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速度》是本可讀性很強的書里,史蒂芬·M·R·柯維為我們展示了信任的力量——這個往往被忽視,被低估,但卻“足以改變一切的力量”。這是一本突破性的書,它挑戰(zhàn)了我們多年以來關于信任的成見,展現給我們的是,信任不僅是一種無形的社會美德,更是一個有形的經濟推動力。
在《信任的速度》里,史蒂芬·M·R·柯維通過“五波信任”,“四個核心”以及世界各地高信任度領導者共有的“十三種行為”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如何在個人關系和職業(yè)生涯中激發(fā)和維護信任,層層遞進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通過培養(yǎng)品德和能力,增強領導力和信心,在各個層面建立信任的路線圖。
大家好,這里是領心公益讀書,我們會甄選對大家的職場和生活有幫助的暢銷好書,摘錄成最簡練的語言和最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現在我們來分享小史蒂芬柯維所著的《信任的速度》第5期讀書筆記,來了解信任的四個核心要素中的第三個要素:能力。
在本書里,史蒂芬柯維把能力分為5個方面來談。分別是天賦、態(tài)度、技能、知識、做事方式。
天賦是我們天生的稟賦和優(yōu)勢,每個人的天生優(yōu)勢都不同。有的人表現出來的比較明顯。我們常會這個人天生就是干這活兒,也許是搞研究,也許是做銷售,或者演講。背后的意思,從科學的角度理解,就是他具有這方面的優(yōu)勢。
有位作家說:真正的快樂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和稟賦得到全面發(fā)揮。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最有激情,最有活力和動力的狀態(tài)。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來就不會有任何抱怨,無論成果如何,收獲如何,都會非常享受努力做事的過程。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推薦大家閱讀另一本書《現在,發(fā)現你的優(yōu)勢》,是美國一家大型人力培訓公司蓋普勒公司的作品。里面有測評個人天生優(yōu)勢的工具和方法。以后有機緣的話,我們也會分享一下。
但是,夢想沒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很幸運的及早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是什么,也不會很幸運就能恰好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好消息是,這個時代正在發(fā)生快速的變化,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讓年輕人越來越有機會去選擇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另一方面,人一生就是不斷的提升自我認識的過程,這也是成長進步的過程,隨著對自己認識的加深,我們會慢慢發(fā)現自己擅長做的事情,和擅長的做事情的方式。
每個人都知道態(tài)度很重要。但是能夠改變態(tài)度的人,不多。很少有人認為自己的態(tài)度有問題,很多人期待的是,別人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有時候,身在廬山中,不知真面目。我們也不太容易發(fā)現其實是自己的態(tài)度有問題,而不是別人的。
在積極心理學里,有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就是,把別人的問題,轉變我的問題。不要從別人上找原因,而是從自己身上找。以下幾個描述,可以幫我們發(fā)現自己是不是對待生活、工作、身邊的人或事情,態(tài)度還不夠積極。
我們在想今天不得不去上班,還是想今天還有一份工作可以做,真是高興,可以發(fā)揮我的才能做點什么貢獻。
我們在想趕緊到周末吧,平時辛辛苦苦都是為到周末能夠幸福的休閑一下,還是想,無論是生活和工作,每一個時間每一個時刻,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可從中找到快樂和收獲。
我們在想這個人太難合作了,水平不行,事兒還特多;還是在想我怎么做才能讓我們的合作更有收獲,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們在想,我希望我的孩子早點長大,早點懂事;還是想,我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陪伴、快樂,就是給與我的最好禮物和收獲。
對于技能只要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目前的工作需要我什么樣的技能?
第二個問題:我如何精益求精,再接再厲,繼續(xù)提高?
老虎伍茲的早期職業(yè)生涯中,已經取得了12桿的優(yōu)勢成績奪冠。被廣泛認為是最優(yōu)秀的高爾夫球手。但是就在這樣的時候,他對記者說:我的揮桿動作還有待改進。正是這樣的自我要求,成就了老虎伍茲后期職業(yè)生涯中的無數個大滿貫。
在當今的社會,信息爆炸式增長。我們都分不清楚,哪些是垃圾知識,那些事真正自己需要的知識。這需要我們有清醒的頭腦,時刻確保自己不是浪費時間在無用的知識海洋里流浪。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最好的辦法,靜下來想想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根據目標,來選擇讓哪些信息進入和占據我們碎片時間,占據我們的生活。辨別了知識范圍,就是怎么學的問題。我一直覺得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我建立這個平臺,做讀書筆記分享的一個初衷,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有更多的學習收獲。而不是泛泛的讀一本書。當然,我也在制造一部分信息垃圾。各位海涵吧。
做事方式,與每個人的性格類型有關。性格類型基本上是天生,少一部分是后天習得的。但是后期可以通過學習加以調整。
有的人喜歡直來直去,有的人習慣于三緘其口,有的人雷厲風行,有的人小心謹慎。這幾種人在一起合作的話,會有什么后果呢?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只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風格,有意識的去改善自我,有真誠的溝通目的,就一定能夠很好的進行合作。
關于性格類型的書籍,也非常多。但這里面有個區(qū)分,娛樂型 和學術型。像星座、屬相之類的,我個人認為根據一個人的出生日期,決定一個人的性格類型,是沒有任何科學道理的。不過作為人際交往,茶余飯后的談資,還是很有意思的話題。我接觸到的學術型性格分類學說,有DISC分類學說(國內可以參考樂嘉的《性格色彩學》),有MBTI學說,還有九型人格學說等。這幾類學說追本溯源的話,都和一個人有關系,就是弗洛伊德的弟子,榮格。我還是推薦大家去看樂嘉寫的書,《性格色彩學》,簡單易懂,風趣幽默。
能力還具有時間要素。因此,能力不僅要看過去,還要看未來。過去的能力表現,只能說明應對過去的環(huán)境和問題,是足夠的。但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不能快速學習到新環(huán)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能取得信任。如果不能持續(xù)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遲早會被淘汰的。
概括來看,天賦和做事方式,是娘胎里帶出來的,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做的是去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然后根據環(huán)境做調整,發(fā)揮自己的最大效能。態(tài)度、技能、知識,是我們可以后天培養(yǎng),主要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努力。技能和知識,對于做事而言,是加法功能;而態(tài)度,是乘法功能。所以態(tài)度決定一切,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