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雜事務中的抽身藝術
身為單位或部門的領導,特別是集黨政于一身的一把手,里里外外免不了要面臨一大堆的繁雜事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分巨細,事必躬親,陷入各種事務中不得脫身,勢必導致單位或部門管理環(huán)節(jié)的不順暢,影響工作效能的提高,甚至影響單位或部門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因此,作為一把手,必須掌握從繁雜事務中抽身的藝術。
堅持分工負責。一把手是一個單位或部門的核心人物,對單位或部門的各項工作應當是負總責。單位內無論是工作的進與退,還是事業(yè)的成與敗,一把手都脫不了干系。但這并不意味著一把手什么事情都要去管,各項工作都要去理,而應該做到在負總責的前提下,協(xié)調領導班子成員對各項工作進行合理的分工負責,發(fā)揮副職的助手作用,這樣,一把手就可以超而不脫,騰出時間來想大事,議戰(zhàn)略,謀求一個單位或部門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不至于被繁冗事務牽著鼻子走。然而,分工負責時,一把手不能把自己混同于其他副職,與各個副職一樣各踞一個“山頭”,平分秋色。一把手既要大權獨攬,又要小權分散,重在把握決策權和調控權,對各個工作層面上的事務管理權應放手不插手。在一段時期的分工負責后,一把手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的需要和副職的工作特長、工作表現(xiàn),對“盤踞”于各個“山頭”的副職進行平行移動,這樣,既可以強化一把手的核心領導地位,避免派系矛盾,又可以鞭打慢牛,迎合副職們求進求變的心理。
堅持有職有權。在一些單位或部門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一些下級部門的管理人員甚至是普通工作人員,在有直接領導分工負責的情況下,仍喜歡越級跑到一把手那里去“進言獻策”,對部門工作說三道四,而且一些一把手對這些也總能聚精會神地聽。這種現(xiàn)象偶爾出現(xiàn)不早為怪.經常出現(xiàn)就不正常了,一把手要超脫于一般的繁雜事務,他可以設定專門的時間傾聽部門的意見和群眾的呼聲,如果被動而頻繁地與基層管理人員或普通工作人員進行接觸,則不可取。這樣不但會影響副職的工作積極性,還會影響到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因此,一把手在堅持分工負責的同時,要切切實實地讓副職乃至于副職以下的中層領導有職有權,在管理工作運轉過程中,構成副職對一把手負責,基層部門對分管副職負責,基層工作人員對基層部門主管領導負責的態(tài)勢。
堅持重點突出。凡事總有個先后主次之分,不同時期,工作上的輕重緩急也會發(fā)生變化。作為單位或部門的一把手,要學會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帶有方向性、戰(zhàn)略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點工作抓在手上,突出重點,擇其要者而治之。筆者是在新聞宣傳部門主持工作的,經常接到來自上級領導的電話指示或書面意見,強調我是某項工作宣傳的第一責任人,有時候還會被叫到現(xiàn)場簽字捺印。這些工作應承下來了,是不是自己都得去管、都得去分派呢?我認為不是。一些事關工作全局的大事要去管,去執(zhí)行,不能馬虎,而一些部門性的工作,盡管它在上級分管領導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得去做、去落實,但不一定非得是簽了字的一把手去督辦,完全可以放手讓副職去執(zhí)行。
堅持以點帶面。做任何事總有一個度,把握不準或許會招致尷尬局面。單位或部門的一把手在講求從繁雜事務中抽身的同時,也要謹防自己蛻化成諸事懶得理、官僚習氣濃重的甩手掌柜。一把手要學會彈鋼琴,該在中軍大營中升堂坐帳,就在中軍大營中升堂坐帳,形勢要求到前線出征,就義不容辭地到前沿陣地上去。有些工作重要且難,一把手沖在前面,干在人先,既有現(xiàn)實意義,又有導向意義;既能凝聚人心,激發(fā)士氣,使大家擰成一股繩,把硬骨頭啃下來,同時又能樹立一把手良好的形象。不過,一把手的出征頻率要把握好,出征項目要選準,從有利于促進工作的角度加以思考,免得出征不當反遭其累。
堅持制度管理。為什么在一些單位或部門,一把手總是感到心很煩,推敲其根本原因,在于這個單位或部門舍不得讓權于制度,人治色彩濃厚,是人在管事,不是制度在管事。靠人管事,有時候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得由一把手拍板,一些雞零狗碎的隔閡也得要一把手出面化解,他怎能不心煩?一把手要超脫于繁雜事務,關鍵還在于建立健全工作規(guī)章制度,靠制度去約束人,憑職責去辦事,不憑職務管人管事。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科學合理,能量化的盡量量化,力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要切合部門與單位工作的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果按照上述的價值取向建立了管理制度,單位和部門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按規(guī)矩辦事,就替一把手省卻了好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