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棄疾
【原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元夕:陰歷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當夜即為元夕、元宵或元夜。
花千樹:形容燈多如千樹開花。一說,無數(shù)的樹上掛滿了花燈。唐蘇味道《觀燈》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nbsp;
寶馬雕車:裝飾華美的車馬。
鳳簫:簫的美稱,又稱排簫。漢劉向《列仙傳》載弄玉吹簫引鳳。漢應劭《風俗通·聲音》:“《尚書》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像鳳之翼?!?nbsp;
蛾兒雪柳黃金縷:二者皆為古代元宵節(jié)時,婦女頭上戴的裝飾品。蛾兒,即鬧蛾,多以彩綢或彩紙制成,其形不詳。雪柳黃金縷,即加上金線撚絲制成的絹花或紙花。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元夕節(jié)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
眾里:美女眾多的人群里。
【賞析】
本詞為辛棄疾閑居上饒時所作。詞中描繪一個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意中人形象,實借以自況,反映出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寧肯閑居,不合流俗的品質。
詞中先寫元宵節(jié)燈市場景,次寫觀燈之人,最后才筆鋒一轉,猛然回首,于燈火闌珊處發(fā)現(xiàn)了所追求的意中人。全詞構思巧妙。意境深邃,結尾幾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寫出了一個人由尋覓到追求、到終于發(fā)現(xiàn)的過程,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這種意境比作“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所必須達到的第三種境界,為古今傳誦的名句。
寫上元燈節(jié)的詞,不計其數(shù),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出之處??此麑懟饦?,固定的燈彩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給。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傊?,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其精彩之筆,全在后半始見。
后片之筆,專門寫人。他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金縷纏就的春幡春勝。這些盛妝的游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這么些麗者,都非主人公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分明看見了她,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這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x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都沒有意義與趣味。
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遙應,可見詞人筆墨之細,文心之苦。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片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