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即興
(唐)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
澗水東流復(fù)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相比于水,大仙我更喜歡山。見到大海也會煞有介事的吼幾句“大海啊,故鄉(xiāng)”,那多半是一時的沖動。大仙的故鄉(xiāng)是在山里。山里娃大多不會水,大仙也是,游泳只學(xué)了一半——能夠沉下去,不能浮起來。對山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喜歡山里的一切景致,喜歡溪澗,喜歡草和樹,喜歡鳥和花,喜歡山里面的寧靜和孤獨。所以也喜歡這首寫春山的詩歌。宜陽,緊鄰洛陽,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唐代最大的行宮之一連昌宮就坐落在這里。草長得茂盛叫萋萋(qīqī)。大千世界,這種景象和心情自然并不罕見,也不難理解。
說起“大千世界”,這個詞雖然常見,卻還真的需要解釋,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什么叫“大千世界”?世指時間,界指空間。佛教認為,宇宙是由許多個世界組成的。最基本的單位是一世界,一千個一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由此看來大千世界,真的大得無法想象……
佛教說,大千世界的正中心有一座山,叫須彌山,也叫寶山、妙高山。它由黃金、白銀、琉璃、“玻瓈”(并非玻璃,而是類似水晶)四種寶物組成。須彌山東面是東勝神洲,西面為西牛賀洲,南面為南贍部洲,北面為北俱蘆洲。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上,分別護持四個部洲。其中東方持國天王,持琵琶,護持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持寶劍,護持南瞻部洲;西方廣目天王,持赤龍,護持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持寶傘,護持北俱盧洲。進寺廟的人,首先看到的就是四大天王。
《西游記》開篇第一回說,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叫“傲來國”。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山上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山頂上有一塊仙石,接受天地精華的孕育,有一天迸裂開來,產(chǎn)下一個石卵,見風(fēng)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一出來就學(xué)爬學(xué)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了玉皇大帝……后面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這就是孫猴子孫悟空出生了。
故事是挺有趣的,但七扯八拉,東扯西拉,扯到十萬八千里去了。還真是的,馬上扯回來。這花果山在哪里?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連云港的花果山。也有人說是宜陽的花果山(女幾山),證據(jù)是唐代女幾山上就有寺廟,并且有師徒西游的傳說,清代乾隆年間的碑文記載:“斯山也,即西游記所稱齊天孫佛成圣處”,似乎很有說服力。
今天念的這首詩多半就寫的是女幾山。聽了這些故事再來念詩歌:“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是不是別有一番味道?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到底還是有人看了,而且有人寫了,貌似無人,實則有人。美麗需要有人欣賞。人是大千世界的靈魂。如果沒有了帝王將相,沒有了妃嬪宮娥,沒有了文人墨客,沒有了漁樵耕讀,甚至連唐僧師徒也不見了蹤影,那么即便有山、有樹、有澗、有草、有鳥、有花,即便還有大千世界,是不是也很寂寞和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