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轉,北京時間2025年9月7日16時51分41秒,農歷七月十六,迎來白露節(jié)氣。古人有言:“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卑茁妒乔锛镜谌齻€節(jié)氣,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十五個,意味著寒氣漸長,暑熱漸消。
白露一到,白天依舊有陽光的熱意,夜晚卻涼意漸濃。人們常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正是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的寫照。冷空氣由守轉攻,天地間的氣息,正在從盛夏的熾熱走向仲秋的清涼。
農事方面,白露正是收與種的交接點。玉米、甘薯等作物進入成熟期,農人要加緊收獲。與此同時,還要送糞翻地,為冬小麥的播種做準備。可以說,白露既是收成的時節(jié),也是謀劃來年的關鍵節(jié)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古籍中記載:“八月節(jié),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币馑际锹端驓鉁亟档投Y,晶瑩如霜。白露由此得名,也是熱與涼的分水嶺。天地肅然,涼氣漸顯,秋天真正進入中段。
自然在這一天展現(xiàn)出三候之景:“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羞?!兵櫻隳巷w,燕子辭別,留在北方的鳥類也開始儲備食物。人們從鳥的行跡中,看到了季節(jié)更替的節(jié)奏。
在習俗上,白露也頗具特色。人們會祭祀禹王,祈求風調雨順;也會飲白露茶、啜米酒、吃番薯,以此寄托豐收與安寧。節(jié)氣不僅是氣候的轉折,更是農人生活與文化記憶的重要一環(huán)。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特點一:今年是“早白露”
北京時間2025年9月7日16時51分41秒,農歷七月十六,迎來白露節(jié)氣。通常白露在公歷9月7日至9日之間,今年卻提前出現(xiàn)在七月,因此被稱作“早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白露,八月節(jié)?!笨梢娊衲甑墓?jié)氣略顯特殊。
民間有句話:“早白露不穿襖,晚白露天氣寒?!币馑际钦f,白露來得早,天氣往往還帶著溫熱,人們無需過早添衣;若來得晚,涼意更重,夜里已能感到寒氣襲人。
白露作為秋天的第三個節(jié)氣,最大的特點便是晝夜溫差漸大。白天依舊陽光熱烈,入夜卻涼風習習。古人稱“白露為朝霜”,露凝而白,正是冷熱交替的象征。
對農人而言,這個節(jié)點更是關鍵。早白露往往意味著田間作物尚有時日可供生長,農事安排稍顯寬裕;而晚白露則提醒加快腳步,搶收搶種,避免寒意過早壓下。節(jié)氣既是時令的標志,也是農耕的坐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特點二:今年是“下午白露”
北京時間2025年9月7日16時51分41秒,農歷七月十六,白露節(jié)氣如期而至。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節(jié)氣并非虛設,而是精確到時辰,與地球公轉和太陽位置密切相關。當天斗指庚,太陽到達黃經165°,便是白露的時刻。
古人還把交節(jié)時間分為“上午白露”和“下午白露”。今年交節(jié)在16時52分,正是“下午白露”。民間有話說:“上午白露雨水足,下午白露旱斷河?!彪m帶夸張,卻道出了降雨多少與節(jié)氣時辰的關系。
白露是冷熱交替的分界,晝夜溫差加大,露凝而白。若是“下午白露”,往往意味著雨水偏少,農人需防干旱。古人總結經驗,將時辰與氣候對應,便于農事安排。
對農人來說,白露既是時令的提醒,也是耕作的依據(jù)。是多雨還是少雨,不僅關乎秋收進度,還影響來年的播種。正所謂“人勤在時,地利隨天”,順應天時,才能穩(wěn)住收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故,今日白露,今年恰逢“早白露”。古時沒有天氣預報,先人們在長期農事中積累了不少看天經驗,用來推測未來的冷暖變化,好提前安排農活。民間常說:“白露出三象,遍地起墳頭。”這話是什么意思?不妨聽聽老一輩人的說法。
農諺有言:“白露出三象,遍地起墳頭。”其中的“三象”指的是白露節(jié)氣里若出現(xiàn)幾種特殊的自然現(xiàn)象,往往意味著年景不佳。白露時節(jié),冷熱交替,天氣變化對莊稼影響極大。
糧食是立身之本,若在關鍵節(jié)點受損,收成難免不足。古人感嘆“民以食為天”,一旦減產,生活就會陷入困境。農諺用沉重的比喻,警示人們要倍加留心。
白露之后,晝夜溫差增大,若遇連陰或驟冷,容易讓莊稼減產。農人觀察天地,發(fā)現(xiàn)氣候與收成息息相關,于是將經驗凝練成簡短的諺語,以便世代傳承。
這句話不僅是自然規(guī)律的提醒,也是對農耕社會的寫照。白露一到,農人望天而作,順應時令,才可能避免損失。正如古人所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表槃荻鵀?,方能安穩(wěn)度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所以,“白露出三象”,指哪三象?
民諺有言:“白露一場風,田里一場空?!币馑际前茁肚昂笕粲龃箫L,農民可能落得顆粒無收。白露正值農忙,田間作物沉甸甸掛滿枝頭,這時候風來得最讓人擔心。
進入白露,全國各地陸續(xù)進入秋收階段。稻谷、玉米、高粱、棉花都已成熟或將成熟,一旦大風襲來,容易造成倒伏,谷穗折斷,影響收成。古人道“莊稼怕風”,正是此理。
大風不僅能吹倒作物,還常伴隨干燥天氣。水分加速蒸發(fā),籽粒未灌漿完全就失了潤澤,容易干癟,甚至引發(fā)秋旱,直接影響產量,這對農人而言無異于重擊。
若風雨相隨,影響更甚。雨水浸泡的籽粒容易發(fā)芽、霉爛,“白露風加雨,好谷爛地里”,形象地說出了收成受損的無奈。豐收在望,卻可能化作泡影。
在古代,白露大風被看作威脅豐收的信號。甚至有“白露出三象,遍地起墳頭”的說法,表達的是農民對風雨無常的敬畏。糧食若減產,百姓生活自然艱難。
農諺里還說:“白露西北風,冬天多雨雪;白露東風來年旱?!笨梢娙藗兺ㄟ^風向來推測天氣。雖說如今農業(yè)技術進步了,但白露大風仍舊提醒人們,節(jié)氣里的自然變化,始終與農事緊緊相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老人常說:“最怕白露一日雨?!币馑际前茁懂斕烊粲鼋涤辏馕吨@個節(jié)氣里可能會連綿不斷。白露正是秋收的要緊時刻,天氣好壞直接關系到收成和收獲的進度。
一旦持續(xù)降雨,作物容易倒伏,甚至受潮發(fā)霉。就算勉強收割,也因無法及時晾曬而出現(xiàn)發(fā)芽、腐爛的風險。農人感嘆:“白露雨爛米”,說的正是這種無奈。
在田間勞作的人都清楚,晴天才有收成的保障。古人說:“白露晴天,有米無缸;白露下雨,有缸無米?!币馑际乔锸漳懿荒茼樌雮},全看白露這幾天的天氣如何。
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鄉(xiāng)里人常靠觀察自然來判斷。比如燕子在白露時應南飛,如果仍低空盤旋,多半預示著雨勢難停。蛤蟆若成群爬上田埂,也往往意味著潮濕天氣要來。
白露既是節(jié)氣的節(jié)點,也是農事的考驗。農人望天嘆息,深知“一日秋雨一日寒”,也懂得在風云變幻之間,收成全系于天時。節(jié)氣里的雨水,不只是涼意,更牽動著糧倉的希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白露節(jié)氣,民間有“收清露”的習俗。古籍中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币馑际前茁吨畷r,露水繁盛,人們用器皿收集,象征著秋意漸濃,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節(jié)令風俗。
所謂清露,其實是晝夜溫差拉開后形成的自然景象。白天熱氣蒸騰,夜晚氣溫驟降,水汽凝結在花草葉片上,晶瑩剔透。人們說“收清露知秋意”,正是借自然變化來感受四時更替。
但若到了白露卻不見露水,就不算好兆頭。農諺有言:“白露出三象,遍地起墳頭?!逼渲兄痪褪侵赴茁恫滑F(xiàn)。這意味著晝夜溫差不足,農作物缺少了養(yǎng)分積累的契機。
晝夜溫差大,谷物才能飽滿,果實才會香甜。若溫差小,不僅影響品質,還可能導致雨水增多。持續(xù)陰雨,會讓收割與晾曬大受影響,這在秋收時節(jié)無疑是農人的憂慮。
露水其實是節(jié)氣正常運行的表現(xiàn)。它告訴人們,秋風已至,季節(jié)進入收獲的節(jié)奏。古人觀察自然,總結經驗,把這種變化與農事緊密相連。
正如詩句所言:“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卑茁吨畷r見“白露”,不僅是秋景的美麗畫卷,更是豐收在望的自然信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總結:今日白露,今年屬“早白露”。老人常言:“白露出三象,遍地起墳頭?!彪m非定論,卻是古人經驗的積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農諺雖短,卻有深意,咱們也要理性看待,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