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縣隸屬河南省周口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總?cè)丝?5萬人。先后被國家授予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yōu)質(zhì)棉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果菜十強縣、全國基礎(chǔ)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普及推廣先進縣、中國蔬菜之鄉(xiāng)、河南省雙擁模范縣城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春秋鄭地,有桐丘城(在今河南扶溝縣西),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扶溝縣,治今扶溝縣城東北古城村。屬淮陽國。東漢先后屬陳國和陳留郡。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廢扶溝縣。北魏復(fù)置扶溝縣。
2、北齊移治桐邱,即今扶溝縣城。唐初縣屬許州,天寶元年(742年)屬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fù)屬許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屬開封府。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清屬陳州府。
3、1913年屬豫東道,1914年屬開封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53年屬許昌專區(qū),1965年屬周口專區(qū),1969年屬周口地區(qū),2000年屬周口市。
二、地名來歷
《水經(jīng)·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溝,故縣有扶溝之名?!?/span>
三、名勝古跡
1、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原位于扶溝縣烈士陵園內(nèi),1995年由江澤民親筆題寫?zhàn)^名。2007年,扶溝縣開始規(guī)劃建設(shè)新館。新館位于扶溝縣城鴻昌大道東段,歷時3年建成,占地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基本陳列面積2600平方米。館區(qū)由主館、紀念廣場、國防教育園、休閑公園四部分組成。
2、大程書院。位于縣城內(nèi)書院街,始建于宋代,為程顥所建。南北長73.65米,東西寬39.9米,總面積2938.6平方米,大門3間,古槐1棵,龍門3間,古松2株,立雪講堂3間,東西廊房各2排,每排13 間,共52間。
3、支亭寺。位于縣城西南,占地43畝,建筑面積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間。建于北齊年間,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清嘉慶年間,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區(qū)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遺址、支亭寺國槐、千手觀音殿、大雄寶殿、佛祖殿等幾部分組成。
4、霧煙山。位于韭園鎮(zhèn),又名煙霧山,道教圣地,扶溝八景之一。霧煙山原是中國“五岳”之一“中岳”嵩山山脈余支,因霧煙與烏鴉音相似,所以當?shù)匾灿腥朔Q其為“烏鴉山”。據(jù)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霧煙山為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路上講道的頭一站、第一個道教圣地。
扶溝古稱桐丘,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我們的先民就在這里生產(chǎn)、生活,并遺留下來大量的生活用品陶罐及農(nóng)業(yè)脫粒工具石磨盤、石磨棒等遺跡遺物。
盡管扶溝這塊大地上有這么長的歷史,可在這數(shù)千年中,對扶溝的前身桐丘有文獻記載的事情卻不多,僅在《春秋左傳注》上有(魯)莊公二十八年,楚伐鄭,“鄭人將奔桐丘”這句話的簡單記載。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春秋時期,楚國為南方的大國,楚國周圍的小國都對楚稱臣納貢,其間唯有楚北面的蔡國(今河南上蔡縣西南)因與東方的大國齊國有婚姻關(guān)系,又加上當時中國中部諸國又都通盟同兵,有難互相支持,所以蔡國不向楚國屈服。楚國也很惱火,產(chǎn)生了侵吞中原之意。
蔡國的蔡夫人和息國(今河南息縣西南)的息夫人是親姐妹,她們都是陳國(今河南淮陽)之女。息夫人(息媯)長相美麗,蔡國侯借機言語調(diào)戲,引起息國侯的不滿,便聯(lián)合楚國設(shè)計戰(zhàn)敗蔡國侯......。在一次酒會上,臣服的蔡國侯反過來向楚國侯(楚文王)獻計說息夫人如此美麗,引得楚文王垂涎,又隨滅掉息國奪息夫人(改稱文夫人)自寵。文夫人(息媯)為報仇雪恨,又把楚國侯討好獻計之事告訴楚國侯,使楚國侯為其申冤再次打敗蔡國。
楚文王死后,文夫人(原稱息夫人息媯)和楚文王所生的兩個孩子相繼王位。公元前666年,楚文王之弟楚令尹念其侄年少便把持朝政。楚文王之弟楚令尹羨慕其嫂文夫人(原息國夫人)絕色貌美,每日樂響意欲打動、勾引其嫂文夫人(息媯)。文夫人(息媯)得知后,便哭著說:“以前先君(楚文王)置練習武事,以征伐諸候各國,使那些小國年年向楚國進貢。如今各國已經(jīng)十年不向楚國進貢,令尹毫無進取之心,只在我這里行樂,以取得我的歡心,這絕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文夫人的這番話楚文王之弟楚令尹知道后,也深感自己做得不對,便說:“一個婦人(文夫人)尚且不忘中原(中原的諸小國),我反把這事給忘了,我當先討伐鄭國,不然的話,我不是枉為人了嗎!”
楚文王之弟楚令尹為了討得他嫂子文夫人(息媯)的歡心,便于魯莊公二十八年秋,親自率車六百乘伐鄭。楚國軍隊聲勢強大,使得鄭國的一些人非常害怕,于是一些國人便產(chǎn)生了逃到桐丘避難的想法。后因鄭國的援兵已到,楚國隨即退兵,鄭國人再也沒有去桐丘的想法了。
楚國伐鄭,鄭人將奔桐丘的始末,源自于息國的息夫人。她因其貌美引來蔡侯的調(diào)戲,從而引起息、蔡兩國之間的矛盾,而且兩國都想借助楚國的勢力壓倒對方。結(jié)果,蔡衰候被楚國擄走四年,而四年后,楚文王又先擄去息夫人,隨后又滅掉了息國。因一個息夫人,蔡息兩國兩敗俱傷。楚文王死后,時掌楚國軍政大權(quán)的令尹楚文王的弟弟子元又以其嫂子文夫人(息媯)的美貌姿色而生霸占之心,他為取得嫂子文夫人的歡心,隨向鄭國發(fā)兵,才有了鄭人將奔桐丘之事。
楚伐那、鄭人將奔桐丘之事,從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陳國的媯氏嫁到息國開始,到魯莊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7年)楚國發(fā)兵侵略鄭國、鄭人將奔桐丘為止,前后一共18年時間,從因息夫人而楚國伐鄭開始到鄭人將奔桐丘結(jié)束,這便是《春秋左傳注》上所載的“楚伐鄭、鄭人將奔桐丘”的緣由始末。這也是2600多年來對扶溝(扶溝古稱桐丘)最早的文獻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