岳一老僧。)
8. 門生李鴻章提出'三千年一大變局'的宏論。
曾滌生:“你與洋人交涉,抱定一個何等樣的態(tài)度?”
李鴻章:“洋人狡詐,門生只同他們打痞子腔?!?br> 曾滌生:“依我看,還是一個誠字適當,誠能動人。洋人亦是人,中國人可以誠動之,洋人豈能例外?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蠻貊,這是斷不會錯的。我們眼下既無實在力量,盡你如何虛強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實實,推誠相見,與他平情講理,雖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過于吃虧。無論如何,我的誠信身分,總是靠得住的。腳踏實地,蹉跌亦不至過重,想來比痞子腔靠得住些,你說是嗎?”
9. 曾滌生病重,八年不同音訊的好友左季高,寄來書信。
戲作一聯(lián)相贈,三十余年交情,盡在此中: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10. 臨終前,曾滌生再見康福
曾滌生心緒蒼涼地說:'自從聽李臣典說你陣亡后,這些年來,我一直很少下圍棋。偶爾下一兩局,也從不用你的這一副。每當下棋時,腦子里就想起了你,尤其是那年洞庭湖上下的幾局棋,記憶最深,就好比發(fā)生在昨天一樣。圍棋應當還給你,但今天一旦還給你,我心里又感到丟失什么似的。價人,我害怕你今夜親來督署索回棋子,其實是從此斷掉你我十幾年的情誼。價人,你說是不是呀!'
11. 最后一局圍棋
曾滌生:“世界上的人,其實都是棋枰上的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別人擺布的黑白之子。每當想起這點,我便很灰心?!?br> 康福:“別人是誰?”
曾滌生:“冥冥上蒼!”
康福實在不愿意再下了,遂有意將袖口套在紋枰一角上,袖口帶動紋枰,一局棋全亂了。
曾滌生:“棋局糊了,最好。分不出輸贏,就等于和了。我一生下了幾千局棋,最后以和局終止,真是大幸!”
曾滌生:“價人,這人世間還是應該以和為貴,以和為貴呀!”
12. 曾滌生不信書,信運氣
一部二十三史,不知有幾多左老三夢中斗水盜的杜撰!
13. 丑道人陳廣敷三見曾滌生
“生世不能作夔皋,裁量帝載歸甄陶,猶當下同郭與李,手提兩京歸天子?!?br> 他對滌生一生的評價:
大人的目標是要像夔和皋陶那樣教化世人,輔佐皇上復興一個風俗淳厚的堯舜之邦。只是百孔千瘡的滿人江山,失去了建立堯舜之邦的基礎。
只可惜大人圍于忠君敬上之小節(jié),無視拯國救民之大義。
14. 曾滌生遺囑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组T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shù)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shù)石之粟數(shù)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yè),而食必珍羞,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