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卯曉嵐:真菌是生物圈第二大類群

真菌是地球生物圈中第二大類群,雖然己描述和記載的物種數目約10萬種,但據有關專家估計和預測,地球上可能有真菌300萬~500萬種,僅次于昆蟲。目前被人類認知的真菌僅占2%~3.3%,已進行功能評價、化學研究和開發(fā)利用的物種,比例則低。人類對真菌的利用始于食藥用菌和發(fā)酵工業(yè),即對子實體和發(fā)酵產物的利用,而尋找具有活性、功能的次級代謝產物,并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fā),真菌資源中仍蘊藏著巨大的潛能。例如,近年從擔子菌藻珊瑚(Alulticlavula sl’nensl’3-R.Petersen&M.zang)和地衣內生真菌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中分離得到23種代謝產物,其中21種為首次發(fā)現的新結構化合物,并具有明顯的抗金色葡萄球菌活性。菌物在各種生存環(huán)境中不斷演化,形成了特殊的代謝產物和防御系統(tǒng),進而產生結構類型新穎、活性廣泛、多樣的次級代謝產物,是有用物質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寶貴來源,在未來工農業(yè)生產和醫(yī)藥衛(wèi)生等領域將占據重要地位。但是,研究材料、篩選方法和代謝途徑分析等方面的局限性,導致發(fā)現具開發(fā)價值和應用前景的新結構活性化合物的概率較低,嚴重制約了其活性、功能產物的研究與利用。

菌物起源悠遠、生命頑強、形態(tài)多樣、生理獨特、生境復雜,注定并預示著它將對服務于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真菌蘊藏著巨大的生物潛能,是有價值的戰(zhàn)略生物資源,對未來的上農業(yè)、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的發(fā)展甚至衣食住行將產生巨大影響。在宏觀上,少數種已被人類直接利用,如食用菌、藥用菌、生防菌等;而在微觀上,物種作為基因的載體,眾多狀似缺乏經濟價值的種類,正挑戰(zhàn)著人類的智慧和科技水平。最近,在一株腐生子囊菌上發(fā)現了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短肽(plectasin),大量具潛在應用前景的新穎骨架化合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發(fā)現。目前,以真菌為材料進行生命本質的研究已經成為國際前沿和熱點??梢灶A見,真菌學研究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和突破,必將極大地推動以真菌為米源的功能物質的研發(fā)。此外,真菌在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維持和物質能量循環(huán)中起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任分解各種復雜的含碳化合物,使之簡化而歸還給大自然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被譽為“大自然的清道夫”,功莫大焉!

近代真菌學的歷史還不足300年。早期研究者多憑個人興趣,單槍匹馬獨干,偶有家人協(xié)助,都有杰作問世。例如,意大利P Micheli出版的《植物新屬》(1’729),瑞典C.Linnaeus的《植物種志》(1753),出生于南非好望角而就讀和研究于德、法的C.H.Persoon的《菌物綱要》(1801),瑞典E.M.Fries的《菌物系統(tǒng)》(1821~1829),德國A.de Bary的《菌物的比較形態(tài)學和生物學》(1884),意大利PA.Saccar-do及其女婿的《真菌匯刊》(1882~1925)及德國H.Sydow和P Sydow父子的《銹菌專著》(1902~1924)等。學科在發(fā)展,參加研究者與日俱增,分支學科相互滲入,展現出廣博的信息,對研究類群的認識日趨深入。研究素材之豐富,處理方法之多樣,使系統(tǒng)分類學成為“無窮綜合的科學”。由r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多糖及其復合物分子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功能,21世紀似將成為多糖生命科學的時代,目前從自然界提取分離出來的多糖已超過300種,真菌多糖占據優(yōu)勢。真菌多糖分“結構多糖”和“活性多糖”兩類:真菌細胞壁中的幾丁質屬于結構多糖;而另一類多糖則是由菌絲體產牛的次級代謝產物。真菌多糖在維護人類健康及益壽延年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生理活性,是目前我國學者研究較多、引人注目的領域,真菌多糖將在2l世紀顯現神威,吾儕真菌學家,萬萬不可等閑視之。

國際上曾組織了不少專屬的學術研討會,如對疫霉屬(Phytophthora de Batv)、青霉屬(PenicilliumLink)和鐮孢屬(.Fusat。l。Ure Link。)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這是多學科專家共同研究和探討的一種國際性協(xié)作形式。近年來,協(xié)作有所發(fā)展和擴大,如1996年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96個實驗室的633位科學家通力協(xié)作,第一個真核生物釀酒酵母(Sacchal—omvc·甜cere~,l’sl'ae Itansen)的基因組測序完成;2002年粟酒裂殖酵母(.~chizosacchar-omvces—pombe,Lindn.)基因組測序也完成;兩年后第一個絲狀真菌粗糙脈孢菌(Neurospora crassa Shear et Dodge)的全基因組序列問世,目前約100個種的180個基因組測序工作已經完成,由此開創(chuàng)了真菌基因組學的新紀元。真菌是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傾全國之力并聯(lián)合國際同行開展了“真菌生命之樹’’(Assembli.ng the Fungal Tree ofLife)項目,以一系列分子系統(tǒng)學文章發(fā)表為標志,其中400多篇屬于真菌分子演化研究。“真菌生命之樹”的一期項目得到20多個國家100多位真菌學家的支持。歐盟也組織了類似課題(G6noleⅦres)。

“真菌”一詞是從拉丁文名詞“Eumycetes”意譯而來,研究真菌的科學稱為“真菌學,,(mvcologv),也來自西方。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H_H.Whetzel(1877~1944)是植物病理學家,1907年創(chuàng)建了美國第一個“植物病理學系”,也是世界第一個;他也是真菌學家,是美國真菌學會的主要發(fā)起人,并對真菌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將原來的期課改為年課(year course),將對細菌的研究排除于真菌學之外(戴芳瀾、鄧叔群、林傳光、林孔湘曾聽過他講授真菌學)。美國艾奧瓦大學教授Gw Martin(1886~1971)是著名真菌學家,國際權威性的安一畢氏《菌物辭典》,從第一版(1943)開始直到第五版(1971),每一版都刊載了他的真菌分科檢索表并介紹他的真菌分類系統(tǒng)(俞大紱、陳鴻逵、何文俊曾在該校學習并獲博士學位)。上述中國學者回國后,成為真菌學界和植病學界頗具影響的人物,但他們并不全盤照搬美國模式,如戴芳瀾、俞大紱所授真菌學課程不包括黏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從系統(tǒng)發(fā)育的角度審視,早期納入真菌學教程的卵菌和黏菌與真菌的親緣關系相距甚遠,均不屬于真菌。針對這一變化,裘維蕃教授提出了“菌物”一詞?!罢婢敝赶到y(tǒng)發(fā)育上親緣關系較近的真菌界生物,而“菌物,,則是真菌、卵菌和黏菌等生物的泛稱,此提法得到多數同行的認同。

培養(yǎng)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和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是菌物學發(fā)展的關鍵。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建立起較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課程設置體系。我國真菌學家在選擇研究課題時,有時會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兩者問猶豫不決。其實兩者是對立矛盾的統(tǒng)一,正如王鳴岐教授所闡明的那樣:“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二者不可偏廢,這就像一棵果樹,基礎科學就是樹根、樹干、樹葉,應用科學就是果實”。中國目前偏重于真菌應用基礎研究,加強真菌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將有利于提高我國真菌學研究的總體水平。

在真菌分類學方面,經過多年全國性的資源考查、標本采集和分類鑒定及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我國已知菌物的數目猛增至約16 000種;已出版《中國真菌志》47卷,約2000萬字。在食用菌的研究、開發(fā)、生產和貿易方面,我國已是泱泱大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80%,雄踞全球之首。在藥用菌物方面,歷史悠久、種類眾多、研究和應用雙馨,獨步世界,無人可及。我國蟲生真菌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已步入分子和產業(yè)化時代。醫(yī)學真菌和菌物生態(tài)學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此外,在中國菌物產業(yè)與國民經濟、中國地衣學簡史及現狀與展望、非地衣型子囊菌研究、DNA條形碼的測試與篩選、絲狀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研究、真菌侵染線蟲的分子機制、真菌捕食器官的演化、酵母菌的起源與群體遺傳學、中國荒漠真菌研究、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等方面都有一些開拓性的進展。近100年來,中國菌物學事業(yè)迅猛發(fā)展,已取得驕人的成績,我炎黃菌物學人,繼往開來,眾志成城,雄踞東方,指日可待。

自《中國菌物學100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菌物藥探秘(轉)
國家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圖書《中國大型菌物資源圖鑒》
為植物結痂背后的“兇手”畫像
NC:菌物組構建---隨機性v.確定性、干旱脅迫、宿主篩選、統(tǒng)一動態(tài)(郭良棟、楊軍點評)
菌物藥
揭秘菌物科學與人類健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