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豐
根的世界是神奇的。有位植物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株黑麥栽種在一只大木箱里。在黑麥根系最發(fā)達的時期,即麥穗風中揚花之時,拆散大木箱,洗去黑麥根上的泥土,這株黑麥的根系竟有1400萬條之多。這些根連接起來,延綿600千米,等于北京到錦州的距離;若將這些根上的150億條根毛根根相接,竟可達1萬千米,相當于北京到巴黎的距離。
根是堅忍的。在實驗室里,我讀過一幅染紅的玉米根尖的縱切面照片,那可真是令人心痛的細嫩,而且嬌嫩。我無法想象在那擁擠的環(huán)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呼吸,如何生長?
在根的周圍,那擁擠領域,還有蟲豸出沒,沒有藍天、白云和月光。根總是心甘情愿地、默然地承著一切。根一旦植入土地,對土地就無法不執(zhí)著地擁抱。19世紀法國建筑師莫里埃一直尋覓強固墻板之法。一場大風雨,拔倒了他故園的大梨樹,大梨樹雖然倒了,然那拔起的根,仍如無數(shù)只手,在土里土外,縱橫交錯,依然牢牢地在抱著、摟著、死抓著泥土,將泥土抱成結(jié)實的團塊。莫里埃用鋤頭猛砸之,依然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大梨樹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引發(fā)了莫里埃的靈感,發(fā)明了鋼筋混凝土。
根不但向水生長和向肥生長,更是永遠地向下,或向地生長,這是宿命。設若選一個溫暖、濕潤和陰暗的房間,將一個剛長出長直且幼的蠶豆芽橫置桌邊,7小時后,你會發(fā)現(xiàn)根尖已明顯地轉(zhuǎn)而朝向了大地伸長。
我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過洋蔥的根尖細胞。那細胞如月光般透明,如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水,如西藏透明的空氣,沁出一片涼意。于今想起,我仍然心痛那長而尖,單薄且形似晶瑩之矛的細胞。
哲思啟示:根是有夢的,根的夢永遠在土地上,是土地上面撐開的不斷傳出鳥聲的如蓋綠云。在土地遭受了凄風酸雨的打擊后,在植物遭受了人類長期的、太多的砍殺后,想想我們的根,依然特立獨行,依然迎向阻力,依然葆有義無反顧的挺進勇氣和深入的姿態(tài)。 理解偉大的根。留住我們的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