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氣:不可復(fù)制的高雅】
所謂書卷氣,是一種飽讀詩書后形成的高雅的氣質(zhì)和風(fēng)度,一種高雅之氣、君子之氣。書卷氣采自于書卷,得益于修養(yǎng),彰顯于言行。腹有詩書才華,書生便如國畫之美;胸有溝壑萬丈,畫中便有書卷之氣。觀畫品雅,你我俱有詩韻書香。
書卷氣自有一種迷人的優(yōu)雅。在幽幽書香潛移默化的熏陶下,濁俗可以變?yōu)榍逖?,奢華可以變?yōu)榈?,促狹可以變?yōu)殚_闊,偏激可以變?yōu)槠胶汀碛辛藭須?,便消除了傲氣、嬌氣、霸氣、激憤氣、粗俗氣、痞子氣、卑微氣、小市民?擁有了書卷氣,便增加了靜氣、秀氣、靈氣、自在氣、文明氣、富足氣、高貴氣、泱泱大氣。一部經(jīng)典,半杯香茗,足以富可敵國、貴比王侯了。
書卷氣首當(dāng)來自于讀書。有麝自然香,何必當(dāng)風(fēng)立?從來讀書長精神,應(yīng)與書籍伴終身。古典文化充滿了精華和珍品。在浩瀚無際的書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飛的豪情、橫溢的才華、博大的胸懷、獨(dú)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絕妙的文字之中,楚辭的風(fēng)騷、漢賦的酣暢、唐詩的俊逸、宋詞的雄闊、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說的厚重,會奔騰而來,盡收眼底。
一個人要有書卷氣,不但要愛讀書,還要善讀書。所謂善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通”字。茅盾的“窮本溯源”,是為求通;華羅庚的“厚書薄讀”,是為求通;錢鐘書的“取長補(bǔ)短”,是為求通;秦牧的“牛嚼鯨吞”,是為求通;馮友蘭的“知音解味”,是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則,我們在讀書中就能做到學(xué)貫中西、識透古今。 “惟書有色,艷于西子;惟書有華,秀于百卉?!?/p>
“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睍須獠皇恰罢绷?xí)“暮”氣,更不是窮酸腐氣,而是在社會歷練行事中彰顯出來的浩然正氣、擔(dān)當(dāng)勇氣、睿智靈氣、蓬勃朝氣、陽剛硬氣、昂揚(yáng)銳氣。因此,真正的書卷氣,須走出書齋,走向社會,如此,則“腹有詩書氣自華”“抬手舉足見修為”。長此以往,你便自然擁有濃郁的書卷氣了。
點(diǎn)擊【閱讀原文】
查看大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