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皇帝都喜歡出游,山東作為齊魯之地,泰山坐落于此,而泰山自古就是帝王封禪之地,所以這些帝王大都喜歡去這里巡游。山東又是孔孟之鄉(xiāng),而孔孟的儒家學說又迎合了眾多帝王的心思,所以很多帝王也都會去拜謁孔廟,康熙就是其中之一。

康熙在位期間尤其喜歡巡游天下,據(jù)史料記載,康熙一生曾多次途徑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在順治年間,順治帝曾尊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康熙又經(jīng)過孔廟那么多次,自然也會前去祭奠。說起康熙拜謁孔廟,其中還發(fā)生過一件趣事。
一次康熙巡游途中經(jīng)過曲阜,就前去祭拜一下這位至圣先師孔圣人。對于祭拜這件事大臣們也都知道只是一種形式,是做給人看的,就像往常一樣布置。來到孔廟之后,康熙也是像以往的皇帝一樣,對孔廟進行了祭拜,并行起了三叩九拜的大禮。

清朝本就是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是從漢人手中奪取的政權(quán),因此康熙這次祭拜孔廟其實也是表示他對于漢人文化的尊重,也是統(tǒng)治天下民心的一種手段,所以他才會進行了三叩九拜這樣的大禮。
祭拜過孔廟之后,康熙又來到了孔林,走到孔墓面前。按理說康熙既然前來祭拜,自然也會對孔子墓進行跪拜,但是當康熙皇帝看到孔子墓碑上的幾個字之后臉色一盒,就又轉(zhuǎn)往他處。身邊的眾多大臣也都是以為康熙會對孔子墓進行跪拜,看到康熙沒有拜之后,心里也是非常的奇怪,但是也不敢多嘴。

這時候大臣里有一人也看到了墓碑上的幾個字,一下就明白了康熙不跪拜的原因。原來孔子的墓碑上寫著“大成至圣文宣王”幾個字,也就是說孔子被尊為了“王”。康熙是當朝皇帝,是天下之主,擁有著最高的權(quán)力,他可以跪拜孔子,因為孔子是至圣先人,但是他不能去跪拜一個王,這樣會有失他的帝王尊嚴。

知道了這一點后,這個大臣就向身旁的宮女借了一條黃布,然后將墓碑上的“王”字遮住。等到康熙回來之后,看到墓碑上的“王”字被遮住了,就知道有人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當即就下跪叩拜。
自古帝王都是天下之主,自然也是把他們的尊嚴看的非常的高,大臣也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才解決了康熙的窘境,也是令人佩服。