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兒童誦讀最美的詩(十一)

注解整理:荷風(fēng)溪雨

100●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

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示:教導(dǎo)、告誡;子聿(yù ):陸游的小兒子。學(xué)問:指讀書學(xué)習(xí)。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始:才。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極,最。淺:少。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詩意】古人做學(xué)問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從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的。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自去實踐、去體驗。


【解讀】子聿是陸游的兒子。陸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fēng)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卻渾然忘我置之腦后,靜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毅然揮就了8首《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這是流傳千古的第3首?!?/p>

 
詩的前兩句,作者講古人做學(xué)問總是竭盡全力。只有少年時加倍努力,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他從古人做學(xué)問入手,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fēng)。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xué)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第二句闡述了做學(xué)問應(yīng)當(dāng)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時也強調(diào)“少壯工夫”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詩的后兩句,作者談從書本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只有經(jīng)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guān)系著筆,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耙小卑瑑蓪右馑迹阂皇菍W(xué)習(xí)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這是學(xué)者的一種“躬行”,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zhuǎn)為己用。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yīng)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他的獨到見解,不僅在古代,對做學(xué)問、求知識之人是寶貴的經(jīng)驗之談,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101●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示兒:示:告訴。告訴兒子。元:本來;原來。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這里代指中國。同:統(tǒng)一。王師:國家的軍隊。北定:向北方平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儀式。乃翁:你的父親。


【今譯】我本來知道,當(dāng)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與我無關(guān)了,但是唯一使我遺憾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當(dāng)大宋的軍隊收復(fù)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時候,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


【解讀】這是南宋寧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臨終前留下來的絕筆詩。從他兩歲時北宋滅亡,到他85歲即將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終沒能收復(fù)。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萬事皆空,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國家統(tǒng)一。80多年來,驅(qū)除敵虜、統(tǒng)一河山的強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終沒有動搖過。所以在他臨終前,仍然叮囑孩子們,將來這一天到來時,一定不要忘記祭祀他的亡靈,把這勝利的喜訊告訴他。全詩文字質(zhì)樸自然,情感沉痛真摯,催人淚下,表現(xiàn)了作者相信恢復(fù)中原大好河山的壯志一定能夠?qū)崿F(xiàn)。

102●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注釋】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耘田:除草。績(jì):把麻搓捻成線或繩。各當(dāng)家:各人都擔(dān)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從事。傍:靠近。


【今譯】村里的人們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在家搓麻線。年輕人也各司其事,各管一行,享受勞動的快樂。小孩子雖然不能從事勞動,也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xué)著種瓜。


【解讀】《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這是夏日田園雜興的第七首,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翱兟椤笔侵笅D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nóng)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dāng)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xué)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jié)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另外還有一首比較著名: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蜒蛺蝶飛。

【作者簡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xiāng)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又工詞。著作頗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

103●竹枝歌   楊萬里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愁殺人來關(guān)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

【注釋】竹枝歌,又名竹枝詞,原是巴俞一帶流行的民歌。月子:月亮。關(guān)月事:與月亮有什么相干?休休:快樂,高興。


【今譯】月亮彎彎地掛在天上,照著九州大地。有多少家人歡樂,又有多少家人憂愁?即使憂愁又如何?看那天上一輪明月依舊,所以在能夠快樂的時候就盡情快樂吧。


【解讀】這首歌揭露南宋統(tǒng)治階級在外族入侵時,對外實行不抵抗主義,對內(nèi)殘酷壓迫人民,偏安江南,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飽受離亂之苦。意思是:月亮照耀著中華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有的家庭歡樂生活,而廣大人民愁容滿面,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苦日子。


【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的詩人,漢族人。一生力主抗金,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104●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注釋】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zhèn)。徐公店,姓徐的人家開的酒店名?;h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樹頭:樹枝頭上。未:沒有。陰:樹陰。急走:快速奔跑。


【今譯】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jīng)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撲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解讀】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后長期村居,對農(nóng)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fēng)趣。


本詩是一首描寫田園風(fēng)光的七言絕句。詩人住宿在位于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的新市,一個姓徐的人家開設(shè)的客店的時候,看到一片盛開黃色鮮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著高興的兒童。他們在追撲黃色的蝴蝶。黃色蝴蝶飛進黃色的油菜花中,孩子們分不清哪是蝴蝶,那時黃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詩人用簡捷的語言生動的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歌頌了大好的祖國山河。


105●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霧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注釋】泉眼:泉水的出口。惜:愛惜。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fēng)光。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葉。尖尖角:還沒有展開的嫩荷葉的尖端。


【今譯】泉眼很愛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風(fēng)光的柔和。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就已經(jīng)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解讀】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diào)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tài)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106●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曉出:太陽剛升起。凈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畢竟:到底。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別樣:宋代俗語,特別的。


【今譯】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jié),此時的風(fēng)光與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確實不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一片碧綠,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方,在陽光的照映下,荷花顯得格外艷麗鮮紅。

【解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言絕句,該作品無比生動的描繪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時的不勝美景,是歌詠該景致的經(jīng)典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西湖六月美景的贊美之情,同時從“別樣紅”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歡快的心態(tài)送友,也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讀者可以體會出:作者一邊陪著朋友走在路上,一邊和朋友談笑風(fēng)生。因為只有具有如此“談笑風(fēng)生”的心態(tài),才能體會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

107●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春日:春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河邊。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fēng):春風(fēng)。 光景:風(fēng)光。


【今譯】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fēng)的面貌,東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簡介】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詩人。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漢族。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他的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108●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fēng)定。”鑒:鏡。古人以銅為境,包以鏡袱,用時打開。天光云影句:這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會。清如許:這樣清澈。


【今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問那方塘的水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解讀】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xué)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xué)習(xí)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xué)問或藝術(shù)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fā),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知識鏈接】觀書有感(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氣力,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109●雪梅(其一)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盧梅坡,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降(xiáng),服輸。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今譯】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解讀】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冬天,那漫天飛舞的雪片和雪中俏立的梅花,引起了詩人的興趣。他出神地望著它們,覺得梅和雪好像是為了爭得春色才出脫得如此精神。于是詩人放下筆,認真地評判起來。他認為梅花雖白,終歸遜雪三分;雪花雖白,卻缺少梅花的一種清香。梅雪均佳,各有千秋。其實何止梅雪?任何事物都各有所缺,各存所長。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nèi)烁饔兴L,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知識鏈接】《雪梅》其二: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不精神:缺少韻味、神采。  俗了人:使人俗氣不高雅。俗,作動詞。  并作:合作、齊作。  十分春:最美的春色。此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guān)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詩人認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110●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題:書寫。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汗俑?,官邸,旅店、客棧。休:停止、罷休。暖風(fēng):這里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fēng),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癡迷的“暖風(fēng)”——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fēng)。熏:吹。游人:這里指達官貴人。直:簡直。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今譯】美麗的西湖大部分環(huán)山,重重疊疊的青山把西湖擁在懷里,一座座亭榭樓閣雕梁畫棟,不計其數(shù),西湖游船上輕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飲酒作樂,和煦的春風(fēng)吹得這些統(tǒng)治者昏昏欲睡,怎么還會記得丟失的北方領(lǐng)土,淪落的舊都!在他們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沒什么兩樣。


【解讀】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额}臨安邸》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社會?!」?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gòu)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xùn)而發(fā)憤圖強,當(dāng)政者不思收復(fù)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nèi)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xiàn)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jié)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作者簡介】林升,字夢屏,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大約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長詩文的士人。事見《東甌詩存》卷四?!段骱斡[志余》錄其詩一首。

111● 淮村兵后   戴復(fù)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注釋】淮村:淮河邊的村莊?;春赢?dāng)時是宋金邊界,戰(zhàn)事頻仍,河邊城市村莊破壞嚴重。兵后:戰(zhàn)亂之后。煙:指春天早晚的霧氣。帶:帶過,飛過。敗垣:倒塌的短墻。故井:被破壞而廢的水井。向來:原先,過去。

【今譯】小小桃樹雖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綻開了艷麗的紅花;夕陽西沉以后,在煙霧籠罩的野草間,偶爾飛過了幾只烏鴉。只見有幾處倒塌的房屋和院墻,圍繞著被廢棄的枯井;要知道,這些原來都是住著一戶一戶的人家呀!


【解讀】詩描寫的是一幅金兵南侵,江淮一帶戰(zhàn)亂后荒村的殘破景象。桃花不識人間悲苦,人已逃亡,花兀自寂寞無主地開著。草煙彌漫,曉鴉聒噪,人煙稀少;“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這兩句是詩的主旨。本來,這里原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可現(xiàn)在只留下了殘垣故井,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了。這首短短的絕句,為兵后荒村,畫出了最典型的圖景。寄托了詩人對遭受兵亂之苦百姓的同情,對侵敵(戰(zhàn)亂)的仇恨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作者簡介】戴復(fù)古(1167—?)字式之,天臺黃巖(今屬浙江)入。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嘗居南塘石屏山,因自號石屏。江湖派著名詩人,作品受晚唐詩風(fēng)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fēng)格。曾從陸游學(xué)詩,部分作品抒發(fā)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其詞中亦頗有愛國之思,風(fēng)格豪放,接近蘇辛。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112●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子規(guī):杜鵑鳥。才:剛剛。了:結(jié)束。蠶桑:種桑養(yǎng)蠶。


【今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jié)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解讀】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春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nóng)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yīng),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整首詩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的勞動緊張、繁忙。整首詩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fēng)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xiàn)出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作者簡介】翁卷,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南宋詩人,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并稱“永嘉四靈”。其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fēng)清苦。

113●  絕句   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注釋】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今譯】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系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fēng)令人陶醉。


【解讀】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fēng)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fēng)”,早春的風(fēng)。楊柳枝隨風(fēng)蕩漾,給人以春風(fēng)生自楊柳的印象?!罢匆掠麧瘛?,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fēng)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作者介紹】志南,即僧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宋人趙與虤《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云:‘南詩清麗有余,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云:“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予深愛之?!?/p>

114●  詠白鷺   陳普

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
青天無片云,飛下數(shù)點雪。

【注釋】據(jù)說,陳普少年家貧,勤奮好學(xué),聰明過人;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作《詠白鷺》。


【今譯】當(dāng)我正在這邊坐著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你們正在不遠的地方休息。抬頭看看天上沒有云彩呀,為什么會落下這點點的雪花般的白鷺。


【作者簡介】陳普(公元1244年至1315年)字尚德,號懼齊,寧德人。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歲。居石堂山。南宋滅亡后,元朝朝廷聽聞陳普多才,元世祖的謀士劉秉忠三次奏請授陳普為福建教授。陳普以陶淵明自勵,三不赴詔。其詠竹詩云:“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蓖砭悠沃?,造就益眾。學(xué)者稱石堂先生。普著述有石堂遺稿四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70首及意思(二)
五上:全冊古詩詳解
用十四首詩詞,為你寫盡人世悲歡、千古情愁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有解釋
23首古詩詞賞析
2011年高考詩歌鑒賞題匯編與作品賞析(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