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加坡被日本攻陷,當時的人口約為八十萬人,其中華僑約為六十萬人左右。但實際上為了躲避進攻馬來半島的日軍,很多當地的難民也來到新加坡避難。因此陷落時的新加坡至少有百萬人以上的人口。
日軍占領新加坡的第3天即2月18日清晨,第5師團第9旅團長河村參郎少將接到上級命令,他被任命為城市警備司令官。河村立即前往第25軍司令部,接受指示。
據河村參郎回憶,軍司令官山下奉文表情嚴肅的向他下達了一項頗感意外的命令:“由于在其他方面有新的作戰(zhàn)任務,我軍必須將大量兵力從新加坡轉移,警備司令部應盡快實施市內掃蕩作戰(zhàn),消滅懷有敵意的華僑,已解除我軍作戰(zhàn)的后顧之憂?!薄 ?br>
隨后參謀部作出詳細指示:將新加坡島內及市區(qū)的所有男性華僑分區(qū)域全部集中后,進行嚴格審查,凡對日軍懷有敵意者立即處以死刑。據河村參郎后來回憶,他對“立即處以死刑”的命令有些吃驚并提出疑問。
但上司原話說:“對這件事可能有種種議論,但軍司令官已經決定,其本質就是掃蕩戰(zhàn),希望立即執(zhí)行命令。”
掃蕩戰(zhàn)日期定為:2月21日至23日三天。
日軍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從華僑中甄別出其認為可疑的人予以逮捕。先于 19日、20日兩天將各警備區(qū)內所有18至50歲的華僑男子集中看管。利用21至23日兩天時間進行嚴格盤查,肅清其中的可疑分子。
其具體搜捕對象為:曾參加過英軍的新華義勇軍成員、共產黨員、抗日分子、為重慶政府捐款者、私下隱匿武器者以及無正當職業(yè)者。
當時估計市民中約有華僑七十多萬人,問題是在語言不通地理不熟的情況下,僅憑少量憲兵,怎樣才能在短短三天時間內對如此眾多的華僑進行盤查?
經過反復研究和討論后,憲兵隊決定脅迫被俘的英國軍官、警察、義勇軍干部和當地密探幫助日軍進行辨認,同時還利用占領新加坡后繳獲的英國檔案、抗日團體名冊、義勇軍名冊等進行盤查。
2月19日,日軍在新加坡市區(qū)的各個街道張貼布告,以登記發(fā)放“良民證”為由,要求全島所有12歲至60歲的男性華僑,到島內五個地點集中接受日軍的審查,凡違令者立即處死刑。馬來人、印度人和混血人不在此范圍內。
當成千上萬的男性華僑頂著烈日被集中到周圍架著鐵絲網的空地時,日軍的盤查開始了。
除了日軍憲兵現場嚴格盤問并進行甄別外,蒙面只露眼睛的英國軍官也參加了對前新華義勇軍成員的辨認。憲兵在審查過程中,特別對符合以下條件的華僑男子實施抓捕:受過高等教育且英文流利者、在馬來半島居住未滿五年者、擁有財產5萬美元以上者和原籍海南島者。
按照日軍憲兵荒謬的邏輯,華僑有文化者必定反日、短期居住者肯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抗日分子、有資產者曾經給中國政府捐款抗日、而原籍海南島的華僑信仰共產主義者較多。
在盤查過程中,日軍憲兵抓捕的對象顯然是青壯年男性。凡是稍有反抗的人都遭到了日軍的毒打,有些人不僅被打,憲兵還用堅硬的長筒靴狠踢小腿的迎面骨,使人痛苦不堪,一時無法站立,只好呻吟著在地上爬行。被打的人都被集中在一個組里,無論哪一個組,年輕人都占多數。
每天傍晚,日本憲兵用電線和 繩子捆綁被其挑出的華僑男子,然后用卡車將一批批華僑拉到島內偏僻的海灘上用機槍殺害,大部分尸體被拋入大海中。
隨軍采訪的日本記者戰(zhàn)后說:“這種肅清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執(zhí)行者僅限于憲兵等,其他人誰也不知道真相。執(zhí)行處決的方法很殘酷,例如把許多人捆成一串,用船運到海灣,然后推下海溺死?!薄?br>
日軍投降后承認在清查搜捕中共處死的男性華僑6000多人。但根據戰(zhàn)后調查,僅在新加坡島內至少即有15000多人慘遭日軍殺害。新加坡獨立后成立的死難遺屬調查會統計,能查到姓名的死者即有19000多人。
大屠殺絕非僅限于新加坡一地,日軍在其占領下的馬來半島,以搜捕抗日分子為名,對華僑實施了大規(guī)模的殘酷殺戮。其高潮在1942年3月至5月期間。當時日本兵進入華僑聚集的村莊后,毫無任何理由就將整村的華僑殺害,甚至連婦女和兒童也不放過。
@調侃歷史的幻苦君 :日軍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對華僑實施大規(guī)模屠殺的目的,一般說法是對華僑長期援助祖國抗戰(zhàn)惱羞成怒,實施野蠻報復。這是屠殺者的動機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這個罪惡的計劃早在日軍進攻新加坡之前就已經在醞釀之中。其目的是在主力部隊轉移作戰(zhàn)前,除掉一部分有可能反抗其統治的青壯年華僑,制造恐怖震懾占領區(qū)內的人民。
同時有預謀的減少華僑在馬來亞和新加坡人口中的比例。日軍很清楚南洋地區(qū)的經濟命脈都掌握在華僑的手中,于是通過屠殺對華僑的財產進行掠奪。在大屠殺過后,日軍還用死亡進行威脅,逼迫幸存者向其捐獻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