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zhàn)爭時期,隨著中央的指示,部隊劃分為四個野戰(zhàn)軍,加上華北軍區(qū)的部隊,從而形成了五大野戰(zhàn)軍,這五個野戰(zhàn)軍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yè)可謂付出了巨大的貢獻,這5大野戰(zhàn)軍一共有16個兵團,那么這16個兵團分別由誰擔任司令員?他們都是當年紅軍時期哪個方面軍走出的將軍?他們后來又被授予什么軍銜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由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以及紅四方面軍組成,而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五大野戰(zhàn)軍分別是第一野戰(zhàn)軍,第二野戰(zhàn)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四野戰(zhàn)軍以及華北野戰(zhàn)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16位兵團司令員他們所對應的的位置。
第一野戰(zhàn)軍
第一野戰(zhàn)軍下轄兩個兵團,分別是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司令員分別是王震和許光達,他們都來自紅二方面軍,土地革命時期,王震先后任紅六軍團軍政委,1936年紅六軍團被編入紅二方面軍。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在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擔任紅3軍第8師22團團長,紅8師師長等職務,紅3軍屬于紅二方面軍統(tǒng)帥。1955年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
第二野戰(zhàn)軍
第二野戰(zhàn)軍下轄3個兵團及陳錫聯(lián)領導的第三兵團,陳賡領導的第四兵團,以及楊勇領導的第五兵團。
其中陳錫聯(lián)是紅四方面軍的將領,在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擔任紅4軍第10師副師長、第11師政委,1955年陳錫聯(lián)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賡則是紅一方面軍的將領,土地革命時期,陳賡被調(diào)任至紅四方面軍擔任過參謀長,但是他卻長期在紅一方面軍先后擔任團長,師長,所以嚴格意義來說他是紅一方面軍走出的將領,1955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
楊勇司令同樣也是紅一方面軍的將領,土地革命時期他在紅三軍團擔任團政委,而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合并后,隸屬于紅一方面軍指揮。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三野戰(zhàn)軍
第三野戰(zhàn)軍下轄四個兵團,分別是王建安領導的第七兵團,陳士榘領導的第八兵團,宋時輪領導的第九兵團,葉飛領導的第十兵團。
王建安是紅四方面軍走出的將領,土地革命時期他在紅四方面軍擔任團長,師政委,被稱為“軍政雙全”的指揮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士榘是紅一方面軍走出的將領,在土地革命時期他擔任紅1軍團第12軍1縱隊參謀處處長、第34師參謀長,跟隨紅一方面軍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宋時輪同樣也是紅一方面軍的將領,在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擔任紅35軍參謀長、獨立第3師師長、紅21軍參謀長兼第61師師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葉飛當時并沒有在紅軍三個方面軍中,而是在南方領導游擊戰(zhàn)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四野戰(zhàn)軍
第四野戰(zhàn)軍也有四個兵團,分別是蕭勁光領導的第十二兵團,程子華領導的十三兵團,劉亞樓統(tǒng)帥的十四兵團以及鄧華領導的十五兵團。
其中蕭勁光,鄧華,劉亞樓三位將軍都是紅一方面軍走出的將軍,1955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鄧華和劉亞樓則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十四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在紅二十五軍擔任過軍政委,本應該屬于紅四方面軍,可是最初他卻在紅一方面軍為將,后來才到了紅四方面軍。建國后程子華在地方任職,沒有參加授銜。
華北野戰(zhàn)軍
華北野戰(zhàn)軍則有3個兵團,分別是徐向前領導的第一兵團,楊得志領導的第二兵團,楊成武領導的第三兵團。
第一兵團司令員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統(tǒng)帥,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楊得志和楊成武則都是紅一方面軍走出的將領,楊得志在紅軍時期領導了17勇士強渡大渡河,而楊成武在長征中率部奪取瀘定橋,1955年二人都被授予上將軍銜。
16位兵團司令員有九位來自紅一方面軍,占據(jù)多半,其中一位被授予元帥,三位大將,11位上將,還有一位沒有授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