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小的時候一定都背誦過不少的唐詩,而其中不少的經典更是盡人皆知??墒俏覀兤綍r接觸到的只是唐詩,對于這些詩的作者卻并不是很了解,其實當時很多人雖然寫出了名篇佳作,但是他們的人品卻和才華不相稱,有四個人的人品更是十分的不堪,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他們都是誰吧。
第一個就是崔顥,看到這個名字大家第一時間或許反應不過來,但是他的代表作《黃鶴樓》可謂是家喻戶曉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也成為了千古絕唱。崔顥作為唐朝大詩人,才華自然不必多說,但是他的人品卻很差,生活中的他純粹就是一個酒色之徒。在娶妻的時候只看重對方的外表,稍不滿意就會換人,前后共換了4位妻子,這種做法也是讓人所不齒。
而第二位大詩人的做法較之于崔顥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他就是元稹,提到元稹那就不得不說到他的代表作《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的詩句也不知見證了多少情人間的分分合合。不過在感情上元稹和崔顥一樣,也是始亂終棄的主,而且他的做法比崔顥還要過火,以至于國學大師陳寅恪都忍不住要批判他幾句,他的人品也可見一斑。
前兩位詩人頂多是情感生活上的問題,而接下來的這一位他的問題就更大了,他就是寫下了“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大詩人宋之問。其實較之于之前那兩句詩,宋之問最為人熟知的詩句應該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過其實這兩句詩是宋之問外甥劉希夷所寫,而為了得到這兩句詩,宋之問不惜殺害了自己的外甥,這種行為也是令人發(fā)指。而在官場之中,宋之問也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的人品也是十分不堪了,簡直就是人渣。
不過宋之問和最后的李紳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了,李紳所寫的《憫農》可謂經典中的經典,相信每個孩子最早學會的唐詩大概就是《詠鵝》、《靜夜思》和《憫農》了吧,而憫農更是常常被用來教育孩子不要浪費。不過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在官場得意之后生活卻越來越奢靡,據(jù)史書記載他一頓飯就花費了百貫。而且李紳在自己得勢之后,對于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紛紛視而不見,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人品的低劣。所以說一個人的作品并不能反映出他的人品,不知你們看到這些之后有什么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