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明朝也是一個重要的朝代,鄭和下西洋彰顯了明王朝強盛的國力,同時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也催生了明朝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我們在翻閱明朝的歷史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算起,一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王朝存在了276年。然而奇怪的是,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卻埋葬了十三位皇帝,那么都有誰沒有埋葬在十三陵里面呢?
第一位便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原本放牛娃出身,在明末亂世中,他揭竿起義,通過和元朝軍隊的廝殺,以及將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政權平定之后,建立起了大明江山,并定都南京。
正因為如此,在朱元璋去世后,他就地埋葬在了南京城東的鐘山一帶,也就是今天的鐘山風景區(qū)內,史稱“明孝陵”。而朱元璋去世后不久,兒子朱棣趕跑了建文帝朱允炆,并登基稱帝。作為在北京生活習慣了的朱棣,不愿在南京當皇帝,因此在生前重新營造了北京城,將國都遷了過去。但朱元璋的明孝陵卻一直沒有動,就此留在了南京。
第二位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父親是太子朱標,也是朱元璋刻意培養(yǎng)的皇儲。但朱標命不長,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愛屋及烏的朱元璋,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的那些兒子們,而是選擇了皇長孫朱允炆。
朱允炆登基后,采取了“削藩”的戰(zhàn)略,可惜他急于求成,最終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給奪了帝位。其實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朱元璋也難辭其咎,當年如果不是他大肆屠戮功臣,造成朱允炆手中沒有可派的大將這一尷尬局面,否則單憑朱棣的實力,是難以和明王朝朝廷相抗衡的。
朱棣奪位成功后,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個歷史之謎。有人說他死于亂軍之中,也有人說他出家為僧,但無論哪一種結局,朱允炆就失去了作為皇帝所應有的陵寢待遇,因此明十三陵之中也沒有了他的位置。
第三位是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鈺和建文帝朱允炆一樣,人生經歷充滿了坎坷。他能夠當上皇帝,是因為哥哥明英宗被瓦剌俘虜之后,在明朝沒有國君的局面下,由大臣于謙倡議,擁立朱祁鈺為帝。
然而誰料想瓦剌后來竟然將明英宗給送了回來,這下尷尬了,朱祁鈺只好將自己的哥哥囚禁了起來,也許看管的不夠嚴密,最后竟讓明英宗奪位成功,而朱祁鈺又從皇帝的寶座上跌落了下來,皇帝的身份自然也不被承認了,所以在他去世之后,只能以藩王的待遇草草下葬,因此明十三陵中也沒有了他的位置。
這三個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另外兩個都夠悲催的,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卻將一手好牌給打爛了, 教訓不可謂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