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好的項目質量管理制度是建設工程創(chuàng)優(yōu)的基礎,以某創(chuàng)優(yōu)工程為例,看一看人家在質量管理方面的各項制度,是否有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
1
進場物資質量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物資采購控制程序及分包管理程序,對采購的全過程予以控制,凡進入現場的原材料,必須先檢查合格證,同時必須進行材料產品外觀質量的檢查驗收和材質復核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嚴禁不合格的原材料進場。
2
工程質量樣板制度
每個分項工程或工種都要在開始大面積操作前做出示范樣板,明確質量目標。分項工程開工前,由項目經理部的技術負責人,根據現行的國家規(guī)范、標準,組織施工單位進行樣板分項施工,經甲方、監(jiān)理和施工單位確認、樣板工程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施工,并組織和培訓施工人員,讓施工人員了解質量標準,做到心中有數。
3
技術交底制度
堅持以技術進步來保證施工質量的原則。技術部門應編制有針對性的施工組織設計,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針對特殊工序編制有針對性的作業(yè)指導書。每個工種、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組織進行各級技術交底,包括項目工程師對工長的技術交底、工長對班組的技術交底、班組長對作業(yè)班組的技術交底。各級交底以書面進行。因技術措施不當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質量事故的要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4
質量預控制
認真進行圖紙會審,提前發(fā)現和糾正圖紙中的問題。對工程的特殊和關鍵工序從技術上制定出質量控制點,編制作業(yè)指導書,確保特殊和關鍵部位工程質量。
5
施工掛牌制度
施工過程中在現場實行技術交底掛牌;施工部位掛牌;操作管理制度掛牌;半成品、成品掛牌,以明確責任。因現場不按規(guī)范、規(guī)程施工而造成質量事故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從而激發(fā)責任感,加強監(jiān)督。
6
過程“三檢”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將堅持檢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務下道工序,實行并堅持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自檢要作文字記錄。 隱蔽工程要由工長組織項目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員、班組長檢查,并作出較詳細的文字記錄。
7
質量否決制度
對不合格分項分部和單位工程必須進行返工。有關責任人員要針對出現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8
成品保護制度
項目人員應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減少工序的交叉作業(yè),上下工序之間應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記錄。如下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對上道工序的成品造成影響時,應征得上道工序操作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同意,并避免破壞和污染,否則,造成的損失由下道工序操作者及管理人員負責。
9
各級質量檢驗制度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要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檢驗批質量驗收、分項工程質量驗收、子分部質量驗收、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和竣工驗收。
10
質量例會制度
每周召開質量例會,發(fā)現問題隨時解決,質量管理人員要根據收到的質量信息,提取質量數據,采用合適的統計技術,提出分析結果,以便掌握質量動向,重點應該放在如何防止再次發(fā)生,進行質量預控。
11
獎罰制度
我們在工程施工中將實行獎懲公開制,制定詳細、切合實際的獎罰制度和細則,貫穿工程施工的全過程。由項目質檢員負責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對在施作業(yè)面進行檢查和實測實量。對嚴格按質量標準施工的班組和人員進行獎勵,對未達到質量要求和整改不認真的班組進行處罰以利于提高質量。
12
工程資料管理制度
質量記錄是質量責任追溯的依據,應力求真實和詳盡。為了充分滿足工程質量的可塑性,項目設專人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與施工有關的工程技術資料加以整理匯總,以確保工程在有效受控狀態(tài)下施工。各類現場操作記錄及材料試驗記錄、質量檢驗記錄等要妥善保管,特別是各類工序交接記錄,應詳細記錄當時的情況,理清各方責任。
13
培訓上崗制度
工程項目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員應經過業(yè)務知識技能培訓,并持證上崗。因無證指揮、無證操作造成工程質量不合格或出現質量事故的,除要追究直接責任者外,還要追究企業(yè)主管領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