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井在武寧郡鄒山。 雄王世, 殷王(因為商朝又稱殷、殷商,故商朝國君又稱殷王。司馬卬,原為趙將,項羽立其為王?!妒酚洝ろ椨鸨炯o》:"趙將司馬卬定河內(nèi),數(shù)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內(nèi),都朝歌。)舉兵南侵, 駐兵于鄒山下。 雄王求助于龍君。 龍君告以遍求天下奇才, 賊可平矣。 董天王應期而生, 騎鐵馬擊之, 殷將士皆奔走。 殷王敗死于山下, 為地府君。 民立祠奉祀, 歲久寢衰, 祠廟頹廢。
歷周至秦, 本國人崔亮, 仕秦為御史大夫焉。 過其地, 見祠頹敗, 慈悲重修廟宇, 因題詩曰: "古人傳道是殷王, 巡狩當年到此方。 山秀水流空見廟, 精升跡在尚聞香。 一朝勝敗無殷德, 萬古威靈鎮(zhèn)越裳。 百姓從茲皆奉事, 默扶國祚永無疆。 "
后任囂、 越陀將兵南侵(安陽王時), 駐軍于山下, 重修廟貌, 厚加奉祀。
殷王感亮德, 欲報其功, 使麻姑仙出境尋之。 時亮已死于秦, 惟子崔偉尚在游學。時正月 上元節(jié), 民游此祠, 有獻玻璃瓶一雙。 麻姑手持玩看, 忽墜地破缺, 眾人捉取追還。 麻姑衣弊衣, 人不知其為仙, 遂辱打痛楚。 崔偉見憐之, 解衣與麻姑賞之, 得免。 麻姑問偉所居, 偉具道父由。 麻姑始知其為崔御史之子, 喜謂偉曰:"今吾無報, 他日必有報之。 "因授偉艾一束, 謂曰: "謹守此物, 不離其身, 后見人有肉癭疾在首, 灸之即消, 必得大富貴。 "偉受之, 亦不知其為仙藥。行至親友應玄家, 玄為道士, 有首癭。 偉曰: "我有艾, 能治此疾, 請為治之。 "乃以艾灸, 其癭自消。 玄曰: "是仙藥也, 無物還報, 愿以別恩報之。 我見親戚貴人亦事〔有〕 此疾, 嘗言誰能療此, 則分家財與之不吝。 請君治之, 因以為報。 "
玄引偉就任囂家灸之, 癭即消愈。 囂甚喜, 養(yǎng)偉為義子, 開學堂以賜為學,待其有用。 偉性聰明, 讀書鼓琴, 囂女芳容見而悅之, 因與偉通。 囂子任夫知之,欲置之死, 將以偉祀猖狂神。 誘曰: "年終薦猖狂神, 未有其人。 今不可路行,恐被生擒。 且入隱廳房以避之。 "偉不知其意, 從之。 任夫鎖其門, 芳容知之,潛以刀與偉, 鑿壁而出。
暮夜暗行, 欲就應玄家。 奔行山上, 山有窟, 忽墜穴中, 約一更到穴底。 偉痛臥一刻, 方能起坐。 日出至午, 照透穴中, 見四顧皆石壁, 無階可升。 其上有一石塊, 巖乳流于石盤。 有一白蛇, 身長百丈, 其角赤、 口青、 髯白, 鱗頸下有癭疾, 額上有金字曰: "王京子"。 蛇出食石乳, 再深入穴中。 偉居穴中三日, 饑甚, 盜食石乳, 蛇出, 見乳盤空盡。 舉首見偉, 欲吞之。 偉驚懼, 跪拜曰: "臣避難墜于此, 無以充饑, 盜食其物, 誠為有罪。 今見有額下肉癭, 臣有三年艾,愿寬臣罪, 以盡小技。 "蛇仰首求灸。 忽見火燒, 上有一片炭落下穴中, 偉取灸之, 癭即消愈。 蛇乃彎身向偉前, 意欲令偉騎上。 偉乃騎其背, 蛇即將出穴中,夜二更到崖上, 不見人行, 蛇搖尾, 使偉下, 后入穴中。
偉行迷路, 恍見一城, 門上有高樓, 赤瓦玲瓏, 燈光照耀。 門掛赤匾, 標題金字曰: "殷王城"。 偉坐門傍, 望見庭中有池, 池中有五色蓮花。 池畔有槐柳數(shù)行。 磚街平坦, 玉殿珠宮, 廊宇宏敞。 上設(shè)金龍床, 鋪銀花席。 有琴瑟二張, 寂不見人。 偉徐來鼓之, 俄見金童玉女數(shù)百人, 待衛(wèi)殷王后開門而出。 偉大驚, 下殿伏拜。 后笑曰: "崔官人自何而來? "引接上殿, 曰: "前殷王殿廢壞, 無人奉祀, 賴崔御史重修, 世人效之, 奉祀無窮。 已命麻姑仙尋報德, 不遇御史而遇公子, 未有以報。 今得睹公子面, 然上帝有敕, 王朝天在。 "乃賜偉酒饌, 勸之醉飽方罷。 忽見一人長須大腹, 奉表前來, 跪奏曰: "正月 十三日, 北人任囂被猖狂神打死。 "奏畢, 后謂曰: "羊官人引崔公子歸世。 "后遂歸。 羊官人使偉閉目坐肩上, 一刻余到山上。 羊官人化為石羊, 立于山中, 今猶在鄒山陽趙越王祠。
后偉歸應玄家, 具道其事。 至八月 一日, 當斜陽時, 偉與玄相出游, 見麻姑仙攜一女賜偉, 使為夫婦, 并賜龍燧寶珠。
初, 珠有雌雄一雙, 自黃帝歷殷, 傳為世寶。 鄒山之戰(zhàn), 殷王佩之而死, 埋藏地中, 珠之光彩常沖天。 秦時兵火, 珍寶俱焚。 望氣知其龍燧寶珠尚在南國,遠來求索。至是殷王以寶珠報偉。時人以金銀彩緞價錢百萬貫買之, 偉于是大富。
后麻姑仙迎偉夫妻去, 不知何之, 化仙矣。 今井已荒成闊穴, 俗傳為越井崗。
譯文
越井在武寧郡鄒山一帶。 雄王時期, 殷王發(fā)兵南下侵略, 駐兵在鄒山下。 雄王向龍君求助。 龍君告訴雄王, 昭告天下, 重用有才能之人, 就可以評定叛亂。董天王響應號召, 騎鐵馬迎擊殷王, 殷王不敵, 手下四散而逃。 不久, 殷王戰(zhàn)死于鄒山下。 化為地府君。 民間建立祠堂供奉他, 但是天長日久, 香火日衰, 祠堂漸漸衰敗了。
歷史變遷, 從周朝到了秦朝, 秦國人崔亮, 在秦國出任御史大夫一職。 某一天, 崔亮路過地府君祠堂, 見祠堂衰敗, 心生不忍, 遂把廟宇重新修整了一番,并提了一首詩: “古人傳道是殷王, 巡狩當年到此方。 山秀水流空見廟, 精升跡在尚聞香。 一朝勝敗無殷德, 萬古威靈鎮(zhèn)越裳。 百姓從茲皆奉事, 默扶國祚永無疆”安陽王時期, 任囂, 越陀舉兵南侵, 駐兵與鄒山下, 把廟宇重新修整一番,并用厚禮加以祀奉。 殷王心懷感激, 想要報答他們的功勞, 于是派出麻姑仙出使凡間, 尋找恩人。 當時崔亮已經(jīng)在秦國病逝, 只有一個兒子崔偉還在上學。 到了正月 上元節(jié), 有游客來此祠堂祭拜, 并獻上玻璃瓶一對。 麻姑仙用手捧著把玩,突然玻璃瓶掉在地上破了, 眾人把麻姑仙捉住, 讓她償還。麻姑身穿破爛的衣服,人們不知道她是神仙, 于是對她拳腳相向。 崔偉見狀, 心生憐憫, 于是脫下自己的衣服給麻姑穿上, 并賠償了玻璃瓶, 麻姑才得以幸免。 麻姑問崔偉家住那里及家庭境況, 崔偉把父親的生命一一想告。 麻姑這時候才知道崔偉原來是崔亮的兒子, 喜出望外, 對崔偉說: “今日之恩, 我無以為報, 日后必將報答。 ”于是拿出艾草一束, 送給崔偉, 說道: “你一定要好好保存該物, 不能讓它離開你身邊,日后, 如果見人有長這肉瘤在頭上的, 用它一燒, 肉瘤就會消失, 如此, 將來你就會飛黃騰達。 ”崔偉欣然接受, 但是并不知道這是仙藥。
一日, 崔偉來到親友應玄家, 應玄是個道士, 頭上長有肉瘤, 十分痛苦。崔偉見狀, 對應玄說: “我有一束艾草, 可以治療肉瘤, 讓我?guī)湍阍\治吧。 ”于是,取出艾草一燒, 肉瘤就消失不見了。 應玄說: “這是仙藥啊, 我沒什么好東西可以報答你的, 讓我用其他的事情來報答你吧。 我的一個親戚貴人也有此病, 曾經(jīng)許下諾言, 誰能幫他治好此病, 不舍把家財分與給治病的人。 我推薦你去幫他治療此病, 也算是我對你的報恩。 ”
于是應玄就推薦崔偉到任囂家替任囂治病, 崔偉也用艾草燒之, 肉瘤立刻消除。 任囂非常高興, 把崔偉認為自己的義子, 并把他送到學堂學習, 以讓他成才。崔偉生性聰明, 讀書鼓琴樣樣精通, 任囂的女兒芳容對他一見鐘情, 偷偷地與崔偉交往。 任囂的兒子任夫知道這件事情后非常生氣, 想方設(shè)法要置崔偉于死地。
不久之后要祭祀猖狂神, 于是心生一智。 任夫騙崔偉說: “今年年末沒有人被拉去祭祀猖狂神, 因此, 今晚不可外出, 否則有被抓走的危險。 不如暫且躲入廳房躲避下吧。 ” 崔偉不知他的用意, 便按照他說的躲在廳房內(nèi)。 任夫見他進去后,便把門鎖上, 其妹芳容知道后, 悄悄的送了一把刀給崔偉, 崔偉用刀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 逃了出來。
出來后夜色已深, 崔偉摸黑暗行, 想著也只能投靠應玄, 于是朝著應玄家的方向走去。 跑到山上時, 山上有一個洞, 一不小心掉進了該洞中, 大概過了約一更(兩個小時) 鐘左右才掉到洞底。 崔偉疼痛不堪, 足足躺了約一刻鐘才能坐起來。 天色漸漸亮了, 到了中午時分, 陽光照進洞穴內(nèi), 崔偉懷顧四周, 見四周都是石壁, 沒有可以爬出去的石階。 在洞穴上方, 有一塊大石頭, 有石乳流聚在石盤內(nèi)。 洞內(nèi)有一白蛇, 身長百丈, 紅色的角, 青色大嘴, 白色的胡須, 在白蛇鱗頸下有一個肉瘤, 額頭上刻有金字: “王京子”。 白蛇一般都是先爬出來, 吃完石盤內(nèi)的石乳再回到自己的巢穴。 崔偉在洞穴中被困了三天, 饑餓難忍, 不得不把石乳偷吃了。 白蛇從洞穴出來, 見乳盤已空, 十分生氣。 抬頭看見崔偉, 于是要一口吞下他。 崔偉大驚, 慌忙跪下磕頭解釋: “我因避難而不小心掉落在此, 連續(xù)幾日無以充饑, 迫不得已才偷吃你的食物, 實在罪該萬死。 事到如今, 我見您額下有肉瘤, 我有一束三年艾草, 希望能幫你治好后你能寬恕我。 ”白蛇仰起頭讓崔偉治療, 只見火光閃過, 洞頂一片炭墜落洞穴中, 崔偉取過炭, 點燃艾草為白蛇治療, 肉瘤隨即治好。 白蛇彎身爬到崔偉身前, 意思是讓他騎在自己身上。
崔偉于是騎在他背上, 白蛇隨即往洞穴外爬, 到晚上二更(晚上 1-3 點) 左右,爬到了山崖上, 環(huán)顧四周, 見沒人, 于是白蛇搖搖尾巴, 把崔偉放下, 然后又潛入洞穴中。
崔偉繼續(xù)前行, 不想?yún)s迷了路, 恍恍惚惚中看見一座城池, 門上有高樓, 光芒四射, 瓦紅燈綠。 門前掛著一幅紅色的匾, 上面用金色的大字寫著: “殷王城”。
崔偉傍著門坐下, 遠遠看見院中有一個池塘, 池塘中有五色蓮花。 池塘旁邊有幾行槐樹, 柳樹。 街上的道路用磚鋪的非常平坦, 宮殿放佛用玉石和珠寶裝飾了一樣, 走廊寬敞。 殿上設(shè)有金龍床一張, 上面鋪滿了銀做的花席子。 旁邊有琴、 瑟,夜幕中一個人都沒有, 顯得異常寂靜。 崔偉慢慢向前走著, 不一會, 突然見金童玉女幾百人, 服侍著殷王從后門而來。 崔偉大驚, 連忙下殿拜迎。 殷王笑著說:“崔恩人從何而來? ”, 又派人把崔偉引上殿, 對他說: “前些年殷王殿廢壞, 沒人來上香朝奉, 多虧了崔御史重新修葺了一番, 后來世上的人們仿效催御史整修,這才使得殷王殿香火旺盛。 為此, 我已派麻姑仙到凡間報恩, 沒想到?jīng)]找到崔御史卻只找到了他兒子, 未嘗有機會報答恩公。今日能與公子見面, 實乃蒼天有眼,造化之深啊。 ”于是, 殷王賜酒給崔偉, 直到他喝醉吃飽方才罷休。 這時突然見一長胡子, 大肚子的人捧著一奏表前來, 跪著奏道: “正月 十三日, 被人任囂被猖狂神打死。 ”奏畢, 殷王隨后說: “羊官人你帶領(lǐng)崔公子回歸凡間。 ”不多會,殷王就回寢宮休息了。 羊官人讓崔偉閉上眼睛坐在他肩上, 一刻多鐘頭后就到了山上。 羊官人化作石羊, 站立于山中, 今日在鄒山陽趙越王祠堂仍然可以看到這尊石像。
后來崔偉回到應玄家中, 把一路上經(jīng)歷的事都告訴了應玄。 到八月 一日, 下午太陽斜照的時候, 崔偉與應玄在外散步, 碰到麻姑仙, 麻姑仙把帶來的一名女子賜予崔偉, 并讓他們結(jié)為夫妻, 同時又賜予他龍燧寶珠。
最開始的時候, 龍燧寶珠有兩顆, 從皇帝到殷王時, 代代傳為石寶。 鄒山之戰(zhàn)時, 殷王佩戴著它戰(zhàn)死, 后被埋在地下, 寶珠的光彩時常沖天而起。 秦朝時候,天下戰(zhàn)亂, 珠寶都被焚燒。 看見寶珠發(fā)出的光彩知道寶珠仍在南國, 于是遠道而來求取。這時候殷王以寶珠報答崔偉。當時的富商金銀彩緞價錢百萬貫買走寶珠,于是崔偉一夜暴富。 后來不知何原因, 麻姑仙把崔偉夫妻迎接走了, 使得二人都成仙了。 如今越井地區(qū)已經(jīng)荒廢, 世間傳為越井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