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領導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工作而煩惱?為自己不能在職場中應對游刃有余而焦急?如何躲避同事的明刀暗箭而頭疼.......快來看看職場三十六計吧,職場人混跡江湖的處世之道,讓自己洞悉先機。
順手牽羊——能兼任其他工作的就要兼任其他工作
古兵法譯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原文今譯:出現微小的漏洞,也必須及時利用;發(fā)現微小的利益,也要力爭獲得。變敵方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勝利。
職場謀略:按通常理解,順手牽羊是比喻在完成主要目標中的意外的毫不費力的收獲,而作為一種職場謀略,是指抓住在意料之外的,工作之外的機遇,乘機而上,贏得順時的收獲。比如輕而易舉的兼其他工作,就是職場“順手牽羊”的范例。
目前政策放寬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兼其他工作的就要兼其他工作,科技醫(yī)療人員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給其他單位解決難題,當教師的可以到夜?;蜓a習班教課,上四班三運轉的工人可以做點小買賣或和別人開個出租,如此等等,都是“順手牽羊”的表現形式。當然,在職場上,想“順手牽羊”,一定要先作好本職工作,防止因小失大。
無中生有——小心別人栽贓陷害
古兵法原文:誑也,非誑業(yè),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原文今譯:用假情況蒙騙敵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虛變實,以各種假象掩蓋真相,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無中生有,本意指憑空捏造,栽贓陷害。
職場謀略:《水滸傳》中,地底下挖出刻有天子名字的怪石,把宋江推上首領寶座,這是“無中生有”在職場謀略的經典之作?!盁o”是迷惑對手的假象,“有”則是假象掩蓋下的真實目的,在現在競爭的職場中,無中生有之計也是不提倡的,但我們必須學會防止他人“無中生有”陷害自己。
如何防止別人用“無中生有”之計陷害自己,需要職場上的年輕人花費一些心思,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事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當然,把握“無中生有”在職場上的運用,也可以起到識破周圍一些人能力大和人緣廣的背后的水分,以及競爭對手不可告人的目的等等多種作用。
瞞天過?!壑案珊帽韭毠ぷ?/strong>
古兵法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原文今譯:認為防備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輕敵;平時看慣了的,往往就不再懷疑了。秘計隱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
職場謀略:熟視無睹,常見不疑,這是人們觀察社會現象時常犯的毛病,瞞天過海就是巧妙地利用這種錯覺來掩蓋職場行動的一個謀略。比如想跳槽或調動到利于事業(yè)發(fā)展的單位,一定要悄悄進行,只有確定后才能向領導坦白公布。
當然,話又說過來,瞞天過海的職場策略是要靈活運用的,比如有合同約束,你必須在離開單位的一定時間內向單位報告,不這樣,單位也許會把你告上法庭。人們跳槽的目的就是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若身陷官司事物,那就得不償失了。
趁火打劫——緊急情況中大顯身手
古兵法原文: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原文今譯:敵人遇到困難、危機,就乘機出兵奪取勝利。這就是強者趁勢取利,一舉打敗處于厄境之敵的策略。趁火打劫原意是趁人家發(fā)生火災,處于一片混亂、自顧不暇的機會去搶東西。比喻趁別人的危急或困難之際,撈一把的不道德行為。
職場謀略:趁火打劫,從字面上看無疑是正人君子所不齒,但完全可以把它引申到職場上來,比如單位出了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或承擔重要工作的亦友亦敵的同事出現了生病、犯錯誤等問題,這就意味著你周圍發(fā)生了“火災”。你若在緊急“火災”中能依照自己的決斷,毅然行事,大顯身手,而且戰(zhàn)果輝煌,不被提拔重用,那就是怪事了。
類似這樣“趁火打劫”在職場上是屢見不鮮的,許多成大器者就是如此,他們肯動腦筋,準確發(fā)現“火源”,敢于打破常規(guī),出擊時正是“火候”,義無返顧,直達勝利。當然,得順便提醒一下,“火源”和“火候”把握不好,就可能造成“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后果。
借刀殺人——小心上了別人的當
古兵法原文: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原文今譯:敵方的情況已經明確,而盟友(泛指第三力量)的態(tài)度還不穩(wěn)定,要誘導盟友去消滅敵人,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善于運用《損》卦中關于“損下益上”的邏輯推理演算。
職場謀略:此計原屬于腐朽的封建官僚之間相互利用、爾虞我詐的一種政治權術,強調要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對手內部的矛盾,來擊敗對手。但在今天的職場上,人們作為一個職場中的個體來說,要學會識破別人借刀殺己,更要小心被人利用,做了殺人的刀子?,F實職場中,“借刀殺人”的事不在少數,朋友陳的教訓是深刻的,人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千萬別介入別人的矛盾旋渦之中,否則,自己的事業(yè)就走了彎路。
笑里藏刀——被拒絕后要微笑面對對方
古兵法原文:信而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原文今譯:使敵人相信我方的“友好誠意”而麻痹松懈;我則借機暗中謀劃,積極準備,持機行動,切不要讓它發(fā)生變化。笑里藏刀既是暗藏殺機、外示和好的謀略,也指那種表面和氣、內心陰險、口蜜腹劍的兩面派。
職場謀略:“笑里藏刀”的原意在職場上是不提倡的,但它的引申義卻值得我們效仿?!熬\所至,金石為開”,在推銷工作中,一次一次的登門或免費使用,產品最終被用戶認可。在找工作中,想應聘被拒絕后,也不要氣餒,仍微笑面對對方,多次的求教,最后“摧毀”對方的心理防線,得到聘用。如此等等,這些都屬于在職場上對“笑里藏刀”的引申。
話又得說回來,在職場上,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對著你說好,扭臉就罵娘的兩面派也大有人在。學習和領會“笑里藏刀”的本義,也是有好處的,最起碼你可以認識別人的廬山真面目。
聲東擊西——不要透露真實意圖
古兵法原文: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原文今譯:敵方指揮不當,軍如無頭之蠅,亂撞亂碰,就不能判明和應付突然事變的發(fā)生,這是指揮員失去分析判斷情況的能力的一種征象。要利用敵方失去控制力的時機將其消滅。此計是以假象造成敵人的錯覺,來偽裝攻擊方向的謀略。
職場謀略:雖然聲東擊西為歷代軍事家所常用,在職場謀略上,“聲東擊西”也是一個屢試不爽的策略,同樣大有用場。比如找工作就不能表露自己沒人聘用的情況,在單位想升遷也不能向同事表示真實意圖。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后來一位老領導語重心長地給江某談心,指出了他的不足,一樣的話,兩樣的說,效果就截然不同,比如買衣服砍價,你一降再降,店住說不能再降了,那你就走,店住往往會叫住你,同意你的價格。同樣,在職場上,那些經常把“不圖升官,不圖發(fā)財”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是把個人利益看的最重的人。從此,江某把積極工作的目的定位在“為責任,為事業(yè)”上,一年后果如老領導所言,受到領導賞識,被提拔重用。
圍魏救趙——趨利避害選單位
古兵法原文: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原文今譯:打集中的強敵,不如把它調動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擊,不如后發(fā)制人。此計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齊魏桂陵之戰(zhàn),其基本思想是強調攻其所必救,殲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殲其退者,以達到趨力避害、機動殲敵的目的。
職場謀略:身懷特長,要想到理想的單位工作,而這個單位又對你提出一些限制時,可以先答應部分條件,然后再提出和此單位相競爭單位的用人優(yōu)惠條件,依此使原來的單位提高待遇。整個聘用過程看似“水到渠成”,實則是運用“圍魏救趙”的謀略延伸出來的高明的謀職手法。
從楊某的做法來看,他是明著想去第二所私立學校,以第二所私立學校的“多出200元”為誘餌,又以自己是“難得的本科專職”為暗示,使第一所私立學校同意提高待遇,從而實現了在第一所私立學校任教的目的。
以逸待勞——暗暗學點真功夫
古兵法原文:困敵之勢,不以戰(zhàn);損剛益柔。
原文今譯:迫使敵人處于困難的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根據剛柔相互轉化的原理,實行積極防御,逐漸地消耗、疲憊敵人,使他由強變弱,我就自然會變被動為主動。
職場謀略:“待”不是消極的守株待兔,而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時機。以逸待勞的主要目的在于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后發(fā)制人,以不變應萬變,運用到職場上,那平時就得暗暗學點真工夫,在關鍵的時候表現出來,露一手,這無疑會得到領導賞識,加速升遷。
后來,他考入政府機關,工作再忙也不忘學習黨的理論,再怎么休閑也不丟技能的訓練,此無他,無非是等待時機,尋求發(fā)展。所以,提醒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由于時機不成熟,你現在不得不跟在別人的后面,待遇也可能很不理想,目前你只有暗暗學點一技之長,一旦時機成熟,那你就能比別人更早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做法。
隔岸觀火——學會和同事打成一片
古兵法原文: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原文今譯:當敵方內部矛盾趨于激化,秩序混亂,我便靜待它發(fā)生騷動變亂。敵方反目為仇,勢必自取滅亡。這就是以柔順的手段,坐等愉快的結果。此計是指根據敵方正在發(fā)展著的矛盾沖突,采取“坐山觀虎斗”的態(tài)度。
職場謀略: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里,和紳和劉羅鍋的斗爭之所以到死才結束,這實際上是皇上“隔岸觀火”的結果,堪稱職場上的一個樣板。時下一些心胸狹窄的領導最害怕手下的人團結起來,不聽話,或架空自己,他為了達到削弱別人壯大自己的目的,往往會挑起下屬之間的事端,坐山觀虎斗,左右控制,使大家都聽他的擺布,誰也離不開他。
識破個別領導“隔岸觀火”伎倆的辦法,就是要和同事打成一片,加強與同事的配合,只有這樣,你才會工作自如,做出一番成績。
暗渡陳倉——注意虛假招聘
古兵法原文: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原文今譯:此計的全稱應該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似乎和“聲東擊西”相同,都是用假象迷惑對方,但二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在這里是指故意暴露行動,利用敵方在這里固守時,一邊悄悄地回到那里偷襲,乘虛而入,出奇制勝。
職場謀略:在職場上,“聲東擊西”多為個人所用,而“暗渡陳倉”則多為招聘單位所實施,他們的“棧道”是招聘人才,“陳倉”則是或宣傳自己、或騙取應聘者的保證金、服裝費,或應付上級安排的到人才市場招聘洽談的任務。在職場上,人們一不小心就會信以為真,大上其當。
作為職場中的一個個體,特別是急需工作的下崗職工、大學畢業(yè)生,一定要學會理智,一邊參加招聘單位的招聘,同時要最大限度地了解招聘單位的真實情況,最后根據自己的正確判斷,來決定是否應聘。
欲擒故縱——挑選單位你占先機
古兵法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原文今譯:逼得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以減消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敵人勢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按照《易經》卦的原理,待敵人心理上完全失敗而信服我,就能贏得光明的戰(zhàn)爭結局。
職場謀略:在職場謀略中,欲擒故縱之計的其引申義,特別在尋找工作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參加招聘,在和用人單位交談中,顯出不經意的樣子,等對方拋出優(yōu)厚的待遇和優(yōu)惠的承諾時,然后再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決定是否應聘。
不過,筆者要提醒求職者注意,故擒欲縱謀略在職場上不是想用就用的,前提就是你本人有非凡的技能,或比別人有略勝一籌的專長,說話別也“縱”過了頭,否則,就達不到“擒”的目的。
打草驚蛇——輕率的表現會觸犯上級
古兵法原文:疑以叩實,察而后動;復著,陰之媒業(yè)。
原文今譯:有懷疑就要偵察確實,待情況完全掌握了再行動。反復偵察,是發(fā)現暗藏敵人的條件。打草驚蛇多指先以我助攻的方式“打草”,目的引蛇出洞,然后聚而殲之。蛇之所以會出洞,是因為它的耐心不足,沒有得到打草人的實情。
職場謀略:人有一個較大的共性弱點,那就是象蛇一樣耐心不足,遇到一些小小的煩事,或其他問題,經常會急于發(fā)表見解,或焦慮不安,一旦表現出來,就會被對手掌握底細,擊中要害,特別是輕率的表現,往往會觸犯上級,失敗于職場中。
在職場上做事,處理好各種關系是很艱難的,領導的話往往是有所指,那些愛出風頭,善于表態(tài)發(fā)言,輕率地表現自己的人多會觸犯了領導和同事,使自己的事業(yè)走了彎路,這真是職場之大忌呀!
借尸還魂——必要時打著領導的旗號
古兵法原文:有用者,不可惜;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原文今譯:凡有作為的,難以駕駛和控制,不可加以利用;凡沒有作為的,往往要依附別人以強立,這就會來求助于我。利用沒有作為的并順勢控制它,這不是我受別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別人。
職場謀略:借尸還魂,原意是比喻已經死亡的東西,又借著另一種形式出現。但在職場上多表現為借他人幌子,達到自己的目的。根據媒體報道,當前不少騙子以領導或領導親戚的名義行騙,就是抓住了人們對領導的信任和景仰的心理。這樣的“幌子”,在職場中為了更好地工作,適當用一次兩次的也未嘗不可。這次組織治理活動的成功,關鍵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成功地借用了領導的旗號,也可以說是在職場上“借尸還魂”的一個樣板。不過,這樣的做法少用為好,要用就得一舉成功。
調虎離山——必要時越級匯報工作
古兵法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反。
原文今譯:等待自然條件對敵方不利時再去圍困它,用人為的假象去誘騙它。向前進攻有危險,那就想辦法讓敵人反過來攻我。此計是一個調動敵人的謀略。
職場謀略:在職場中,“虎”很多,象同事中的競爭對手,思想狹隘的頂頭上司等等,他們都是妨礙我們事業(yè)發(fā)展的絆腳石,所以,如果我們具有獨特的思想理念和容易干出成績的錦囊妙計,那就得“調虎離山”,搬開絆腳石,得到上級的承認與支持。
在職場中,由上而下逐級安排和由下而上逐級匯報是一般的工作程序,但你的才能過于突出,有取代你的頂頭上司的可能,所以上司往往會抱著“潛龍勿用”的態(tài)度,處處壓制你。這樣,你的事業(yè)就會受到限制,怎么辦?你要“調虎離山”,越級匯報工作,從而使你的才能被上司的上司發(fā)現,為改變自己命運做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